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安徽潛山,隸屬于安慶市,雖然名里有個“潛”,但最出名的卻是一柱擎天、海拔將近1500 米的天柱山。大學(xué)畢業(yè)后輾轉(zhuǎn)多地工作,偶爾回去,也是步履匆匆,很少停下來認(rèn)真打量自己長大的地方。
潛山,山雖不“潛”,城區(qū)內(nèi)卻“潛”有一湖,叫雪湖,雪湖最有名的就是它產(chǎn)的藕,潔白如玉、鮮嫩香甜,生吃就很美味,被稱為雪湖貢藕。選了一個晚上,我在雪湖邊走了一圈,正是不冷不熱的季節(jié),湖光秋月,步道、拱橋、綠植在燈光的映照下相得益彰。當(dāng)然,湖中的荷葉依然是主角。
在潛山人的口語方言里,天柱山稱作“皖山”“皖公山”等,安徽省簡稱“皖”,也源于此,有明亮美好的意思。
一片稻田的中央,有一家叫“南北”的咖啡店。一些人開車很久來到田間,就為體驗一下“夕陽西下,站在空曠的稻田中央,喝一杯溫?zé)峥Х取钡母杏X。我在潛山農(nóng)村長大,這樣的場景,是以前想都不曾想過的。有時候,就在身邊發(fā)生的變化,可能是顛覆性的,你如果不去親身體驗,可能毫無察覺。原來的潛山,靠什么吸引人?除了名揚(yáng)天下的天柱山以及山腳下的三祖禪寺,還有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而從潛山走出的“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雜技皇后”夏菊花等諸多文藝界名流,也是潛山的名片。我在想,這些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遺產(chǎn),也需要更多新鮮有趣的內(nèi)容去填充或喚醒,讓它煥發(fā)新的光彩。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1.17 陳尚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