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認識妻子之前,我固執(zhí)地以為湯圓是圓的,亦是甜的。然而,在妻子的老家浙江省龍游縣,湯圓既不是圓的也不是甜的。形狀上,龍游湯圓比普通的湯圓多了一個“小尾巴”;口味上,它則是咸的。
龍游湯圓對于原料的要求非常嚴格,所用的糯米粉并非普通米粉,而是正宗的“七日粉”,這種粉需要先泡水七天,再暴曬七天才能制成。具體來說,將上好的糯米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水缸里浸泡七天,為了防止米變質(zhì),每隔一兩天就要換一次水。七天后,把米撈出來放到篾席、簸箕一類的用具上,在太陽下暴曬七天,然后再加工碾制成細粉。這種糯米粉性軟、黏性強、味道好,是制作湯圓的首選。
做龍游湯圓時,先將適量的“七日粉”倒入盆里,少量多次地添加滾燙的開水,充分攪拌、揉捻,待面團韌勁十足時就算完成頭道工序。接下來就是準備餡料,將上等的瘦肉、冬筍、豆腐干、蘿卜絲、辣椒、香蔥等原料剁得細碎,再一起放進鍋里炒,香噴噴的餡料就算完成了。
制作湯圓時,對手藝要求較高,我丈母娘對此非常拿手。她先將糯米面團搓成條形,然后切成小段,用手指在每個面坯中間戳一個洞,慢慢旋轉捏成一個酒杯狀。接著用勺子往洞里加餡料,填滿后慢慢將“酒杯”的圓邊合攏,捏成尖尖的形狀,最后把多余的面團掐去,一個帶“小尾巴”的水滴狀的湯圓就做好了。將做好的湯圓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頗有幾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神韻。
燒煮湯圓也十分講究。先把水燒沸,然后將湯圓順著鍋邊逐個下鍋。剛下鍋的湯圓會沉到鍋底,煮上兩三分鐘后,要用鏟子小心翼翼地鏟一下鍋底,以防湯圓粘在鍋底上。隨著火苗“貪婪”地“舔”著鍋底,水溫不斷攀升,一個個胖嘟嘟的湯圓逐漸膨脹并浮出水面,待湯圓全部浮上來后即可起鍋。
往外撈湯圓前,丈母娘會先在碗中加入豬油、醬油、辣椒、蔥等佐料,然后放入滾燙的湯圓,最后澆上點煮湯圓的熱湯。都說丈母娘疼女婿,每次她總是先給我盛上一碗嘗鮮。還未張口品嘗,那鮮味便撲面而來,使人垂涎欲滴。輕輕咬上一口,薄薄的皮立馬就破了,包裹在里面的餡料迫不及待地“鉆”進嘴里,那鮮香味流淌在舌尖上,也鉆進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