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云龍曾豪言:“即使明知不敵,亦要毅然亮劍!”習近平總書記在某地考察時曾強調(diào):“要有一股子亮劍的精神?!笨梢姡覀円矣诹羷?。
那何為亮劍呢?若細究其意,亮,即亮出;劍,即兵器。在我看來,亮劍之意有三:一曰敢,狹路相逢勇者勝,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二為搏,既已亮劍,則以命相搏,絕無半點怯懦之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三為進,刀光劍影,兵刃紛飛,奮勇前進,方有劍者之風。亮劍不懼,亮劍以搏,亮劍而勝。
君可見,江夢南幼年因誤用藥物失聰,但她克服身體的殘疾,憑借頑強毅力,心懷“解決生命健康”之志向,在無聲的世界里突圍,奏響生命強音;君可見,黃大年教授以身許國叩開地球奧秘之門,在面對一個個時間緊、任務(wù)重的高難度項目時,迎難而上,讓中國從此進入深地時代;君可見,“90后”“嫦娥”團隊,攻克月球背面難以著陸的難題,將中國的“兔子”成功送上月球背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亮劍者不懼萬難,以劍為開;亮劍者主動出擊,以劍達勝。
然而,亮劍者成就大業(yè)后,處世態(tài)度或有所異同?;蝻w揚跋扈,不可一世,以為功成有所恃;或引劍歸鞘,功成身退,是以韜光養(yǎng)晦。君不見,商君變法,以尊位自居,而引得怨聲載道,終落得五馬分尸的下場?君不見,韓信于天下安定后不知收斂,最后殞命宮中?智者則不然,范蠡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理,明白打天下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故還印辭官,泛舟西湖,逍遙自在;張良深諳黃老之道,功成身退,專心研究道學,得以善終。兩相比較,雖都是足智多謀,立下赫赫功勞之輩,可結(jié)局卻有云泥之別,難道是時運不濟,不遇明主嗎?其實不然,這都是因為不懂藏鋒守拙、功遂身退之道。李康在《運命論》中警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彼圆惶?。
我們于日常生活,該亮劍時應果斷出鞘,一劍霜寒十四州;應低調(diào)處世時,不張不揚,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寵辱不驚,淡然守志。愿你我既有亮劍的果敢精神,克服萬難,上可兼濟天下,謀家國大業(yè),下可善處周身之事,平不平之事。以韜光養(yǎng)晦之謙讓情懷修身,以灑脫逍遙之姿態(tài)行走于世。
【湖南婁底市第一中學(2203)班,指導老師:劉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