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作品主要收錄于《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一書。
在《逍遙游》里,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北海有一條名叫‘鯤’的魚,這條魚可不一般,它巨大無比。鯤搖身一變,又化為一只叫‘鵬’的鳥,鵬的背部到底有幾千里長,無人說得清。當鵬展翅高飛時,兩個張開的大翅膀像兩朵云彩掛在天上。當大風將海面卷起波浪時,鵬乘風向萬里之外的南海飛行,它的兩翅拍打在水面上,激起的大浪有三千里高,而這一飛,竟能飛到高達九萬里的天空中……”
鵬為何能飛得這么高呢?莊子說:“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如果風力不夠強大,那么也沒有力量負載一雙巨大的翅膀。因為有強大的風力在鵬的翅膀下,它才能在九萬里的高空朝遙遠的南海飛去?!?/p>
后人常用“鵬程萬里”來表達贊譽之情,鼓勵志向、目標遠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