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小寶在小區(qū)玩耍時,我總會看到一對母子,他們遠離人群,在一連串滿是同情或稍帶鄙夷的目光中結(jié)伴而行。
這位母親照看的孩子,剛滿六歲,一個方方的大頭架在一副枯瘦的身子骨上,顯得極不協(xié)調(diào),眼睛木然地睜著,不平視,也不瞧人,口里喃喃有詞,說不成句,細細的胳膊在空中胡亂地劃著,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的,搖搖晃晃,身子似乎隨時可能倒下去。從這情形來看,這真是一個令人皺眉讓人同情的孩子??赡闱屏怂尊哪w色、干凈的服飾,倘若讓他安靜地佇立,覺得他又是個再正常不過的孩子,只是,他的眼睛沒有神采而已。
這位母親穿著過時的干凈的衣服,跟手跟腳地照看著孩子,在他快要倒下時攙扶一把,在他利索地走了幾步時,她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贊,不厭其煩地糾正他走路的姿勢。她對周圍的人和氣友善,用平和的語氣和我們打招呼。
孩子的病,隱隱地聽說是他小時候打針時留下的后遺癥。我猜想她不服氣過、膽怯過、恐懼過、怨天尤人過,也想象過她偶爾笑著笑著就想哭,哭著哭著就會笑的樣子。
人們常說:“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最崇高的愛,莫過于母愛。”是啊!就像這位母親,即使遭遇了生活的不測,面對這個突患重病的孩子,她依然能敞開胸懷接納他,不離不棄地照顧他。她用自己無私的母愛,為這個孩子筑起了一個溫馨的愛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