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綠繡眼鳥體型嬌小,甚至比麻雀還要小巧幾分。與眾多林鳥的“上綠下白”保護色相仿,它們的背部呈現(xiàn)出深綠色,如同歷經(jīng)夏日風雨的葉片;腹部則是灰白朦朧;而喉部與臀部則涂抹著一抹醒目的檸黃色,宛如穿透密林與烏云的一縷陽光。
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遷徙季節(jié)和冬季喜歡成群,有時集群多達50~60只。在次生林與灌叢枝葉和花叢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有時圍繞著枝葉團團轉(zhuǎn)或通過兩翅的急速振動而懸浮于花上,活動時發(fā)出“嗞嗞”的細弱聲音。夏季食物主要以昆蟲為主,冬季則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主要棲息于闊葉林和以闊葉樹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種類型森林中,也棲息于果園、林緣以及村寨和地邊高大的樹上。夏季多遷往北部和高海拔溫涼地區(qū),最高有時可達海拔2000米左右的針葉林,冬季多遷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疏林灌叢中。
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開始營巢。營巢于闊葉或針葉樹及灌木上,巢呈吊籃狀或杯狀,主要由草莖、草葉、苔蘚、樹皮、蛛絲、木棉絨等構(gòu)成,內(nèi)墊有棕絲、羽毛、細根、草莖、羊毛等。巢多懸吊于細的側(cè)枝末梢或枝杈上,四周多有濃密的枝葉隱蔽,不易發(fā)現(xiàn),每窩產(chǎn)卵3~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