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余年前,焦裕祿在蘭考治沙;今天,焦裕祿精神已在新疆深深扎根。
3月15日,記者來到哈密市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老人家里時,他正坐在沙發(fā)上,雙手輕輕摩挲著一本精心收藏的相冊。翻開相冊,一個關于傳承、關于深情的故事,一幕幕映入眼簾。
阿布列林的故事,始于1968 年。那時17 歲的他,和同學坐上前往河南蘭考的列車,只為追尋焦裕祿的足跡。當他踏入蘭考這片土地,看到焦裕祿帶領群眾改造的鹽堿地、種下的防風林,內心被深深震撼。
為了紀念這次難忘的經歷,阿布列林與焦裕祿的母親、妻子和子女拍下了一張合影,這張黑白照片,成了他一生的珍藏。
從蘭考返回哈密后,阿布列林響應號召下鄉(xiāng)務農,后來成為工人、檢察官、法官,無論身處什么崗位,他都以焦裕祿為榜樣,踏實工作。由于表現(xiàn)突出,2016 年他被中宣部評為“時代楷?!保?017 年被評選為“感動中國”人物。
阿布列林與焦裕祿家人的緣分,遠不止一張照片。多年來,他與焦裕祿的大兒子焦國慶、二女兒焦守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成為彼此牽掛的親人。他對記者說:“下個月天氣暖和了,我打算帶著女兒和孫子們,去蘭考并到焦國慶家里,讓我們的孩子、孫子結親戚,把這份感情和精神傳承下去……”這份跨越千里的精神傳承與情誼,就像暖陽一樣溫暖而明亮,激勵著人們在新時代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奮勇前行。
(摘自《河南日報》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