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十周年了。十年來,在講話精神引領下,我國文藝事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文藝理論也有很大推進。這里,我結合自己的科研活動,談一點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論述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關系的體會。
總的來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創(chuàng)了新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這篇講話以及由此發(fā)端的系列重要文藝論述,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構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的這個判斷,是在近些年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歷程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得出來的,是在主持編寫和修訂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下簡稱“馬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實踐中慢慢體悟出來的。這個研究經(jīng)歷和編寫過程,使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論述和文化思想納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譜系和序列當中,我們才能真正看清它的巨大理論價值和意義,才能找到它之所以能夠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答案。
當然,這樣做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說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是一門科學,是符合事實及藝術規(guī)律的論斷。既然是科學,那我們就需要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去研究,就要尋找它們的思想脈絡和理論淵源,探討它們的話語特征和理論創(chuàng)見,尤其要注意開掘它們在觀念與學理上的創(chuàng)新成分,避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杜絕“回音壁”式的研究模式。這樣,我們才能把習近平總書記文藝論述的研究不斷引向深入。
為了清楚起見,我還是用編寫教材的情況加以說明。
“馬工程”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編寫是從2009年開始的。當時,根據(jù)課題組同志的理解,我們把教材的體系框架設計成“一論八章”,除“緒論”外,各章的題目依次是“文藝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上層建筑”“文藝的繼承與發(fā)展”“藝術生產(chǎn)與消費”“文藝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批評的方式與標準”“文藝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新文藝的建設”“文藝與社會理想”。這個框架,我們覺得大體上能反映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整體面貌。在編寫過程中,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了講話。于是我們將講話的思想寫進教材里。在吸收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許多論述,同我們先前設計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材體系是相當吻合的。我們設計的八章,實際就是八個大的理論范疇,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這八個方面都有闡釋,而且都有豐富和推進。這部教材202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直接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各方面的文藝論述。2024年,該教程又出版了修訂后的“第二版”。這個“第二版”,又汲取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增加篇幅近萬字。這個事例,有力地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文藝論述繼承弘揚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有力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
舉例來說,譬如在“文藝的繼承與發(fā)展”這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常規(guī)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這樣一來,在文藝的繼承和發(fā)展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把繼承性、時代性、民族性以及功能性因素結合并統(tǒng)一起來了。關于這個問題,他的《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還說:“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顯然,文藝的繼承發(fā)展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軌道上被提升到了新境界。
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限于時間,這里不一一說了。這表明,習近平總書記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系列文藝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新形態(tài),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我們有責任把學習和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
2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