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他天資聰慧,熟讀四書五經。
有一次,薛鳳祚與父親及其友人閑坐庭院喝茶,時值早春,園中景色怡人,薛鳳祚突發(fā)靈感,提筆寫下一篇文章。文章富有生趣,贏得眾人稱贊。薛鳳祚頓時得意起來:“庭院偌大,有用之人寥寥。”說完,眼神瞥向立于庭院中的家丁們,意指他們粗鄙庸俗,乃無用之人。
父親察覺到了兒子的狂妄自大,但他沒有當即表態(tài),而是起身邀請眾人游園觀景。園中有一條河,河面有一座三尺寬的小橋,眾人過橋之后,父親喊來家丁,打算拆除小橋?!白阆轮挥腥鐚?,顯然橋面三尺過于浪費了,只留下三寸足矣。”未及他人開口,薛鳳祚率先提出異議:“拆不得。三尺橋走著穩(wěn)當,按您所說拆掉之后豈不成了獨木橋?過橋難度必定翻倍?!薄翱墒俏覀冏咴谛蛏系臅r候,只占用了三寸寬,其余的不是沒有用嗎?”父親假意反問道?!霸趺磿]用呢?作用很大呢。”薛鳳祚解釋說,“雖然足下只有三寸,然而若拆除二尺七寸,僅留下立足的三寸,我敢保證,眾人皆會落水?!备赣H點點頭,別有意味地看著薛鳳祚說:“這么說,多余的二尺七寸并非無用,而是在為足下三寸默默地提供支撐,對嗎?”“沒錯,確實如此?!毖P祚回答道。說完,他突然意識到了什么,唰地一下紅了臉。
此后,薛鳳祚一改自滿之氣,變得謙遜穩(wěn)重。他遠游四方,虛心向人請教學習,集眾師之長,終成學貫中西的天文學家。
足下三寸寬,行走之時,所占地面也只有三寸寬,這是事實。可是,地面若只有三寸寬是遠遠不夠的,它會讓我們舉步維艱。所以,有許多看不見的人、事、物在為我們做保障和支撐,如果忽略其重要性,個人的發(fā)展之路將很難走得安全、長遠。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