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迎雨 點睛師:吳小蟲
點睛前:
荒野上
一架鋼琴不是史蒂文斯的壇子
并不意味著一種秩序
它的存在,不需要理由
陽光烤漆,雨水拋光
它深淵的表面,仍然散發(fā)著烏金的光芒
這也代表不了任何價值
——它只是一塊石頭眼中的石頭
只能證明,有人來過
然后鮮有人跡
它沉睡的靈魂,如何被召喚
它如何被賦予意義
這需要它具備時間的耐心
譬如,百年以后,一位旅行家如是描述:
黑白琴鍵,曾被光滑的雙手撫摸
再被一雙布滿皺紋的手追憶
她用《綠袖子》,完成了
白云的抒情
《命運交響曲》卻無法
激蕩起波浪
那時候,落葉堆積著落葉
它身邊的野草換了一撥又一撥
——它們更為短暫
來不及接受音樂的熏陶,僅僅懂得
一遍一遍地摹擬風(fēng)聲
點睛后:
荒野上
一架鋼琴不是史蒂文斯的壇子
它的存在,不需要理由
陽光烤漆,雨水拋光
它深淵的表面,仍然散發(fā)著烏金的光芒
——它只是一塊石頭眼中的石頭
只能證明,有人來過
它沉睡的靈魂,如何被召喚
它如何被賦予意義
這需要它具備時間的耐心
譬如,百年以后,一位旅行家如是描述:
黑白琴鍵,曾被光滑的雙手撫摸
再被一雙布滿皺紋的手追憶
那時候,落葉堆積著落葉
它身邊的野草換了一撥又一撥
——它們更為短暫
來不及接受音樂的熏陶,僅僅懂得
一遍一遍地摹擬風(fēng)聲
點睛師評論:
因在外地休假沒帶電腦,我找了紙筆把這首詩抄了下來。抄寫的過程中,感到作者的這首詩還是有可商榷的地方。
從標(biāo)題看,“荒野”出現(xiàn)“鋼琴”,這種悖謬的現(xiàn)象本身有看點,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文明的對峙。從詩的內(nèi)容看,作者另有寓意,“荒野”是處境,而“鋼琴”有自況的意味。個人以為,不管落腳點在哪,詩歌散文化的痕跡太明顯,導(dǎo)致了這首詩拖沓、無味的樣貌。
所以在修改上,第一節(jié),可以去掉第3、7兩句議論性的句子,讓事實呈現(xiàn)增加蘊藉。第二節(jié),可以去掉第2、9、10、11、12句,更簡潔緊湊些。第三節(jié)作為結(jié)構(gòu)上的補充,可保留。
從整首詩看,聯(lián)想抒情太多,切入實質(zhì)問題較少,顯得空泛。我覺得作者需要注意的,一是學(xué)會裁剪;二是主題意象的寫作,首先煉意,其次造景造境;三是在詩歌的主要枝干間穿插語言、想象等亮點,旁逸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