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大別山北麓霍山縣冬季土壤水分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別山北麓冬季土壤水分特征及對降水的響應,分析土壤相對濕度增量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土壤相對濕度在20 cm為最大,50 cm為最小,隨降水增加各層土壤相對濕度逐漸增加。0.1 mm降水對土壤相對濕度無影響,1.2 mm降水可影響到30 cm土層土壤相對濕度,7.6 mm及以上降水可影響到50 cm深度土壤相對濕度;在固態(tài)降水和有積雪的情況下,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大于10~30 cm。隨著土層深度的加深,土壤相對濕度開始響應時間越滯后。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降水量、氣溫、降水歷時、土壤初始相對濕度的影響;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氣溫呈正相關,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氣溫呈負相關,關系不顯著;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土壤初始相對濕度呈顯著負相關,隨著土層深入相關系數隨之降低。
關鍵詞 土壤相對濕度;變化特征;冬季降水;響應;大別山北麓
中圖分類號 S 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05-018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38
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in Winter and Its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Dabie Mountains
YAN Qi-lei1, GAO Lin1, ZHANG Kun2 et al
(1.Huoshan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Huoshan, Anhui 237200;2.Lu’an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Lu’an, Anhui 237000)
Abstract Taking the winter soil moisture in Huoshan County at 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Dabie Mountai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soil moisture at 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Dabie Mountains and its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were explor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relative humidity incremen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soil was highest at 20 cm and lowest at 50 cm,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in each soil layer.0.1 mm precipitation had no effect on soil relative humidity, 1.2 mm precipitation could affect soil relative humidity at 30 cm soil layer, and precipitation above 7.6 mm could affect soil relative humidity at 50 cm soil layer;in the case of solid precipitation and snow accumulation,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ment of soil at 40-50 cm was greater than 10-30 cm.As the depth of the soil layer increased, the response time of soil relative humidity became more delayed.The soil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 was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uration and initial soil relative humidity.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ment of 10-30 cm soi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ment of 40-50 cm soi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but the relationship was not significant;the soil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 of 10-30 cm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itial soil relative humidit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d as the soil layer deepens.
Key words Soil relative humidity;Change characteristics;Winter precipitation;Response;Northern foothills of Dabie Mountains
土壤水連接了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1],影響著地球的水循環(huán)與生物圈循環(huán)[2],土壤水分也是植物生長所需水分的重要來源[3]。受降水的季節(jié)性變化影響,土壤水分也呈現出季節(jié)變化特征,研究冬季土壤相對濕度變化特征對次年春季開展春耕春播農事活動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近年來,關于土壤水分對降水的響應研究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研究表明錫林郭勒典型草原降水量和0~50 cm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均呈現出極顯著正相關關系[4];在柴達木盆地5~10 mm的降水事件會影響到0~40 cm土壤的濕度變化[5];而0.3 mm的降水對喀斯特林地土壤濕度的變化無影響[6]。另外氣溫對土壤濕度的變化也具有相關性,土壤濕度增值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降低,氣溫起到了調節(jié)土壤濕度增減幅度的作用[7]。筆者以大別山北麓霍山縣冬季土壤水分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別山北麓冬季土壤水分特征及對降水的響應,分析土壤相對濕度增量的影響因素,以期為大別山地區(qū)開展茶葉推廣種植、次年春季田間管理等提供數據支持。
1 研究區(qū)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北麓霍山縣(116.32°E、31.41°N),海拔87.6 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403.7 mm,年平均氣溫15.9 ℃,冬季降水量174.6 mm,平均氣溫4.3 ℃,其中2023年冬季實際降水220.8 mm,較常年偏多,并有2次全縣范圍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對地區(qū)土壤水分有重要影響。研究區(qū)土壤屬黃棕壤,0~100 cm有明顯的分層特征,土壤容重在1.07~1.54 g/cm3。土壤相對濕度數據由DZN2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制)采集,采集深度0~100 cm,選取10、20、30、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數據進行分析,采集頻率每1 h一次,小時溫度、小時降水量、日降水量數據來自“天擎”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獲取時段為2023年12月1日00:00至2024年2月29日23:00。
1.2 測定指標與研究方法
1.2.1 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測定,將土壤表層植被清除后用環(huán)刀分層采集原狀土,稱重后放入烘箱中105 ℃、8 h烘干水分,計算干土重(g/cm3),即土壤容重。
1.2.2 降水日數。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20:00—次日20:00降水大于0.1 mm的降水日數。
1.2.3 獨立降水事件。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每次降水前24 h與后24 h均無大于0.1 mm的降水記錄,記為一次獨立降水事件。該過程經歷降水時間記為降水歷時。
1.2.4 土壤初始相對濕度。依據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小時數據,選取一次降水事件開始前5 h各層土壤最低相對濕度為土壤初始相對濕度。
1.2.5 土壤濕度增量。取各層土壤初始相對濕度與降水停止后土壤相對濕度首次達到峰值的數值之差,具體為ΔMi=Mimax-Mimin,式中,ΔMi為第i次降水事件土壤相對濕度增量,Mimax為第i次降水土壤相對濕度首次達到峰值,Mimin為第i次降水開始前5 h內最低土壤相對濕度。同時記錄從降水開始時土壤濕度到土壤相對濕度開始穩(wěn)定上升之間的時間,記為開始響應時間,從降水開始時土壤濕度到第一次達到峰值的時間,記為響應時間。
1.3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利用Excel、Origin 2021對土壤相對濕度數據進行整理與繪制圖表;對獲取的10~50 cm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小時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剔除土壤相對濕度48 h內無變化的、異常高值、異常低值。質控后的數據做算術平均得到土壤相對濕度日數據,分析土壤相對濕度變化特征。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將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期間降水量、平均氣溫、降水歷時、土壤初始濕度進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別山北麓冬季降水特征
從圖1可以看出,大別山北麓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累計降水量依次增多,最多月份為2月,總降水量為116.3 mm;最少月份為12月,總降水量為48.3 mm;1月總降水量為56.2 mm。最小單次降水量為0.1 mm,最大為22.2 mm,最長降水時段出現在12月中旬,為7 d,其次為2月,共計6 d,其中2月多固態(tài)降水并伴有積雪結冰,最長積雪時長5 d。根據降水量級劃分標準(<5、5~<10、10~<15、≥15 mm),從圖2可以看出,各月<5 mm的降水日數最多,共計13 d,累計降水19.2 mm,但降水占比最小,為8.7%;≥15 mm降水日數最少,為4 d,累計降水34.1 mm,占比最大,為34.5%。
2.2 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動態(tài)特征
由表1可知,從時間上來看,12月—次年2月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從不同土壤深度來看,土壤相對濕度表現為20 cmgt;30 cmgt;10 cmgt;40 cmgt;50 cm,20 cm土壤相對濕度最高,平均值為99.54%,50 cm土壤相對濕度最低,平均值為70.54%。
2.3 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對降水的響應特征
從各月土壤相對濕度及日降水量變化(圖3)可以看出,各月不同深度土壤相對濕度分層明顯,最高出現在20 cm,最低出現在50 cm。隨著降水量的增加與降水時間的延長,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12月10日10~2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較30~50 cm更大,10~20 cm平均土壤相對濕度增加23.7百分點,30~50 cm平均土壤相對濕度增加8.3百分點。12月13—15日土壤相對濕度增量隨土層深入而加大,同樣次年1月和2月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較10~30 cm偏大。
針對12月出現的不同深度土壤相對濕度表現出不一致的變化特征,究其原因,如表2所示,12月10日左右主要以降雨為主,且平均氣溫相對較高,表層無積雪,12月13—15日有雨夾雪或雪且有微量積雪,同樣1月16—20日、1月30日—2月4日、2月15日、2月19—24日的降水過程均為雨夾雪或雪,且有不同深度的積雪,因積雪覆蓋,10~30 cm的土壤擁有相對穩(wěn)定的水分來源,土壤相對濕度處于高值狀態(tài),變化幅度小,而40~50 cm土壤本身濕度較淺層偏低,隨著融雪逐漸下滲,土壤相對濕度變化幅度大于10~30 cm。
從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在不同降水量下開始響應時間(表3)可以看出,0.1 mm降水事件對各層土壤相對濕度沒有影響;1.2 mm降水過程影響至30 cm土壤相對濕度;7.6 mm降水可影響到50 cm土壤相對濕度,使土壤相對濕度增加3.5百分點,并且土層越深土壤相對濕度開始響應時間越長;7.6 mm以上時可影響到50 cm土層土壤相對濕度。根據不同降水量級的劃分可進一步歸納得出,<5 mm降水事件使得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加不到1百分點,影響微弱;10~<15 mm降水事件使得10~50 cm土壤相對濕度提升2.6百分點~7.6百分點;≥15 mm降水事件在降雨情況下使得10~50 cm土壤相對濕度提升7.0百分點~32.0百分點,固態(tài)降水并且伴有積雪情況下提升2.9百分點~19.8百分點。
2.4 土壤相對濕度增量的影響因素
從表4可以看出,土壤相對濕度增量主要受降水量、降水時長、土壤初始濕度的影響,與降水量、降水歷時呈正相關,且40~50 cm深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降水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溫度呈負相關,與降水歷時呈極顯著正相關。隨著深度的加深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降水量、降水時長的相關系數逐漸增大,而與溫度的相關系數逐漸減小,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溫度呈正相關,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溫度呈負相關,相關性均不顯著。在有降水并且各層土壤相對濕度受到影響的情況下,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土壤初始濕度呈顯著負相關,且隨著土壤深度的加深相關系數逐漸減小。
3 討論
3.1 土壤相對濕度的動態(tài)變化特征
大別山北麓土壤相對濕度表現出在20 cm的最大值特征,相關研究表明20 cm土層土壤相對濕度與降水和氣溫的相關性最強[8];并且降水的波動變化只對淺層(20 cm)的土壤水分產生強烈影響,多數灌木根系發(fā)達,穿插在土層中的細小根系不僅增加了土壤空隙度,還儲存了大量水分[9],因此在地表20 cm處受植物根系截流的影響在此層土壤相對濕度表現出高于其他土層的現象。隨著降水的增多各層土壤相對濕度也逐漸增加,多數研究一直表明土壤相對濕度與降水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10]。
3.2 土壤相對濕度對降水的響應特征
該研究表明0.1 mm降水事件對各層土壤相對濕度變化無影響,這是因為小量級的降水量通常會被地表植被或地表枯枝落葉所截流,未能入滲土壤,當降水量為5.0 mm以下的小雨量級時,降水會隨土壤空隙入滲至30 cm土層,當降水量≥7.6 mm時可影響到50 cm土層。降水在土壤中逐漸下滲,不斷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并且隨著降水逐漸增大,補給強度越強,中雨及以上量級的降水便可以增加水分向各層土壤入滲和運移的程度[11-12]。也有相關研究表明,中雨量級的降水可補給地表以下40 cm深度土層的水分[13]。表層1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降水開始后1 h內完成響應,但在固態(tài)降水情況下響應時間增加至2 h以上,說明降雪量及雪深影響土壤相對濕度,隨著土壤深度的加深各層土壤相對濕度變化逐漸滯后,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變化也不像降水那樣劇烈[14]。
該研究顯示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降水量、降水時長、初始土壤濕度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因子之間又互相疊加共同影響土壤相對濕度,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初始濕度的影響顯著,但受降水量和溫度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表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不僅受降水量的影響,還對周邊環(huán)境如地表植被、降水強度、土壤類型等因素作出響應[15-16],比如高強度降水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在短時間內達到飽和,進而促進水分向深層次入滲[17-18]。而40~50 cm土壤受地表影響逐漸減弱,水分補給的來源單一,影響土壤水分變化的因素逐漸趨向于土壤本身性質,這與張存厚等[4]研究典型草原土壤不同深度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降水量關系的結果一致,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對降水量的響應逐漸減弱,土壤水分受重力與土壤毛管力共同影響,隨著土層深度的加深,毛管力逐漸減弱,土壤中水的入滲速度也隨之降低,深層土壤水分受重力影響下滲速度放慢,因此深層土壤水分補給依靠自然降水將受到限制[19-20]。此外,溫度與降水共同影響土壤濕度[21],該研究發(fā)現氣溫與10、2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呈正相關,溫度越高,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越大。這與沈菊等[5]研究柴達木盆地淺層土壤水分增量對降水的響應中提到的氣溫與土壤水分增量的相關性關系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受研究區(qū)域的氣候狀況與土壤類型不同。氣溫越高淺層土壤初始相對濕度受到土壤蒸散的影響土壤濕度越低,在此基礎上的降水會短時間內大量提升土壤相對濕度,而溫度越低土壤蒸發(fā)減弱導致土壤濕度變化不大,降水補給的土壤水分相對于較干土壤的水分偏低,因此溫度與表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的調節(jié)相關。該研究表明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溫度呈負相關,這可能與降水歷時有關,降水時間延長增加了降水下滲的深度,而冬季積雪使得土壤有了穩(wěn)定的水分來源,不斷為深層土壤補充水分,加之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相對穩(wěn)定,因此氣溫低且在長時間積雪的情況下深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較淺層多。這也同樣可以解釋土壤相對濕度受到降水歷時的影響并且土層越深相關系數越高相關性越顯著。土壤初始相對濕度越低,上下層土壤相對濕度梯度越大,入滲通量增加,不斷促進水分向下運移,因此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到降水的影響越顯著,另外在低土壤水分的情況下,土壤孔隙度中可容納的水分空間也多,給降水的下滲提供了相對充足的空間進而補給土壤水。
4 結論
該研究利用大別山北麓霍山縣2023年12月至次年2月冬季的降水、氣溫、土壤相對濕度數據,探討了冬季土壤相對濕度特征及土壤相對濕度對降水的響應情況,分析了影響土壤相對濕度增量的因素,以期為大別山區(qū)茶葉生長發(fā)育、采摘、春季田間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結論如下:
(1)2023年12月至次年2月隨著降水的增加各層土壤相對濕度逐漸增大,平均土壤相對濕度最大值出現在20 cm土層,為99.54%,最小值在50 cm土層,為70.54%,各層土壤相對濕度表現為20 cmgt;30 cmgt;10 cmgt;40 cmgt;50 cm。
(2)0.1 mm降水對各層土壤相對濕度無影響,1.2 mm降水可影響30 cm土層,7.6 mm及以上降水可影響到50 cm深度土壤相對濕度;在固態(tài)降水和有積雪的情況下,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大于10~30 cm。隨著土層深度的加深,土壤相對濕度開始響應時間越滯后。
(3)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降水量、氣溫、降水歷時、土壤初始相對濕度的影響,隨著土層的深入,土壤相對濕度增量受降水量和降水歷時的正相關關系越顯著;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氣溫呈正相關,40~5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氣溫呈負相關,關系不顯著;10~30 cm土壤相對濕度增量與土壤初始相對濕度呈顯著負相關,隨著土層深入相關系數隨之降低。
參考文獻
[1] DINCA L,BADEA O,GUIMAN G,et al.Monitoring of soil moisture in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LTER)sites of Romanian carpathians[J].Ann For Res,2018,61(2):171-188.
[2] ZHOU Q W,SUN Z Y,LIU X L,et al.Temporal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 types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A plot scale case study[J].Water,2019,11(7):1-24.
[3] 黨宏忠,卻曉娥,馮金超,等.土壤水分對黃土區(qū)蘋果園土壤-植物-大氣連續(xù)體(SPAC)中水勢梯度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20,31(3):829-836.
[4] 張存厚,楊麗萍,越昆,等.錫林郭勒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對降水過程的響應[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22,36(8):133-139.
[5] 沈菊,辛萍萍,楊起楠,等.柴達木盆地東部淺層土壤水分增量對降水的響應[J].中國農學通報,2022,38(35):54-61.
[6] 袁二雙,周秋文,嚴衛(wèi)紅,等.喀斯特林地冬季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特征[J].生態(tài)科學,2023,42(4):56-63.
[7] 楊雅青,張翀,張婕,等.關中地區(qū)土壤干濕變化及對氣候的響應[J].干旱區(qū)研究,2024,41(2):261-271.
[8] 董濤,胡勇,司巧靈,等.淮北平原冬小麥土壤相對濕度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5):120-122.
[9] 楊吉華,李紅云,李煥平,等.4種灌木林地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固持土壤效應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7,21(3):48-51.
[10] 左海軍,徐慶,高德強,等.江蘇里下河淡水濕地森林土壤水對降水的響應[J].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保護學報,2023,3(1):23-33.
[11] 高露,張圣微,朱仲元,等.干旱半干旱區(qū)退化草地土壤水分變化及其對降雨時間格局的響應[J].水土保持學報,2020,34(1):195-201.
[12] XU T X,NIE H J,YI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response to rainfal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t red soil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J].J Soil Sci Plant Nutr,2023,23(4):6813-6826.
[13] 陳娟,宋乃平,陳林,等.荒漠草原不同覆被類型土壤水分動態(tài)及其對降水的響應[J].水土保持學報,2021,35(6):198-206.
[14] 李嘉媛,劉露露,楊斌,等.西雙版納熱帶季節(jié)雨林土壤含水量的時空格局及其與降水的關聯[J].生態(tài)學雜志,2024,43(11):3341-3349.
[15] 林代杰,鄭子成,張錫洲,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滲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水土保持學報,2010,24(1):33-36.
[16] 呂剛,吳祥云.土壤入滲特性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7):494-499.
[17] 林莎,王莉,李遠航,等.青藏高原東北緣黃土區(qū)典型立地人工林分土壤水分特性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19,39(18):6610-6621.
[18] 宋愛云,董林水,劉世榮,等.不同亞高山草甸群落類型的土壤入滲特征及影響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3):41-45.
[19] 白星雯,布日古德,洪光宇,等.毛烏素沙地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對降水的響應[J].林草資源研究,2023(6):52-60.
[20] 劉霞,張光燦,李雪蕾,等.小流域生態(tài)修復過程中不同森林植被土壤入滲與貯水特征[J].水土保持學報,2004,18(6):1-5.
[21] LIU J B,GAO G Y,CHEN W L,et al.Effect of grass components on the temporal response of surface soil water to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n the Loess Plateau[J].Air Soil Water Res,2023,16:1-11.
作者簡介 嚴啟蕾(1995—),女,安徽六安人,工程師,碩士,從事農業(yè)氣象觀測與服務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