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年人來說,對抗時間貧困最好的辦法就是早起。早起,可以讓你多出很多時間,更從容地面對生活。
毫不夸張地說,早起,就是在續(xù)命。
獵頭公司CEO詹姆斯·希特林有一天心血來潮,決定去問問那些他欣賞的企業(yè)高管們是如何安排早晨時間的。
他給20個人發(fā)了郵件,有18個人回復了他。這18個人無一例外,早晨六點之前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
如果你每天比別人早起2個小時,1年下來就比別人多出730個小時。也就是說,每年你比別人多出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差距就慢慢拉開了。
幾年前,曾興起一股“晨型人”的風潮。晨型人,指的就是那些堅持早早睡覺,凌晨五六點就起床的人。
事實上,很多優(yōu)秀的人都是“晨型人”。
維珍集團CEO布朗森每天5點起床運動健身。他說,這樣會讓他在工作前擁有很棒的心情。
富蘭克林每天5點起床,列計劃表、研究工作。梁實秋每天天蒙蒙亮便起床,搬個藤椅坐到廊檐下開始寫作,等到大家陸續(xù)醒來,他才停筆……
對大多數(shù)中年人來說,工作占據(jù)了一大半時間,下班后還有家務、孩子等著。堅持早起,拉長我們白天的時間,這段額外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鍛煉、閱讀、思考或規(guī)劃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邁克爾·羅斯巴什,研究過作息對人健康的影響。
人體是有一個生物鐘的,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規(guī)律作息,才符合人體節(jié)律。如果一個人總和生物鐘作對,那這個人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按照生物鐘規(guī)律,早睡早起,身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生病的風險也會降低。
無獨有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習慣早起的人,不僅能在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現(xiàn)出更好的狀態(tài),身體也更健康。
楊絳先生就是如此,她每天早起后,喝上兩杯水,再從容地吃完早餐,然后進行鍛煉。到了九十多歲時,楊絳依舊不彎腰駝背,走路輕松自在,連牙齒都基本完好。健康的身體,讓她精神飽滿,仍有余力整理稿件,進行創(chuàng)作。
早起,是天下第一大補藥,也是延年益壽的不二良方。觀察身邊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作息規(guī)律的人,他們的身體狀況普遍很好。規(guī)律的作息,加上早起適當?shù)倪\動,使得他們不容易被疾病侵襲。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誰都不希望辛苦半生,卻因為健康問題而早早“下車”,失去了讓父母頤養(yǎng)天年、讓兒女茁壯成長的機會。從早起做起,通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把健康牢牢握在手中。如此,我們的人生之路才能長長久久。
《早起的奇跡》這本書的作者,也曾像大多數(shù)無法早起的人一樣,對床有極強的依賴感。每天早上,他都睡到日曬三竿才起身。從最初的起不來,到后面早起成為習慣,其間他總結出一套可以有效早起的方法。
我在這里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
1. 按時睡覺
船王包玉剛每天早上5點起床,堅持游泳和跳繩,無論有多重要的事,到了22點便回家休息。他覺得,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工作質量。
早起的前提是早睡,保持充分的睡眠,才有足夠的力氣早起。
2. 每周早起五分鐘
不要想著一下子就養(yǎng)成早起的習慣,你可以慢慢來。比如你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早上8點起床,如果一下子調到6點起床,大概率會失敗。
第1周你可以把起床時間調到7:55,第2周可以把起床時間調到7:50……以此類推。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地縮短賴床的時間。
3. 放遠鬧鐘
把鬧鐘轉移到離床邊最遠的位置,可以強迫自己從床上爬起來,進入運動狀態(tài)。
運動產(chǎn)生能量。離開被窩時,身體自然就清醒了。
4. 適當做些動作
離開被窩后還是想繼續(xù)睡的話,就馬上去刷牙洗漱,用這些簡單的動作增強你的起床意識。還可以做些簡單的放松運動,比如伸展一下四肢、做早操,或者靜坐冥想十來分鐘。這樣可以舒展身體,在驅散睡意的同時也能夠喚醒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