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倆字沒加引號,是的,你沒看錯,要學(xué)會浪費。
因為不會浪費,把不適合自己的、已經(jīng)無用的東西留著,它不僅會讓家里塞得讓人喘不過氣,而且你的腦袋會被塞住。
小時候,每年夏天開始,長輩會給我買一雙塑料鞋,品質(zhì)低劣,塑料堅硬且不合腳,磨得腳踝起泡、出血、結(jié)痂;如此循環(huán)三四次,鞋子軟了,破了,我的傷口處起了厚厚的繭,秋天就來了。
當時我就想,如果有雙合腳的鞋,該有多好?。∵@個愿望不能說出口,這是貪圖享受的壞思想。有鞋還不滿意?想想沒鞋穿的孩子!
大了以后,自己賺錢,當然有了很多鞋。有些鞋好看到難以拒絕,一買回家,就發(fā)現(xiàn)不合腳,穿了腳疼,還會起泡。每次出門,在合腳的鞋與不合腳的鞋之間選擇,總是挑不合腳的,心想:再磨合磨合,就能挽救這雙鞋子。
壞鞋子再怎么磨合,都是壞鞋子。有天我想到這點,突然冷汗直流。我想到了我外婆。
我從小寄居在外婆家,她是被饑荒折磨出心理疾病的人;我這個外孫,在她眼里,是額外的糧食消耗者,不受歡迎。每餐吃飯,只要我多夾一點菜,她就用白眼瞪我。這給我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現(xiàn)在想起來,作為孩子的我,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抑郁狀態(tài)。小學(xué)三、四年級的時候,某個冬夜,我邊哭邊給父母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主題是:我待得很不開心,讓我回家吧。寫完后,情緒緩解,然后自己又嚇了一跳:我怎么可以說外婆外公的壞話呢?一定是我自己錯了,于是燒掉了那封信。
一直到了三十來歲,我才恍然大悟,開始安慰并接受小時候的自己,對他說:你沒做錯什么,即使你貪吃,可你是孩子啊,孩子一定是貪吃的。
看到不合腳的鞋子時,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仍然用我外婆的方式對待自己:浪費新鞋子,是極大的罪過;鞋子沒錯,錯的是你的腳。
我馬上把鞋子扔了。
我是個不愛留東西的人。鞋子扔了以后,還發(fā)現(xiàn)大量的衣服、書籍、CD是我不需要的,僅僅是因為“不能浪費”而留著,也一并扔了。
以后凡是我不需要的東西,即使嶄新,也第一時間扔了,就放在垃圾桶里。
有人說,可以不這么浪費,總有人需要這些東西,為何不捐掉呢?我的回答是:你這么想,那你就還沒學(xué)會浪費,你心里還是舍不得的。所謂浪費,表面看來是物質(zhì)的損失,其實是內(nèi)心的放松,也是對他人的寬容。你是個浪費的人,你會因為一點水、一點電、一點食物,去責(zé)怪你的孩子嗎?不會的,你的孩子也將在放松的氛圍里長大。
大多數(shù)人沒有一個虐待你的外婆,反而有個溺愛你的外婆,但你很可能有個自己虐待自己的外婆:她永遠先吃剩飯,然后新鮮的飯又剩了一些,下餐她接著吃剩飯,無窮盡也,她于是成了一個只吃剩飯的人。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簡單的辦法,把剩飯倒了,那她也可以頓頓吃新鮮的飯,生活質(zhì)量大大提升。但她沒學(xué)會浪費,就得過劣質(zhì)生活。
這些自己虐待自己的慈祥老人,他們的殺傷力,比虐待你的老人大。你一想到他們,就是愛,因此他們的方法論很容易滲透給你——“永遠吃剩飯”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模式,你很容易也變成一個虐待自己的人:總是舍不得購買衣服,總是不愿體檢和看牙醫(yī),總是舍不得購買服務(wù),永遠不會用好東西,絕不舍得蠅頭小利去創(chuàng)業(yè)……你找到了最好的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方法:虐待自己,然后讓家人不好意思浪費,讓家人也虐待自己。
我對那些不快樂的、受虐待的、孤獨的孩子,天然更具同情,好比看到弟弟妹妹。我要說,沒關(guān)系的,沒受過傷害的孩子,是沒有的?;蛟S你現(xiàn)在傷得很重,但只要熬到獨立,你反而更容易強大;因為壞的就是壞的,它們冷酷地折磨過你,你不容易當成精神遺產(chǎn)。
浪費,簡單地舍棄某物的行為,心理意義是巨大的,它表明:你有能力。你可以輕松掙到這些被浪費的東西。
你愛自己。只讓自己用好東西,不勉強自己。
你對未來樂觀。你不用攢一堆廢物以備不時之需。
你溫和寬容。你不太可能對他人嚴苛。
要學(xué)會浪費:你的孩子玩水、不關(guān)燈、把蛋糕抹在臉上,不要再吼他們。這幾塊錢能換來他們的快樂,是多么值得的事,你還應(yīng)該跟他們一起浪費。
要學(xué)會浪費:你應(yīng)該上更好的餐館,穿更好的衣服,開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你不應(yīng)該知足,這樣才能提高能力,才能一直學(xué)習(xí)。
你愛一個人,你若愛自己,你必然對他的浪費無所謂;否則,就不是愛,就是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