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導演內森·菲爾德拍過一部奇怪的電視劇集《彩排》。劇中他接受普通人的委托,讓他們通過精心“排練”來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時刻做準備。內森拉來一支建筑團隊、一大批演員,提供資源,為他忐忑不安的客戶們反復排練他們難以面對的場景,包括:怎樣向好友坦白,怎樣與兄弟討論祖父的遺產繼承問題,以及怎樣養(yǎng)大一個孩子,等等。
劇中的重頭戲是幫助安吉拉預演家庭生活,任務是在兩個月內讓她體驗把一個孩子從出生養(yǎng)到18歲的過程,“父親”由內森扮演。拍攝過程意外重重,內森和安吉拉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爭論不休,安吉拉中途退出,扮演孩子的演員也因為和內森的分離而情緒低落。在精細的設計中,生活反而走向失控。
當人們用彩排消解社交焦慮,用預制菜規(guī)避烹飪的煩瑣步驟,表面上更加自由,實際上是將自己囚禁于更隱蔽的規(guī)訓之中。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王小偉在一次演講中把預制菜這樣的事情稱為“現(xiàn)代人瑣碎的自由”?!拔覀兛梢赃x擇在家、在公司或者在商場吃外賣,但本質上我們吃的是料理包。它是一種自由,卻顯得無關緊要,這是現(xiàn)代人一種非?;恼Q的處境?!?/p>
王小偉用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對于技術的觀點,闡釋他對外賣的理解。海德格爾說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承受的。這種存在方式是把一切的存在者都當作一種“持存”?!笆裁唇谐执婺??簡單地說,就是把持一個東西,然后任意地去取舍、擺弄它。”
王小偉不喜歡“預制”的一個角度是,好像任何事情都成了可以擺弄的部件?!邦A制好像在強迫性地對生活進行一種籌劃。支配感是挺重要的一個點?!蓖跣フf。他不否認這種支配感能制造簡單的快樂,具有很強的誘惑力。他不久前跟年輕人分享關于預制菜的想法,學生說:“我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點外賣。我可以很輕易地選擇不同的口味,比我媽做的好吃多了?!?/p>
當然,今天的預制可以有更多的含義,它可以是我們在疲憊的生活中需要的折中方案,我們試圖尋找可依賴的模板,讓險峻的生活顯得平順一點。簡而言之,預制的上限不高,但是下限還行,比起期待驚喜,還不如選擇確定。
在吃飯這件事上,王小偉也不是“現(xiàn)炒主義者”。我們在學校里的西餐廳見面,面前就擺著一盤盤預制菜——意大利面、沙拉和甜品,都在10分鐘內端了上來。
王小偉說:“我自己其實不太在乎要吃現(xiàn)炒的還是預制菜。我覺得風險只有一個,如果你不知道預制菜和非預制菜之間的味道差異,那才是比較可怕的。等你的味蕾習慣了預制菜,你會覺得這沒什么不好。甚至吃到現(xiàn)炒的菜,你覺得這個不方便、不快捷,沒有深度加工不好吃。對此,我會覺得很遺憾?!?/p>
生活中有各式各樣可以被比喻成預制的現(xiàn)象。情緒可以預制,短視頻的制作者很清楚如何用“鉤子”引爆情緒點。人工智能的人設可以預制,把特定角色的腳本“喂”給大語言模型,它就能用相應的人格與用戶聊天。感情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預制,從心動到離婚,每一步都可以在電視節(jié)目里被分解、設計和展示。
“我總覺得哪里怪怪的。”王小偉說。這可能由于預制暗含著“策略性的思考”。它的問題在于,如果預制走到極端,生命體驗可能變得沒有層次、沒有褶皺。“觀看設計好流程的情感節(jié)目,實際上并不見得能學到怎樣和一個人建立信任,學到更多的是策略性地考慮親密關系。比如說,一定要問我們?yōu)槭裁丛谝黄?,為什么感情會出問題,然后把感情問題化,解決這些問題,接著就把感情變成一個操作對象。實際上感情這種東西無論結合還是分裂,怎么能是操作對象,怎么能跳出來在一旁審視它呢?”
或許我們應該相信人的本能,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刻發(fā)覺,生活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那些不可預制的部分。在《彩排》里,內森試著停下一貫的旁觀者姿態(tài),去了扮演兒子的小演員家里。那個家與他精心布置的劇場截然不同,東西擺放得看似毫無邏輯,卻又相當合理?!按谡嬲行『⒌奈葑永锔杏X很怪,畢竟我在假的家里待了那么久,我不習慣這么多的細節(jié),每樣物品都擺放得恰到好處,但沒有一樣是設計好的?!边@是藝術,也是現(xiàn)實生活。
(溪 流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24年第52期,本刊節(jié)選,Cyan Lin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