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說過一句話:“看鄧小平的報告好像吃冰糖葫蘆?!边@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毛澤東對鄧小平所寫報告的喜愛。在他對鄧小平報告的批示中,經常有“此報很好”“內容極好”“極可寶貴”“非常好”之類的贊語。鄧小平寫報告有什么特點呢?
語言精練樸實
1950 年4 月27 日,鄧小平就部隊縮編問題和劉伯承、賀龍致電中共中央:“我們已遵照中央意圖確定了將所有干部縮減到八十萬的初步實施方案,并決心貫徹執(zhí)行。估計是不會出大亂子的?,F已決定于四月底開全區(qū)的軍事會議討論上述問題,詳情后報?!?/p>
關于部隊縮編,關鍵是結果。鄧小平把西南局階段性工作進展向中央匯報,寥寥幾語,把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及西南局領導的主觀認識和對客觀情勢的基本判斷交代得一清二楚,充分顯示了鄧小平領導的西南局貫徹執(zhí)行中央政策和意圖的堅定性、及時性以及西南工作部署的有序性。于是,毛澤東在第二天就把該電批轉各地參考。
鄧小平強調文風,要求言簡意賅,反對不真實、八股調。1950 年7 月,他給中央寫的報告,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也不過一兩千字,毛澤東大加贊賞,也正是在此時,他說出了那句“至高評價”:“看鄧小平的報告好像吃冰糖葫蘆!”在他對鄧小平報告的批示中,經常有“此報告好”“內容極好”“極可寶貴”“非常好”之類的贊語。
重結果更重過程
1951 年1 月6 日,鄧小平和賀龍等致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報告了1950 年的剿匪情況。1 月28 日,毛澤東復電:“路線正確,方法適當,剿滅匪眾八十五萬,繳槍四十余萬支,成績極大,甚為欣慰,望即通令所屬,予以嘉獎。”
西南地區(qū)的剿匪工作得到了毛澤東的大力表彰,“成績極大,甚為欣慰”,毛澤東的興奮與痛快可謂躍然紙上,但他并非只是看重“八十五萬”的剿匪戰(zhàn)果,還有一個重要前提是“路線正確,方法適當”。由此不難推斷,鄧小平的報告不單是匯報戰(zhàn)績,還總結了取得成績的主要經驗。
事實上,鄧小平在報告中只用了一兩句話來講成績,大部分篇幅都用來匯報開展剿匪斗爭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采取的措施方法等。如關于措施方法,鄧小平總結了五條:組織了一元化的剿匪斗爭;集中兵力進剿;組織軍事進剿、政治攻勢、發(fā)動群眾三者之間密切協同;開展捕捉匪首運動與鎮(zhèn)壓匪首工作;爭取少數民族參加剿匪。
可見,關于工作成績的匯報,鄧小平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不單匯報成績,更注重分析原因并總結經驗方法。
作為統領全局的中央決策核心,毛澤東無疑認為閱看這樣的報告有味道、耐咀嚼,由此在嘉獎西南局的同時也把此報告批轉給了華東、中南、西北等軍區(qū)供他們參考。
提問題給出解決辦法
1952 年2 月22 日,鄧小平致電毛澤東并中共中央及陳云、薄一波等,反映并請示如何處理“三反”和“五反”運動中出現的新問題。鄧小平的報告全文1000 多字,三個段落。報告第一句話直入主題,“三反五反運動開展后,無論內部和外部,都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接著講外部問題“工商業(yè)停滯現象”,并分析“停滯的原因”;第二段提出西南決定采取的五條“緊急措施”;第三段講內部問題即一些工作無人接替、一些部門缺少骨干以及西南想到的三個解決辦法。如果單看報告主題“反映并請示如何處理……問題”,一般會認為報告內容大致是列舉一系列問題或困難,目的主要是提請中央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鄧小平的報告則完全不同。他不僅提出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還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對癥下藥地先行提出應對局勢、解決困難的具體辦法和舉措。
鄧小平這種“問題—原因—辦法”的嚴密思維,贏得了中共中央“ 完全同意”的首肯。毛澤東在給鄧小平的復電稿上專門加了一句話:“請各中央局嚴重地注意解決鄧小平同志電報所提出的那些問題?!编囆∑缴朴谧プ毡樾缘膯栴},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由此,成為各地學習、效仿的榜樣。
(摘自《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