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核桃園,要吃拖刀面。不吃拖刀面,等于沒吃飯?!边@句鄉(xiāng)村諺語,在河北石家莊井陘縣核桃園村流行百年。
吳鎖紅是“核桃園拖刀面制作技藝”的第七代非遺傳承人?!拔疑暾埩嗽蹅兙€縣‘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每年還能領(lǐng)到人才補貼呢!”吳鎖紅說。近年來,井陘縣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shè),有效地促進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以此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拖刀面是核桃園村獨有的特色面食,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制作拖刀面需要用到一種特制的工具——拖刀,它形似鍘刀,長約60厘米、重約5公斤,“拖刀面”故而得名。2009年,“核桃園拖刀面制作技藝”入選石家莊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近年來,在井陘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核桃園村堅持以本土優(yōu)勢盤活非遺資源,建立了“拖刀面?zhèn)鞒腥恕狈沁z人才庫,實行定期維護、動態(tài)管理。該村充分發(fā)揮非遺傳承人的“名師效應(yīng)”,鼓勵非遺傳承人帶徒傳藝,多次舉辦拖刀面培訓(xùn)班,形成了保護和傳承非遺的“老中青”人才梯隊。通過搭建非遺人才平臺,核桃園村讓山村中的非遺真正地活躍起來。
(選自“光明網(wǎng)”2023年12月20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井陘縣核桃園村的“拖刀面制作技藝”是當?shù)鬲氂械姆沁z文化。傳承人吳鎖紅作為第七代傳人,不僅獲得了政府人才補貼,還推動了非遺人才隊伍建設(shè)。該村通過建立非遺人才庫、定期維護、動態(tài)管理以及鼓勵傳承人帶徒傳藝,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隊,有效地保護和傳承了這一非遺技藝,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楊小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