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名人是每個地域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自帶流量的地方文化宣傳代表。文章對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展廳進行簡要概述,從地方名人博物館設立的意義入手,探析該類型博物館陳列布展的策略。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將地方名人捐贈的藏品與博物館自身資源進行有機融合,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盡可能地發(fā)揮地方名人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以更好地傳承地方文化,進而提升博物館的影響力。
關鍵詞:地方名人博物館;陳列布展策略;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21
基層小型博物館多存在于我國縣(區(qū))級行政區(qū)劃內,是目前我國博物館序列中數量最大的一個存在,但也是發(fā)展較為緩慢的一個群體。據國家文物局統(tǒng)計,全國備案博物館總數從2012年的3866家增加到2023年的6833家,平均每1.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館體系初步構建。2023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4萬個以上、教育活動38萬余場,吸引觀眾12.9億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豐厚的文化遺產被不斷活化利用,成為人們滋養(yǎng)精神、涵養(yǎng)自信的重要來源。在特定區(qū)域社會歷史進程的演變中,那些對國家、民族乃至全球產生深刻影響的地方知名人士,其生涯與成就理應受到永恒的緬懷。名人紀念館不僅是這些人物信息的儲藏與傳播場所,也是公眾追思、崇敬及回顧先輩的重要媒介。地方名人博物館在保存與征集名人相關的歷史遺物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肩負著宣傳人物事跡、傳承人物精神的重要使命。故而,依托博物館本身資源和捐贈、征集而來的藏品進行陳列布展十分重要。策展是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場所功能、深入挖掘博物館價值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yǎng)?!睘榱耸姑司裨诋敶鐣袩òl(fā)活力并展現(xiàn)其教育意義,以達到社會教育的目標,是每位文化遺產工作者特別是博物館展覽策劃人員的時代使命。
1 名人博物館陳列布展策略
1.1 主題鮮明,具有地方特色
名人博物館不僅是保存名人歷史遺物的場所,更是弘揚名人思想與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的寶貴平臺。它們在推動國民整體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這些場館,人們得以汲取知識、拓寬視野、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形成正確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念,從而明確目標、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在地方名人博物館的陳列和布展設計中,首要任務是確保主題明確,同時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始終以滿足大眾的需求為核心,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可以激發(fā)本地觀眾的興趣,增加大眾的參與度。在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的序廳中,陳設有五臺徐氏宗譜、五臺徐氏家族世系表等,當地徐氏后人常駐足參觀。此外,序言展板簡要敘述館藏主題和展覽內容,館內藏有民國徐氏分地合同、徐繼畬鄉(xiāng)試時所作的文章《修身則道立》,其設計能夠立即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發(fā)游客的參觀興趣。第四單元陳設展示了五臺縣多位徐氏名人后代包括徐向前、徐士瑚研究徐繼畬著作的影像資料(圖1),以此引發(fā)本地觀眾的共鳴。如五臺縣博物館舉辦了“放眼寰宇 心懷天下—徐繼畬主題展”,展廳由“序言”“良好家風儒學熏陶”“為官清廉胸懷瀛寰”“落職歸鄉(xiāng)傳承思想”“德才兼?zhèn)渥u滿天下”和“結語”六部分組成。徐繼畬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同時也是一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館內設置此專題旨在深入發(fā)掘徐繼畬在民眾心中的認同感,將其愛國精神深植大眾心中,致力于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2 精煉展示內容,豐富展覽手段
為了增強展覽的可視化效果,可利用壁式景觀、雕塑以及實物的巧妙組合,生動再現(xiàn)歷史上的關鍵事件。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增強故事的敘述性和展覽的三維感受,還提升了整體的審美體驗。為提高展覽的質量,通過展出與本地文化息息相關的珍貴老照片和文物,使整個展覽更加貼近當地居民的生活,從而更容易引發(fā)他們的共鳴。相較于其他博物館的展覽,地方名人展覽可能略微減少了學術性的探討,但這并不會影響其教育意義和社會影響力。相反,由于展覽內容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夠更深刻地觸動著人們對于歷史的深刻情感,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和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同時,我們在展覽中融入了適當的互動和教育元素,使參觀者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絲毫不亞于傳統(tǒng)的學術型展覽。
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通過展示官員朝服、徐繼畬畫像及“朝元”匾額,以及眾多字畫等文物,生動再現(xiàn)了徐繼畬的生平事跡等歷史關鍵事件。例如,以多個板塊展示徐繼畬為官生涯中廉潔奉公、為官清廉。此外,還展出了眾多本地徐氏名人與徐繼畬相關的照片和影像資料,與當地文化緊密相連,貼近當地居民生活,引發(fā)共鳴,這些設計既增強了故事敘述性也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
五臺縣博物館舉辦的“放眼寰宇 心懷天下—徐繼畬主題展”(圖2~圖4)精煉了展覽內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紹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學熏陶,以及對徐繼畬的成長產生的深遠影響。徐繼畬生于仕宦之家,在其成長過程中,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引導,同時也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與啟迪。祖孫世代從政,并且始終保持著清正廉潔、注重品德的優(yōu)良作風。其祖父和父親均擔任同知職位,以公正無私、為民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得百姓贊譽。徐繼畬本人更是遵循前人的教誨,艱苦奮斗,關心民眾生活,其父徐潤第還教導他不要看重科舉功名,要學到自修為人的本領,做一個順養(yǎng)“自然之性”的人。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徐繼畬為官期間廉潔勤勉,放眼世界。其奉行為政養(yǎng)民的宗旨,體恤民情,勤于政事;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上書《禁鴉片論》,堅決抵御英軍入侵;在處理對外事務上,不卑不亢,堅決維護民族的尊嚴;在福建任內,開闊視野,為探索西方諸國富國強兵之道,徐繼畬多方搜集資料,歷經五年,完成了世界地理巨著《瀛寰志略》。這部分以《瀛寰志略》訂正版和不同時期的刊印版為重點,輔之以展板宣傳的形式,對其生平經歷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第三部分主要介紹徐繼畬落職歸鄉(xiāng)后撰寫大量著作,傳承中華文明。徐繼畬十分熱愛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公務之暇,潛身研究古代文化。特別是落職歸鄉(xiāng)后,在超山書院教書的歲月里,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古代文化遺產的整理、研究之中,評點和撰寫了大量的著作,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了中華文明。
第四部分主要介紹后人對徐繼畬的評價,突出徐繼畬的思想和精神對當今乃至今后社會的影響,為社會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1.3 適應需要,具有時代特性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館行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臺促進了博物館的建設與管理,大大提升其整體業(yè)務水平和社會效應。博物館不僅僅是文物和藝術品的展覽空間,更成為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升公眾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新時代博物館面臨著更高、更新的要求,亟須對展覽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深度思考與革新,以更好地適應當代觀眾的文化需要與心理期待。因此,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設計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展覽所體現(xiàn)的時代性和時代敘事,努力發(fā)揮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者的作用。在名人博物館策展時,我們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當代社會的發(fā)展脈絡及文化背景,確保展覽能夠準確反映當前的社會熱點、歷史變遷及文化動態(tài)。
“放眼寰宇 心懷天下—徐繼畬主題展”的舉辦,不僅推動了本地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還提升了博物館自身的知名度與吸引力,增強了公眾的文化自信心。這種開放與包容的態(tài)度對于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地方文化名片至關重要,融清風廉潔、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很好地完成了社會教育場所的使命。
1.4 增強互動性體驗
名人博物館的空間規(guī)劃與展品呈現(xiàn)方式應當緊密結合當代的社會氛圍和公眾的情感訴求,從而創(chuàng)造出能夠引發(fā)共鳴并長久存留于參觀者記憶中的觀覽體驗。為實現(xiàn)對展品的全方位展現(xiàn),布展時應綜合運用數字影視、珍貴影像資料以及數學模型等多種先進手段,力求在視覺和信息傳達上達到最佳效果。利用數字影視等手段,通過動態(tài)影像的形式生動展示展品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吸引觀眾的注意,增強互動體驗。同時,引用珍貴的影像資料為觀眾提供更深入的信息,幫助他們把握展覽主題的核心意義,營造沉浸式的參觀環(huán)境。此外,數學模型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觀眾直觀理解復雜的數據和概念,還以科學化的方式展示展品之間的關聯(lián)與影響,進一步提升整體展覽的專業(yè)性與趣味性。在陳列布展時通過運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全息投影還原人物的生活場景,多方面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個性風采,塑造飽滿的人物形象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在設計展覽時,應結合多媒體技術、交互體驗等多樣化的創(chuàng)意元素,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觀眾的生活經歷相結合,以增強展覽的吸引力和教育性?!胺叛坼居?心懷天下—徐繼畬主題展”的布展地點為五臺縣博物館,在當地政策的支持下,五臺縣博物館和學校、社區(qū)等開展多方面合作,拓寬觀眾群體,提高展覽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這樣不僅能促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更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增強民眾的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貢獻力量。
1.5 參展文物的安全和保護
文物,作為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鮮活見證,蘊涵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價值,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名人專題陳列館中的文物更是與名人的生平事跡緊密相連,是解讀名人思想與精神世界的重要線索,故而,文物保護成為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文物面臨著人為損壞、環(huán)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威脅,任何一點損傷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從文物的運輸、存儲到展覽展示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采取嚴格且科學的保護措施,運用先進的保護技術和材料,加強安保防護,防止游客不文明行為和不法分子盜竊行為的發(fā)生,確保文物在陳展期間得到全方位的安全守護,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夠代代相傳,持續(xù)為社會的文化發(fā)展提供滋養(yǎng),發(fā)揮激發(fā)人民文化自信的作用。
五臺縣博物館舉辦的“放眼寰宇 心懷天下—徐繼畬主題展”,在實際布展過程中,所有展柜、展架等承載物的選用均遵循獨立支撐的原則,努力將其與文物本體的接觸減至最少,做到對文物的最小干預,確保其在展覽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物理狀態(tài)和文化價值,同時也為文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展覽現(xiàn)場使用的燈光設備嚴格選用低壓規(guī)格,既能有效減少對文物的光照損傷,又能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以免因設備發(fā)熱而引發(fā)火災隱患。這樣的精心設計和周到安排,旨在將展覽打造成一個安全、科學、文化豐富的藝術空間,讓觀眾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交融帶來的全新體驗。
2 結語
地方名人博物館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既是個人成就的體現(xiàn),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承載著區(qū)域歷史、社會變遷與文化創(chuàng)新。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不僅是宣傳地方名人的場所,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傳承文化與精神的橋梁。通過對展廳的精心布展和對藏品的巧妙融合,讓人們得以近距離感受徐繼畬的風采和其背后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目前,地方名人博物館的發(fā)展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更好地吸引觀眾,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展示方式,如何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以豐富館藏資源,這些都是需要持續(xù)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始終牢記建館初衷,堅持以傳承地方文化、發(fā)揮名人價值為導向,不斷改進和完善,相信五臺縣徐繼畬紀念館以及更多類似的地方名人博物館必將在未來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李小川.中小型名人故居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初探:以武漢詹天佑故居博物館為例[C]//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名人故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名人故居專業(yè)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9.
[2]韓鳳君.淺談徐繼畬故居保護與開發(fā)利用[J].黑龍江史志,2017(11):11-15.
[3]杜赟清.基層小型博物館臨時展覽的脫困之路[J].炎黃地理,2022(4):53-55.
[4]劉薇薇,馬燦燦,劉全利,等.淺談博物館里的地方名人專題展廳:以滕州市博物館為例[J].東方收藏,2024(2):68-71.
[5]秦曉杰.從基層博物館策展人的角度談陳列展覽[J].蘇州文博論叢,2021(00):145-148.
[6]施素嬌.圍繞地緣、業(yè)緣、人緣談基層博物館臨展策劃的創(chuàng)新實踐[J].溫州文物,2021(00):86-89.
[7]吳燕玲.聚焦與延展:基層博物館展陳體系的構建—以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為例[J].福建文博,2024(1):91-96.
[8]項渝娜.淺談基層博物館如何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以邳州市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4(1):70-73.
[9]張杰.著力基層博物館開發(fā),踐行文化強國之路[J].炎黃地理,2023(11):71-73.
[10]李春輝.敘事性設計在名人紀念館中的應用研究:以山東費縣顏真卿紀念館為例[J].設計,2023,36(9):145-147.
[11]蔡楚楚.名人故居類專題博物館的保護利用研究:以谷宅為例[J].藝術品鑒,2021(24):130-131.
[12]趙瑛璞.中小博物館提升臨時展覽質量之管見:以安徽名人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7):124-125.
[13]袁偉時.從林則徐到郭嵩燾[J].近代史研究,199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