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典型糖尿病癥狀,診斷需謹慎
典型糖尿病癥狀是指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也就是“三多一少”。
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診斷標準和之前一樣,需滿足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時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或隨機血糖≥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
如果沒有典型糖尿病癥狀,則需要同一個時間點的兩個血糖指標(比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或兩個不同時間點的血糖指標達到或超過診斷切點(不包括隨機血糖)方可診斷為糖尿病。
2020年版指南沒有“不包括隨機血糖”,2024年版指南增加了這幾個字。這代表什么呢?舉個例子,假如張三沒有典型糖尿病癥狀,1月6號上午去醫(yī)院體檢,檢查結果出來發(fā)現隨機血糖是12mmol/L。1月8號下午去醫(yī)院測血糖,結果發(fā)現隨機血糖比之前還高,達到13mmol/L。請問,張三能診斷為糖尿病嗎?按2024年版指南,張三不能診斷為糖尿病,還需要檢測其他血糖指標。需注意,我們常用的血糖儀或動態(tài)血糖儀檢測的血糖值,不能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
二、兩次監(jiān)測結果不一致,需再測一次
第二個變化是:如果兩個不同的血糖指標檢測結果不一致,即一個血糖指標達到或超過診斷切點、另一個血糖指標未達到診斷切點時,則需要再次檢測達到或超過診斷切點的血糖指標,并考慮可能影響血糖指標檢測結果的因素,方可診斷。簡單來講,如果兩次測血糖的結果不一樣,一個高一個不高,那就得再測一次,確保那個高的結果是準確的。而且,得排除一些可能影響血糖的因素,比如感染、受傷或者其他應激情況等。只有在排除了這些因素后,血糖值還是高,才能確診為糖尿病。
舉個例子,張三沒有“三多一少”癥狀,1月10號早上沒吃早飯,去醫(yī)院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結果空腹血糖是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是6%。請問,張三能診斷為糖尿病嗎?當然不能。張三還需要遵醫(yī)囑再來醫(yī)院復查一次空腹血糖,如果下次空腹血糖依然超過7.0mmol/L,才能確診。
總的來說,2024年版指南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比2020年版更完善和嚴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