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李女士攜與前夫所生的女兒小玲嫁給了離異的吳先生,當時小玲尚未成年,跟隨李女士和吳先生共同生活。吳先生將繼女小玲視若己出。當時吳先生的父母、妹妹嫌棄李女士是外省人且無正式工作,極力反對這門婚姻。但吳先生毅然選擇與李女士結(jié)婚并與家人斷絕了往來。
此后,吳先生被醫(yī)院查出絕癥,李女士一直悉心照顧,已成年的小玲也在閑暇時與李女士輪換照顧吳先生,讓吳先生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吳先生在彌留之際,對自己的父母和妹妹有了強烈的懷念之情??紤]到之前的矛盾和妻子的感受,吳先生只是偶爾感嘆一下,卻未提及相見的事宜。
細心的李女士覺察到了丈夫的心思,聯(lián)系了吳先生的父母與姊妹。吳先生的父母聽聞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在女兒的陪同下看望了吳先生??膳f怨未結(jié),再添新結(jié),他們不由分說把一切都怪罪在李女士的頭上。本已悲痛欲絕且身心疲憊的李女士一氣之下帶著小玲不告而別。
不久后,吳先生去世。吳家人操辦了吳先生的喪事,并將吳先生所有的積蓄、喪葬費據(jù)為己有。
李女士聽聞噩耗后,輾轉(zhuǎn)打聽到了吳先生的墓地,帶著女兒前去祭拜,驚訝地發(fā)現(xiàn)吳先生的墓碑上親屬一欄除了吳先生的父母、姊妹外,妻子這一欄卻赫然地寫著吳先生前妻的名字。氣憤之余,李女士感覺自己的人格遭受到了侮辱。
李女士一氣之下,將吳先生的家屬訴諸法院:李女士聲稱自己是吳先生的合法妻子,對吳先生的遺產(chǎn)有合法的繼承權;吳先生家屬在吳先生臨終時并未通知李女士,李女士未見到愛人的最后一面;李女士與小玲是吳先生的直系親屬,有權出現(xiàn)在李女士的墓碑親屬人一欄,并享有合法的祭奠權,受法律保護。
吳先生家屬稱:吳先生臨終時,李女士并不在旁陪同,并未盡到夫妻的扶養(yǎng)義務。
法院審理后認為:李女士與小玲系吳先生的妻子和繼女,與吳先生的父母同樣為其直系親屬,對吳先生的遺產(chǎn)有合法的繼承權;經(jīng)醫(yī)院方核實,吳先生病重期間,李女士與小玲一直悉心照顧,彌留之際才被吳先生的父母姊妹接手照顧,履行了夫妻之間的扶養(yǎng)義務;且李女士與小玲有權在墓碑上署名,被告不得擅自做主與干預。
【以案說法】
行使祭奠權的意義不僅在于權利人通過一定的形式對逝者的哀思和獲得自身的精神慰藉,還具有社會意義。墓碑上的姓名和關系暗含著親人之間身份關系的認可,系當事人享有的祭奠權益,屬于人格權益?,F(xiàn)行法律并未對祭奠權進行特別的規(guī)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chǎn)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八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綜上,在司法實踐中,祭奠權作為一種人格權利,應該獲得民法的保護。
實務中,祭奠權益糾紛大多集中于以下幾種情形:1.未被通知逝者去世或舉辦葬禮引發(fā)的糾紛;2.因逝者墓碑署名問題引發(fā)的糾紛;3.因安葬或處置骨灰引發(fā)的糾紛;4.因墓碑或骨灰保護引發(fā)的糾紛。上述糾紛均可認定為祭奠權糾紛,一旦被侵害,可向人民法院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