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可樂
◎〔美國〕杰奎琳·??藸?/p>
我七歲那年,故鄉(xiāng)的夏天炎熱異常。沒有一絲云朵,天空在灼熱的陽光里呈現(xiàn)空洞的藍色,空氣中翻騰著熱浪。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們。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沒有走近大海,沒有在沙灘上和小伙伴們追逐嬉鬧,沒有像一尾活潑的小魚盡情遨游在無邊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歡樂都已隨著春天的一場噩夢灰飛煙滅了。在那場車禍中,我永遠地失去了右腳。盡管我還是個孩子,卻已深知悲傷與羞恥,我甚至拒絕在夏天穿短褲,害怕我丑陋的腳踝在眾人的視線里暴露無遺。
那段熱得讓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著拐杖離開家,慢慢走到田地盡頭的堤壩邊。我的爺爺已經(jīng)坐在那里抽煙,準備開始一天的辛勞。我艱難地坐下來,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坐著,眺望遠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藍色的波浪緩緩起伏,在爺爺?shù)臒煵菸独锇l(fā)出夢的囈語。也許,只有這一刻的單純和寧靜,才能讓我暫時忘卻心里的哀愁與無助。
那天,我正望著蔚藍的大海發(fā)呆,素來沉默寡言的爺爺突然在我背后問:“孩子,你口渴嗎?”我漫不經(jīng)心地“嗯”了一聲。爺爺又接著說:“那么,我請你喝冰鎮(zhèn)可樂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對于我貧困的家庭而言,可樂是只有圣誕節(jié)才會偶爾兌現(xiàn)的奢侈夢想,更何況車禍后為了給我動手術(shù),家中已是負債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問:“您是認真的嗎?”“當然。”爺爺微笑著說,“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必須自己穿過馬路去對面的便利店買?!币娢页聊?,隨后又補充道:“其實不用害怕,我會站在路邊提醒你來往的車輛?!北?zhèn)可樂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我咬著牙點了點頭。
攥著爺爺給我的硬幣,我拄著拐杖站到了路邊。要知道,自車禍以后,我就再也沒有走上馬路,噩夢猶在。雖然天氣炎熱,但鄉(xiāng)村公路上來往的車輛永遠都不會停歇。汽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卷起一股股悶熱潮濕的氣流,陰影又開始彌漫,我怎么也不敢邁出這第一步。這時,爺爺大聲地吼起來:“嗨,孩子,難道你打算一輩子的路就只走到這里嗎?勇敢些!”我心一橫,屏住呼吸拄著拐杖走了過去,而當我踏上路另一邊的沙地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是淚流滿面。那一瞬間,我忘卻了身后就是曾奪走我右腳的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夢魘般恐怖的車流,我只知道,我已經(jīng)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歲那年突然橫亙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王流麗(譯),有刪改〕
技法提煉
1.神態(tài)動作:內(nèi)心情感的直觀映射。如文章中主人公“攥著”的拳頭、“屏住呼吸”等細節(jié),生動展現(xiàn)了主人公在面臨挑戰(zhàn)時的緊張與恐懼,增強文章感染力的同時,也使讀者深切體會到主人公內(nèi)心的掙扎與矛盾。
2.比喻象征:抽象心理的具象演繹。運用豐富的比喻與象征手法,將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具象化,更易于讀者理解和感知。如文章中將車禍后的恐懼比喻為“橫亙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不僅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困境,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題。而“可樂”作為希望的象征,強化文章情感色彩的同時,也使文章更加引人入勝。
3.周邊環(huán)境:復雜情感的微妙折射。在描述主人公過馬路時,作者不僅關(guān)注主人公的內(nèi)心變化,還細致描繪了周圍的環(huán)境,如“天氣炎熱”“來往的車輛”等。這些環(huán)境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烘托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緊張與不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主人公走出困境的不易與艱辛。
4.心理對比:性格特點的鮮明突出。如主人公車禍前后的心理對比、過馬路前后的心理對比等,這些對比增強了文章的層次感,使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突出,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成長與轉(zhuǎn)變,感受到其內(nèi)心的力量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