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型批評理論代表人物諾思洛普·弗萊認為,人類的感情是可以被追溯的,是有原始痕跡的。文學作品映射著現(xiàn)實世界和作者的情感、想象世界,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學意象反映了人類共有的情感寄托。本文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對《我的阿勒泰》中出現(xiàn)的樹木意象進行分析,發(fā)掘樹木原型意象的內(nèi)涵,追尋潛藏于人們記憶深處的原始情感與追求。
關(guān)鍵詞:《我的阿勒泰》" 原型批評" 樹木意象
《我的阿勒泰》及其改編的電視劇呈現(xiàn)了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自然美景、文化特色,讓人心向往之。李娟始終以一種自有的語言體系來講述她的所見所聞,展示個體記憶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微妙的聯(lián)系。[1]她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意象的塑造為影視作品提供了豐富素材,而根據(jù)其改編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則是深度還原了這些如詩如畫的美景,從而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原始情感。無論是在書中還是劇中,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充斥其中的樹木意象。原型批評理論的奠基人諾思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認為,原型是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典型意象,最基本的文學原型是神話,其他的文學類型是神話的推演,或稱“移位”。[2]原型批評學家認為早期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因此自然界中的許多意象都具有象征意義,自然意象是原型批評中的重要來源。在原型批評視域下《我的阿勒泰》中的樹木是生命、家園、愛情的意象表達。
樹木與生命
李娟描寫的阿勒泰靜謐但充滿了生命力,樹木就扎根在這樣的阿勒泰大地上,成為《我的阿勒泰》中重要的生命意象?!吧稚钐?,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甘心遁身于陰影之中,安靜、絕美、寂寞……”“云塊遮蔽的地方是冰涼清晰的……”[3]李娟飽含對這片土地的贊美之情,在《我的阿勒泰》中描寫了雪山、大地、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象,塑造了“阿勒泰意象群”。湛藍的天空,綠草與藍天相接,風吹草低見牛羊,牧民在這里按照自己的法則認真生活。正是在這樣的阿勒泰中,現(xiàn)代人找到了自己記憶深處的那片原始家園。
林木狀態(tài)的季節(jié)變化與生命歷程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關(guān)注和思考。如中國文學和文化中一直以來都有悲秋傳統(tǒng),悲秋論其根本是為生命的逝去而悲傷,樹木的凋敝總是讓人們感傷生命的消逝。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用樹來象征生命力,一些民族的古代人認為樹是超自然的物種,有著神賦予的創(chuàng)造力。[4]《圣經(jīng)》當中也有生命之樹的記載。弗萊認為,墮落前的亞當在隱喻的意義上就是一棵生命之樹。他還認為在莎士比亞作品中,樹木象征著充滿生機的春天。在神話原型中,綠色的樹常常是新生的象征。
在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中,女主文秀遇到一棵掛滿骨頭的大樹,后面從男主巴太的口中得知,在草原上,馬對于牧民來說不僅是生產(chǎn)勞作的工具,也是他們的重要伙伴,當他們的馬不幸死亡時,牧民會割下馬頭,將之懸掛在常常經(jīng)過的大樹上,以便思念時抬頭就能望見。這棵樹代表著生命的崇高,以及生生不息的希望。
蔥蘢繁茂的樹林空間會將人的思緒引向記憶中的家園,喚醒人的生命力,讓人們仿佛置身于一片綠色的天地中,享受著自然帶來的安寧靜謐,游離于世俗的煩惱之外。文秀和鄰居們在小溪邊浣洗嬉戲時,畫面中就有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樹木,引得很多觀眾心馳神往。生命具有戰(zhàn)勝荒原與凜冬的力量,這些樹木正是對生命的象征和禮贊。
樹木與家園
森林是人類的原始家園。原始時期,人們選擇樹木作為建造巢穴的原料,在樹林中安置房屋,也在森林里獲取食物。盡管許多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住進了鋼筋水泥的房屋中,但森林家園情結(jié)依然潛藏于人類集體無意識中。從原型批評看來,森林是富有文化意味的綠色家園,其中蘊藏著人類歷經(jīng)波折,走出漫漫長夜的動人故事。[5]
恩格斯在談及人類蒙昧時代時說:“這是人類的童年,人還住在自己最初居住的地方,即住在熱帶的或亞熱帶的森林中,他們至少是部分地住在樹上。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明,為什么他們在大猛獸中間還能生存?!敝袊糯瑯右灿邢嗤瑫r期,《莊子·盜跖》記載了“有巢氏時代”,從中不難看出華夏大地上的人類最初的家園也孕育在豐茂的樹林中。在《我的阿勒泰》中,文秀的家建在樹木旁邊,每當畫面中出現(xiàn)她家的小賣部,房子旁邊的樹木也會一起出現(xiàn)在鏡頭里。在她家跟隨牧民轉(zhuǎn)場去往夏牧場時,她們將自己帳篷安扎在樹林里,文秀和母親躺在帳篷邊上聊天談心,旁邊守護她們的正是一片翠綠的樹林,林木與她們的家園緊緊相依。
人們早已離開最初的森林,去追求現(xiàn)代文明。然而各種沖突矛盾反而開始浮現(xiàn)并激化,人們又開始渴望精神世界的寧靜,渴望重歸自然、返璞歸真。于是人們又開始追求在作為原始家園象征的森林中寄托情感,脫離世俗,尋求精神的短暫放松。樹林意象所象征的家園情趣正是將人們的心靈導向?qū)庫o,幫助人們脫離喧囂塵世,在大自然中尋求原始家園的庇護?!段业陌⒗仗吠ㄟ^對樹林自然意象的塑造,從而喚醒現(xiàn)代人們對原始家園的眷念。在我們鉆營世俗意義的“有用性”時,《我的阿勒泰》提供給我們存在的另一種可能性。劇中,文秀問母親自己是不是沒用的人,張鳳俠安慰女兒道:“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服務(wù)別人的,草原上的樹啊,草啊,被人吃被人用是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是很好的嘛,自由自在的。”這句話飽含真理,體現(xiàn)出一種淡泊而美好的生命追求。
樹林與愛情
《我的阿勒泰》圍繞巴太和文秀的相遇展開。從兩人初識相知到彼此確定心意,實際上也離不開樹木意象的參與。在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jīng)》中就有以桑樹起興描寫愛情的用例?!缎⊙拧ぺ羯!罚骸摆羯S邪?,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這里用“興”的手法將“?!迸c人類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興是中國詩歌中關(guān)于原型的古老解釋。[6]可見樹木意象與愛情聯(lián)系由來已久。
在劇中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便是在樹林中。文秀瞥見倚靠在樹上的巴太,暗暗賭氣,想通過落在水中的樹干越過小溪,結(jié)果被巴太“使壞”嚇唬不慎落入水中。第二次相遇是兩人在小賣部講起樹上懸掛馬頭的事。兩人一起來到大樹旁,巴太掛完掉落的馬頭,和文秀一起坐在樹上聊起馬頭習俗,以及“彩虹布拉克”的真實名稱,聊起了馬兒踏雪和巴太的羈絆……在樹上兩人相依而坐,慢慢地熟悉了彼此。后來,巴太帶著文秀在這片樹林見證了踏雪的進步,也是在茂密的樹林里兩人互通了心意。樹木正是二人美好純真感情的見證。由此可見,劇中樹木的出現(xiàn),正是在回應(yīng)長久以來它所蘊含的愛情主題,回應(yīng)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訴求。
結(jié)語
當現(xiàn)代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找尋心靈寄托的時候,正是《我的阿勒泰》這樣的作品為人們營造出了一個理想生存環(huán)境,提供了一個精神暫時休憩的世界。作品中對于樹木意象的詩意塑造,闡發(fā)著人們的生命意識、家園情結(jié)和情感訴求。受眾把《我的阿勒泰》當成一個暫時的精神棲息地,并且拉動了新疆當?shù)芈糜螛I(yè),這是《我的阿勒泰》的多重價值所在。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孔欣玉.生態(tài)美學視野下的《我的阿勒泰》研究[J].長江小說鑒賞,2024(13).
[2][加]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李娟.我的阿勒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4]尹芳.樹的神話的象征意義及其心理分析探索[J].社會心理科學,2009(24).
[5]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傅道彬.興與象:中國文化的原型批評[J],學習與探索,198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