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剪紙以陜西剪紙為代表,在使用上主要為窗窯頂花、炕圍花、門畫等,淳樸、粗獷、簡練、明朗為其主要的藝術特點。南方剪紙則有銅襯、紙襯、木刻套印等,其利用本地特產(chǎn)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各種圖案,形成色彩繁多、構圖復雜且寫實的作品。
上海的剪紙則結合了外來美術特色,從實用型轉(zhuǎn)向更強調(diào)作品的裝飾美學功能。風格上既有粗獷簡練的外形,又不失細膩柔和的線條。
上海在上世紀30年代的剪紙藝人中較為顯赫的有武萬恒、武萬吉兄弟及王顯欽、蔣桂榮等。武萬吉以樸實單純、凝重而不呆板的刀法,顯示其雅拙之美;武萬恒則以簡潔流暢、圓潤自然而擅長制作造型秀逸的花鳥題材刺繡花樣;王顯欽以其具備的繪畫功底,技藝全面可不作畫稿信手剪出構思的人物、花卉、飛禽走獸、魚蟲風景;目不識丁的蔣桂榮卻可剪出帶有文字的繡鞋花樣。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剪紙以王子淦為代表,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藝術個性。他將北方剪紙的粗獷大氣和南方剪紙的細膩流暢,恰當?shù)厝跒橐惑w,繼承了前輩的優(yōu)秀技藝。王子淦特別注重和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特長,并十分注重作品的形式感結合,故而他的作品形成了簡練、夸張、裝飾性強的特點,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山水風景、人物建筑無所不能涉及。在形式上,則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題材,使那些自然現(xiàn)象通過藝術家的思考和提煉,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反映出事物的特征,使之富有神韻,升華為藝術。
(來源:上海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