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回家,米米看到粒粒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湊過去問他:“你怎么啦?”
粒粒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唉,明天又要考試了!你說,為什么有那么多考試呢?”
米米聽了,也掰著指頭數(shù)起來:“是啊,平時有期中考、期末考,長大了還有中考、高考,上大學以后還要繼續(xù)考研、考博。人的一生確實要經(jīng)歷很多場考試啊!”
禪讓制
相傳,4000多年前,原始社會的首領堯年老的時候,想找一位接班人。他召開部落聯(lián)盟會議,會上大家共同推舉舜為繼承人。此后,堯便對舜進行了多年的考核,最后終于認可了舜的能力。于是,堯舉行禪讓儀式,正式任命舜來做自己的接班人。
舜繼位后,帶領部族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也用同樣的方式選拔繼承人,最終確定人選為治水有功的禹。
這一時期,被稱為“公天下”時代,堯和舜成為歷史記載中賢君圣主的榜樣。
游戲1
根據(jù)時間先后順序,以下君主的正確排序是( )。
A.堯-舜-禹 B.堯-禹-舜
C.舜-禹-堯 D.禹-舜-堯
世襲制
但是,禹并沒有將首領之位禪讓給部族中其他有才能的年輕人,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又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從夏王朝開始,“公天下”被“家天下”替代,君主位置的傳承主要依靠血緣關系。
與“公天下”的禪讓制相比,“家天下”的世襲制有政權穩(wěn)定、延續(xù)性好、可預測的優(yōu)點,這來源于皇室家族成員之間的忠誠和凝聚力,缺點是繼承人的能力不可控。
世襲君主制所采用的繼承順序通常基于長子優(yōu)先繼承權,但也存在其他的繼承方式,如最年長男性親屬繼承、在世君主指定繼承等。
諸侯爭霸,廣納天下賢士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各諸侯王求賢若渴,希望招攬到有才能的人來為自己效力。這一時期,各國都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吏治改革,為人才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
比如,燕昭王以“千金買骨”的策略吸引人才,設立求賢館和黃金臺,廣納賢才,如招納樂毅、鄒衍等人,推動燕國崛起。
為了激勵士兵,秦國的商鞅推行變法,設立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不同的爵位可以獲得不同的官職和土地,甚至還能獲得國家發(fā)放的俸祿。有了這樣的制度激勵,秦國的士兵們奮勇殺敵,秦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升。最終,秦國統(tǒng)一六國,建立起龐大的秦帝國。
游戲2
除了國家會招攬人才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貴族也會招攬人才為自己服務,形成“養(yǎng)士”之風。以下哪個成語故事與“養(yǎng)士”有關?
A.雞飛狗跳 B.雞鳴狗盜
C.對牛彈琴 D.雞犬升天
察舉征辟制
漢朝也是廣招賢才治國。漢高祖劉邦做了開國皇帝后,頒發(fā)“求賢詔”,要求各地推選賢士,讓有見解的人發(fā)表自己對于政府施政的意見。
之后,漢朝發(fā)展出察舉和征辟雙重選官制度。
征辟是政府直接從布衣百姓、地方官吏中挑選有治國之術的人才,相當于“自上而下”的挑選;而察舉是“自下而上”的推舉,每年各地方向朝廷推選一到三名優(yōu)秀人才,這些優(yōu)秀人才因為孝順或者廉潔的美名得到提拔。
游戲3
漢代的選官標準中,孝順是很重要的一項條件,請問這和哪家學說思想的流行有關?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從曹魏開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九品中正制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在我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游戲4
評選九品中正制度的官員叫( )
A.九品官 B.中正官
C.太守 D.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