在祖國西北邊陲的中哈邊境線上,有一個光榮的民兵班,戍守在這里的是一群00后的“女娃娃”。她們就是駐扎在第九師161團6連“孫龍珍民兵班”的女民兵。
“孫龍珍民兵班”的命名,源自一位英勇的先輩——民兵孫龍珍。19歲的江蘇女孩孫龍珍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新疆,在巴爾魯克山屯墾戍邊。1969年6月10日,懷有身孕的民兵孫龍珍在一次邊防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孫龍珍犧牲后,她生前所在的民兵班被命名為“孫龍珍民兵班”。之后,一代代年輕的女民兵扎根邊疆,忠實履行著戍守邊防的使命。
24歲的溫童瑤是孫龍珍民兵班第20任班長。她告訴記者,民兵班從1962年建班至今經(jīng)歷了三代人,先后有120名女青年在此接受鍛煉培養(yǎng),現(xiàn)在的民兵班有15位女民兵,大多數(shù)都是00后。
現(xiàn)任孫龍珍民兵班副班長的徐靜是出生在兵團的第三代人。她說:“我們這些在國境線上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聽過孫龍珍烈士的故事,為祖國戍守邊疆是我們的理想?!?/p>
溫童瑤說:“保衛(wèi)國土對于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我們接過了前輩戍邊的接力棒,就一定會繼續(xù)傳承戍邊精神,為祖國守護好邊境線。”
(選自“新華網(wǎng)”2024年10月8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扎根天山下,守邊且屯田。一代代兵團人扎根邊疆,像界碑一樣戍守在祖國西北的邊境線上。“孫龍珍民兵班”無疑是戍邊人的杰出代表。她們保衛(wèi)國土,戍守邊疆,揮灑汗水,奉獻青春。這些“巾幗守衛(wèi)者”用青春與熱血傳承著家國情懷,是新時代的精神豐碑。
【藺麗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