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學科的教學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以大單元設計為基礎的跨學科教學,是打破傳統語文課堂教學局限、創(chuàng)新語文課程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文章立足于大單元設計的視角,對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以期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更多地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運用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例如,在進行《荷葉圓圓》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將相關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到荷葉是如何在水中生長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荷葉和荷花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讓學生了解到荷花的生長過程和荷葉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通過視頻了解到荷葉上水滴形成的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對相關視頻進行播放,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荷花生長的過程和荷葉之間的關系,還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運用到荷花上。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還能夠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應用于語文教學中,還能夠應用于數學、美術等其他學科。在進行《我和小樹》一課時,可以選擇一些與植物生長有關的圖片或視頻進行播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圖片或視頻對《我和小樹》這首詩歌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圖片或視頻中植物生長情況。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相關圖片或視頻放給學生看。在介紹植物生長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植物生長過程和其他學科相結合進行講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
整合教材資源,拓展學生視野。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語言優(yōu)美。但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社會閱歷不足,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不能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文章內容,應該將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社會、感受生活。
整合教材資源,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多個學科知識和技能。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要注重課文本身內容的教授,還要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拓展學生視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材本身內容的學習和理解,還要注意跨學科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教授《黃山奇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語文、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知識相結合開展教學。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黃山美景的課件;在音樂課堂上利用音樂給學生播放黃山美景的視頻;在美術課堂上讓學生觀看黃山美景照片等。教師要善于將不同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教《愛如茉莉》一課時,引導學生閱讀《愛如茉莉》中描寫茉莉外形特點、生活習性、藥用價值等方面內容??梢詭е鴮W生參觀花圃、花卉市場等,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茉莉花的信息。向學生介紹茉莉花開時清香四溢的特點、茉莉花香能給人們帶來愉悅心情、茉莉花還有藥用價值等知識。還可以帶領學生前往植物園了解更多有關植物方面的知識。
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要運用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進行全面的評價。評價機制是對教學質量的反饋,也是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調整和改進的依據,在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機制。
(作者單位:利川市東城街道辦事處巖洞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