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零……”我不耐煩地一把按住“發(fā)瘋”的鬧鐘,再次鉆進溫暖的被窩,準備睡個回籠覺。這時,媽媽如同一位嚴謹的時間守護者,沖進房間吼道:“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鬧鐘都響了,你快起來!”
吃飯時,媽媽的“教導頻道”開播:“你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許和同學竊竊私語,不能……”“好了,好了,知道了,我又不是第一天上學!”我不耐煩地回答。早起的困意還沒有散去,怒氣又沖上了我的眉頭。而窗外的天空似乎也感染了這份沉悶,灰蒙蒙一片,連鳥兒也在喋喋不休,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和我一樣煩躁。
上學路上,媽媽開始了日復一日地叮囑:“體育課下課后你記得把外套穿上,不然會感冒……”
放學回到家,媽媽牌“復讀機”又上崗了?!巴盹埡罂烊懽鳂I(yè),盡量全對,速度要快……”媽媽不僅是復讀機,還是永動機,總是不知疲倦地叮囑我很多小事。
就連周末,媽媽的“作業(yè)督查模式”也準時開啟,那句“作業(yè)完成得怎么樣了”成了不變的開場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發(fā)現(xiàn),媽媽的每一句嘮叨都飽含著對我的關愛。它們如同一陣陣微風,讓那載滿理想的紙飛機,飛向更廣闊的藍天……
原來,那些曾經讓我倍感煩惱的“嘮叨”,其實是母愛的最美旋律。它讓我的世界充滿向上的力量,督促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古曉燕老師點評:小作者選取了多個生活場景,通過媽媽在這些場景中的嘮叨,真實還原了日常生活中媽媽的形象,體現(xiàn)了母愛的細膩。同時,作者也通過自身的成長變化,展現(xiàn)了對母愛更深刻的理解,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