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刺五加注射液聯合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對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間,于韓城交大醫(yī)院收治的120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依據不同治療方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單一組(60例,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和聯合組(60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聯合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指標水平、炎癥指標水平、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均降低,且聯合組低于單一組;兩組患者中樞神經特異蛋白(S100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兩組患者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高遷移率族蛋白 B1(HMGB1)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均Plt;0.05)。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組(Plt;0.05)。結論 腦梗死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與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治療的效果較好,對保護腦神經、抑制炎癥反應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刺五加注射液;阿司匹林腸溶片;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4.0085.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4.027
腦梗死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死亡率均處于較高水平[1]。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該疾病,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抗血小板類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顯著,能切實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然而單一運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難以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臨床常采用聯合治療方案[2]。刺五加注射液具備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環(huán)等多重功效,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3]?;诖耍狙芯繉Ρ葐斡冒⑺酒チ帜c溶片與聯合應用刺五加注射液兩種治療模式,為臨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韓城交大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腦梗死患者,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的差異,將患者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每組各60例。單一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78±6.03)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5~31 h,平均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8.09±4.34)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1例,腦葉13例,小腦15例,腦干11例。聯合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63.05±5.76)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7~28 h,平均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7.52±3.50)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3例,腦葉14例,小腦10例,腦干13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這表明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韓城交大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確保研究的開展符合倫理規(guī)范。納入標準:⑴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4],且經腦CT、 MRI等檢查確診;⑵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至就診時間lt;48 h;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出血傾向、凝血功能障礙者;⑵合并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者;⑶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⑷合并惡性腫瘤者;⑸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救治措施,待體征平穩(wěn)后,單一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
(Bayer S.p.A.,國藥準字HJ20160685,規(guī)格:100 mg), 100 mg/次、 1次/d,持續(xù)治療30 d。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基礎上取60 mL刺五加注射液(哈爾濱市方圣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3020780,規(guī)格:20 mL)與250 mL 0.9% NaCl溶液混勻后靜脈滴注,1次/d,共滴注7 d,從第8天開始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用法用量同單一組),共口服23 d。
1.3 觀察指標 ⑴神經功能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進行神經功能評價,該量表總分0~42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越輕;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8 cm)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中樞神經特異蛋白(S100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水平。⑵炎癥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與⑴同樣方法獲取血清,應用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高遷移率族蛋白 B1(HMGB1)水平。⑶臨床療效?;救?NIHSS評分降低90%~100%;顯效: NIHSS評分降低45%~lt;90%;有效: NIHSS評分降低18%~lt;45%;無效: NIHSS評分降低lt;18%[6]。治療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⑷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出現的胃腸道反應、皮疹、肝腎功能異常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胃腸道反應+皮疹+肝腎功能異常)發(fā)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運用 SPSS 2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表示,組間差異通過t檢驗判斷;計數資料以[例(%)] 展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分析。當Plt;0.05時,認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下降,聯合組低于單一組;兩組患者S100β、 NSE、 GFAP水平降低,聯合組在這3項指標上均低于單一組,差異經統(tǒng)計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體內的IL-6、 MMP-9、 Gal-3、 HMGB1水平都有所下降,其中聯合組在這些指標上的數值均低于單一組,并且經統(tǒng)計分析,這些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腦梗死發(fā)病的關鍵因素主要涉及大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及小動脈閉塞[7]。臨床在制訂治療方案時,需綜合考慮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清除自由基等因素,選擇合理有效的方案,從多機制阻斷疾病進展,促進患者恢復。依據中醫(yī)學理論,腦梗死可納入“中風”范疇,其核心病機通常源于氣血虧虛,致機體濡養(yǎng)不足;肝腎失調,臟腑功能紊亂;情志不遂,氣機郁滯;飲食不當,內生痰濕;或遭受外邪侵襲,正邪交爭[8]。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 NIHSS 評分均下降,聯合組低于單一組;S100β、NSE、GFAP水平也均降低,聯合組同樣低于單一組。分析原因為,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關鍵病理生理環(huán)節(jié),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能促使腦部血流恢復,加快腦代謝恢復,進而有效防止神經功能缺損進一步加重及神經功能惡化[9]。在這一過程中,阿司匹林腸溶片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環(huán)氧化酶,阻礙血栓素A2的合成路徑,進而成功阻斷血小板聚集[10]。刺五加注射液是由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莖葉制成,其所含的皂苷、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備抑制血小板活化與聚集的能力[11]。當阿司匹林腸溶片與刺五加注射液聯合應用時,二者協(xié)同強化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為腦神經細胞構筑起更堅實的防護屏障,從而實現對腦神經細胞的有效保護,最大程度減輕腦損傷程度。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IL-6、MMP-9、Gal-3、HMGB1水平均下降,聯合組低于單一組。分析原因為,刺五加注射液則含有苷類、多糖類、黃酮類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通過發(fā)揮抗炎、
抗氧化的功效,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從而對炎癥反應起到抑制作用,同時通過激活免疫系統(tǒng),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方面無顯著差異,但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刺五加注射液源自五加科植物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刺五加注射液通過其益氣之性,推動氣血的運行,使氣血充盈流暢,滋養(yǎng)腦部經絡,改善因氣血不暢所致的腦竅失養(yǎng)狀態(tài);同時,憑借其補腎之功,助益肝腎之精的化生,肝腎精足則能充養(yǎng)腦髓,增強腦部功能;其安神之效有助于調節(jié)機體的神志活動,緩解中風引起的煩躁、失眠等神志異常表現[13]。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與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的治療方案效果較好,對保護腦神經、抑制炎癥反應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重癥卒中管理指南2024[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4, 57(7): 698-714.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指南2020[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22, 55(8): 807-818.
毛迪,張娜,劉樹民.刺五加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腦梗死的中西藥合用機制解析[J].時珍國醫(yī)國藥, 2020, 31(1): 174-176.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缺血性卒中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21)[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21, 20(9): 947-958.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缺血性腦卒中風險評估量表使用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6, 49(7): 519-525.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神經重癥專家委員會,上海卒中學會,重慶市卒中學會.腦卒中病情監(jiān)測中國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醫(yī)學雜志, 2021, 101(5): 317-326.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9, 52(9): 710-715.
李慧敏,胡瑞學,王正中,等.基于復雜網絡分析方法探索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專家醫(yī)案和經驗方處方用藥規(guī)律[J].現代中醫(yī)臨床, 2024, 31(5): 92-96.
賈俊興,倪彩麗,王永霞.急性腦梗死后缺血再灌注的腦保護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24, 32(12): 785-788.
張潔,李曉雨.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雙嘧達莫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15): 3629-3631.
李杏花,閆廣利,劉鴻達,等.基于UPLC-Q/TOF-MS整合網絡藥理學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作用機制研究[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 2022, 44(8): 901-909.
王凱歡.基于網狀Meta分析的補益類中藥注射劑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9.
張利丹,孫粼希,謝雁鳴,等.基于真實世界的2376例使用刺五加注射液腦梗死患者臨床應用特征及用藥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21, 48(6): 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