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的某個晚上,特立尼達小鎮(zhèn)上,一位82歲的古巴老人阿爾貝爾多·阿隆索站在自家窗前,不斷呼喚著“China”(中國)。盡管古巴是西半球首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但當?shù)氐闹袊瞬⒉欢嘁姡虼艘晃宦愤^的中國姑娘起初誤以為老人在乞討,匆匆而過,然而,老人的堅持呼喚讓她心生不忍,最終返回去與老人交談。
古巴飛行員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老人用西班牙語和手勢示意姑娘稍等,隨后從簡陋的屋內(nèi)拿出一個泛黃的小本子。那是一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航空學校的肄業(yè)證書,上面記錄著阿隆索于1961年9月至1963年2月期間在該校飛行科學習的經(jīng)歷。證書旁還貼著他年輕時的照片,青春洋溢,眼神堅定。
盡管語言不通,但老人在手掌上反復書寫“1961”這個數(shù)字,表達了他對中國的深厚情感。原來,1961年正值新中國與古巴建交初期,中國政府慷慨相助,為古巴培養(yǎng)飛行員。阿隆索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其他222名古巴年輕人跨越重洋,來到中國學習飛行技術。
在山西臨汾的十二航校,阿隆索度過了難忘的17個月。那段日子雖然艱苦,但他和同伴們不僅學會了飛行,還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友誼和熱情?;貒?,他參與了多場戰(zhàn)役,并因英勇表現(xiàn)榮獲多枚勛章。墻上掛著的支援“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的證書,更是他一生榮耀的見證。
姑娘將這段經(jīng)歷拍攝下來并發(fā)布到社交媒體上,沒想到引發(fā)了轟動。網(wǎng)友們紛紛回憶起與古巴飛行員相關的往事,有人甚至提出要邀請阿隆索回中國看看。
互聯(lián)網(wǎng)激活了一段跨國友誼的記憶
其實,早在2008年,就有中國旅行博主在特立尼達偶遇過阿隆索。當時,老人看到博主后,立即用中文問候“你好”,并興奮地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的難忘經(jīng)歷。盡管博主并不了解十二航校的歷史,但老人的熱情與真誠讓他深受感動。
隨著阿隆索的故事在中國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這位古巴老人。他們通過社交媒體、視頻通話等方式向阿隆索表達敬意和關懷。有人甚至提出要為他包機票、包吃住,邀請他回中國重溫舊夢。
然而,當旅行博主崔亮在阿隆索“火了”之后前往特立尼達探望他時,卻發(fā)現(xiàn)老人的生活并不像網(wǎng)絡上流傳的那樣貧困和孤獨。他每天去女兒家吃三餐,有退休金和智能手機,生活得井井有條。崔亮的觀察打破了網(wǎng)絡上關于阿隆索生活的謠言,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真實的情況。
盡管如此,阿隆索仍然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溫暖和關懷。在特立尼達這個“沉睡了半個世紀仍未醒來”的小鎮(zhèn)上,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喚醒了人們對那段歷史的記憶。
中國駐古巴大使館為此特意舉辦了一場聚會,邀請阿隆索和其他曾在中國學習飛行的老學員共慶元宵節(jié)。聚會上,阿隆索戴上了紅色的圍巾,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禮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場聚會不僅加深了中古之間的友誼,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十二航校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那些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古巴年輕人,在中國經(jīng)歷了艱苦的學習和生活,最終成為了古巴空軍的中堅力量。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成為了古巴空軍的重要領導人物,為古巴的國防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摘自《中國青年報》2.19 杜佳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