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中午我回到辦公室,馬上把筆記本電腦、手機的充電線插上,電子書的充電線插在筆記本電腦上。這三種設(shè)備,都是我每天用的,而它們的電量全部低于5%,這是第一次遇到。
我清楚地記得,當(dāng)這些充電線全部接好時,我長舒了一口氣??粗矍暗碾娋€,我忽然感覺:正在充電的好像是我自己。我就像一個病人,躺在醫(yī)院的床上,身上插滿了管子。拔掉其中一根管子,身體可能都會感到不適。
我去看了在成都舉辦的“蓬皮杜藝術(shù)雙年展”,里面有一件裝置作品很好地表達了我的感受。這件作品叫《核心垃圾——電子亡靈》,由很多廢棄的電子設(shè)備和電線組成一個人的形象,孤零零站在那里。
它表達的是電子設(shè)備被拋棄的命運。我不是一個電子設(shè)備愛好者,但是用來寫作的筆記本電腦,現(xiàn)在用的已經(jīng)是第三臺。我還有一個臺式機,那是以保護眼睛為名購買的,但是很少使用。先后被淘汰的兩臺筆記本電腦,被丟棄在書房的角落。
有兩個抽屜里裝著很多廢棄的手機充電器。過去很多年我換或者丟了很多手機,但是充電器大多孤零零地剩在這里。電線和充電器相互纏繞,難分難解,就像我生活中無法擺脫的麻煩一樣。我不是一個懷舊的人,也沒有收藏的愛好,卻始終無法下定決心把它們?nèi)咳拥?。我似乎對這些電子舊物件有一種奇怪的情感。它們不是簡單的“物”,也不是簡單以物的形式陪伴過我一段時光。它們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在那些電腦上寫作,在硬盤里存過去的照片,我確確實實耗費過生命。
我也明白,“我”的這一部分,是確確實實死掉了。我不可能再打開那兩臺廢舊的筆記本電腦來看里面的東西。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會拍下很多照片,但是在換手機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把那些照片全部拷貝到電腦上存儲起來,也很少有人認(rèn)真去回顧那些照片。
所有的電子產(chǎn)品都避免不了被丟棄的命運,這成了我們自身命運的寫照。很多人玩了很久的手機之后,停下來時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為了克服這種無力感和空虛感,我們需要加倍投入刷屏之中,最終收獲的卻是更深的被拋棄感。
這可能就是我看到《核心垃圾——電子亡靈》時感到這個“垃圾人”充滿沮喪的原因。那一刻,我和它是互通的。這是人類面臨的新境況。想回到從前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的可能是認(rèn)真評估這種局面。在不斷“適應(yīng)”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回頭,看一下過去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