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性本自然:揚雄人性論的定性

        2025-01-25 00:00:00趙衛(wèi)東倫凱升
        關(guān)鍵詞:揚雄人性論

        摘要:對于揚雄人性論的性質(zhì),目前學界有性善論、性惡論和性善惡混論三種主要的觀點。這三種觀點皆是就揚雄某一方面的言論而作出的判斷,而非對其整體哲學進行考察后所得出的結(jié)論。通過對揚雄人性的來源、善惡論的來源和教化理論的形式三個方面的深入探析,可以發(fā)現(xiàn),揚雄的人性論乃是自然的人性論,除與荀子特別強調(diào)人性中惡的傾向這一點不同外,其與荀子的人性論性質(zhì)基本一致。

        關(guān)鍵詞:揚雄;人性論;《太玄》;《法言》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5.0203

        收稿日期:2024-05-09

        作者簡介:趙衛(wèi)東,男,山東壽光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儒道哲學,E-mail: zwd@126.com;

        倫凱升,男,山東壽光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對于揚雄人性論的研究,學界雖已有豐碩成果,但對于揚雄人性論的性質(zhì),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guān)于揚雄人性論的性質(zhì),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是性善論,問永寧認為“就人性論本身,揚子更近于孟子”問永寧《從〈太玄〉看揚雄的人性論思想》,《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第31頁。。第二是性惡論,鄭文認為“揚雄‘善惡混’實際是荀子性惡論的繼承”鄭文《揚雄的“性善惡混”論實際是荀況的性惡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第6頁。。第三是善惡混論。揚雄《法言·修身》云:“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彼抉R光注云:“夫性者,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善與惡必兼有之,猶陰之與陽也?!蓖魳s寶撰《法言義疏》上冊,陳仲夫點校,《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5頁。在司馬光的基礎(chǔ)上,李悅寧、姚春鵬進一步指出,揚雄的“性善惡混”、“人性之修”與孔子的“性相近”、“習相遠”有內(nèi)在的契合,從某種意義上講,揚雄的人性論是向孔子人性論的回歸李悅寧、姚春鵬《揚雄人性論思想辨正——向孔子“性近習遠”的回歸》,《德州學院學報》2022年第3期,第7頁。。以上三種關(guān)于揚雄人性論性質(zhì)的觀點,雖然各有其合理性,但只是根據(jù)揚雄論人性的只言片語而下的判斷,未能從揚雄哲學的整體出發(fā)來探討其人性論性質(zhì)。本文以揚雄的《太玄》、《法言》為主要文本,從“玄為人性之源”、“陰陽為善惡之源”以及“教化為修身之本”三個方面,對揚雄人性論性質(zhì)加以進一步探討。

        一 玄為人性之源

        人性的性質(zhì)與人性的來源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人性的來源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性的性質(zhì)。“天生人成”這是牟宗三在《名家與荀子》的《荀學大略》中所提到的概念。參見:《牟宗三先生全集》2,(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2003年版,第184頁。無疑是先秦儒家普遍認同的“共法”,而作為人與人性來源的“天”,往往可以決定人性的性質(zhì)。正因為孟子認為天乃道德之“天”,所以他認為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即人的本性,也是道德的,因此有“人性本善”之說。荀子認為天乃“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王先謙《荀子集解》下冊,沈嘯寰、王星賢點校,《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07頁。的自然之“天”,所以他認為人之本性也是自然的,這也就是所謂的“自然人性論”或“性樸論”周熾成《儒家性樸論:以孔子、荀子、董仲舒為中心》,《社會科學》2014年第10期,第129頁。。按照以上邏輯,只要能夠確定揚雄人性之來源,就可以獲知其人性之性質(zhì)。

        “天生人成”是一種宇宙論的表述,即天地萬物包括人類皆由天所產(chǎn)生與成就。但這只是儒家的說法,對于道家來說,他們并不主張“天生人成”,而是主張“道生人成”,即道乃天地萬物之來源。顯然,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皆以宇宙本體作為人性的來源,深受儒道思想影響的揚雄也不能例外?!短吩疲骸靶撸膿とf類而不見形者也。”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新編諸子集成續(xù)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255頁。按照劉韶軍的理解,“摛”為舒張之意,“幽摛萬類”即在幽而不顯的狀態(tài)下舒張萬類劉韶軍《揚雄與〈太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5頁。。“摛”又可以引申為“主宰”,而“幽”則是指在不被人所知、不被人所見的狀態(tài)下發(fā)揮作用。這個在萬物背后,暗暗操控萬物,且只見其用而不見其形的“玄”,就是產(chǎn)生并主宰萬物的宇宙本體?!短酚衷疲?/p>

        資陶虛無而生乎規(guī),關(guān)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開類,摛措陰陽而發(fā)氣。一判一合,天地備矣。天日回行,剛?cè)峤右?。還復其所,終始定矣。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255頁。

        陳本禮解釋這句話說:“神明者,玄之樞機也。古今者,過化之跡也。陰陽者,玄之關(guān)鍵也。生定開發(fā)者,玄之作用也?!标惐径Y《太玄闡秘》,劉保貞點校,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頁。陳本禮雖然認識到神明、古今、陰陽是玄的關(guān)鍵,卻未進行更為詳細的探究。實際上,“神明”是指風雨雷電與日月星辰等神秘不可測之物,“古今”是指事物的發(fā)展歷程,“虛無”是指玄化生萬物的場所,“陰陽”是指玄的作用,神明、古今、陰陽低于玄,而生、定、開、發(fā)是指它們各自的功用。揚雄這是在說宇宙形成的過程,即神明、古今、陰陽皆生于玄,并通過生、定、開、發(fā)等作用,形成天地萬物乃至人類。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問永寧將“玄”闡釋為天地萬物的本原:“玄超乎虛無與陰陽之上,以氣為材料和動力,造分天地,運轉(zhuǎn)萬有,同時,也是性命的根據(jù)。玄在這里具有本原的意義?!眴栍缹帯稄摹刺悼磽P雄的人性論思想》,《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第26頁。

        此外,揚雄還提到:“玄生神象二,神象二生規(guī),規(guī)生三摹,三摹生九據(jù)。” 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367頁。葉子奇曰:

        玄一理也。神兼理言,象以氣言,規(guī)言神氣二者圓而不滯也。規(guī)者徑一圍三,已具三數(shù),故生三摹。摹者,言其形象可摹索也。九據(jù),九贊之位可依據(jù)也。此雖改名換說,不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九之理耳。葉子奇《太玄本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3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214頁。

        葉子奇認為,玄為一,神象歸于玄且為二,規(guī)為東漢《周髀算經(jīng)》趙爽注所說“圓徑一而周三”《周髀算經(jīng)》,趙爽注,甄鸞重述,李淳風釋,《周髀算經(jīng)及其他一種》,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1頁。,本身自有“三”數(shù),故可成為“三摹”,“三摹”依據(jù)探索萬物之理且根據(jù)《太玄》九贊之位的體例形成萬物。劉韶軍認為,此句是在說“天、地、人”三分結(jié)構(gòu)劉韶軍《揚雄與〈太玄〉研究》,第305-306頁。。首先,此句出現(xiàn)在《太玄告》。鄭萬耕認為:“告,《太玄掜》云:‘其所由往也?!短妗飞昝鳌短穲D式的形成及其所蘊含的天地、人事的道理,以告示《太玄》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绷硗猓^的“三摹”即為“玄一摹而得乎天,故謂之有天;再摹而得乎地,故謂之有地;三摹而得乎人,故謂之有人。天三據(jù)而乃成,故謂之始中終。地三據(jù)而乃形,故謂之下中上。人三據(jù)而乃著,故謂之思福禍”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369、367頁。。玄通過一摹形成天,二摹形成地,三摹形成人。按照“三據(jù)”之理,天分為始、中、終,地分為下、中、上,人分為思、福、禍,以形成“九虛”??梢姡瑩P雄在這里提到他所理解的宇宙衍生過程,即前引“玄生神象二,神象二生規(guī),規(guī)生三摹,三摹生九據(jù)”,這與《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新編諸子集成》,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17頁。有諸多相似之處。

        顯然,揚雄與孟子、荀子以天作為人性的來源不同,他認為天地萬物皆產(chǎn)生于玄,并受到玄的主宰,玄才是天地萬物的真正來源。蒙培元認為:“玄不僅是自然界的根源和客觀法則,而且是性命之源……其決定論的原則,具有本體論的特征?!泵膳嘣吨袊男哉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版,第162頁。而人作為天地萬物中之一物,自然也是來源于玄,玄乃人之形體與本性的來源。

        揚雄在闡發(fā)玄之特征時,提出“玄象天”的理論?!短吩疲骸榜Z乎!玄,渾行無窮正象天,陰陽參,以一陽乘一統(tǒng),萬物資形。”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1頁。陳本禮解釋說:“不言天而言玄者,取天玄之義也……玄之理即天之理也?!标惐径Y《太玄闡秘》,第53頁。陳本禮認為,在揚雄那里,玄即是天,其之所以不用天而用玄來解釋萬物的生成,是因為玄有“渾行無窮”的特點,即運行順暢且無窮無礙。揚雄又言:“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對于這一句話,司馬光與陳本禮各有自己的理解。司馬光認為:“極君臣父子夫婦之道而與天合?!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劉韶軍點校,《新編諸子集成》,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12頁。陳本禮則解釋道:“玄之道即天之道,天之道即人之道,天統(tǒng)萬物,故以天名之,而道即人之道也。一理萬殊,萬殊一本,可類推也?!标惐径Y《太玄闡秘》,第226-227頁。揚雄認為,玄兼三道,“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而天道即地道、人道,所以又可以以天道代三道,從這一意義上講,玄即天,這就是其“玄象天”的理論。揚雄對于“天”有自己的理解。《法言》云:“或問‘天’。曰:‘吾于天與,見無為之為矣!’或問:‘雕刻眾形者匪天與?’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而雕之,焉得力而給諸?’”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14頁。在揚雄看來,天道無為,天生成萬物,并非刻意為之,而是“無為之為”、“不雕之雕”,即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自然無為乃天之品性。既然“玄象天”,玄之道即天之道,而天道自然無為,那么玄道也必然以自然無為為其本性。

        作為嚴遵的弟子,揚雄無疑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其所崇尚的“玄”,便來源于《老子》第一章的“玄之又玄” 王弼、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第2頁。。揚雄曾云:“玄有二道,一以三起,一以三生?!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第212頁。司馬光解釋為:“一生二,二生三,配而三之,以成萬象?!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第1-2頁。在司馬光看來,揚雄的這句話實際上脫胎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王弼、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第117頁。揚雄的摯友桓譚在其《新論》中也曾說:“揚雄作玄書,以為玄者,天也,道也……老子謂之道,孔子謂之元,而揚雄謂之玄?!被缸T著、白兆麟校注《桓譚新論校注》,黃山書社2017年版,第106頁??梢?,揚雄的“玄”即等同于老子的“道”?!独献印返诙逭略疲骸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蓖蹂鲎?、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第64頁?!暗婪ㄗ匀弧?,即道性自然。既然揚雄以玄為道,那么玄之本性必然等同于道之本性,所以有玄性自然。

        綜上所述,揚雄把儒家的“天生人成”轉(zhuǎn)變?yōu)椤靶顺伞?,認為天地萬物包括人類皆由玄產(chǎn)生和主宰,玄為天地萬物之本體。同時,“玄象天”,玄即道,既然天道無為、道法自然,那么玄也應該以自然為性。按照“玄生人成”的模式,揚雄以玄為人之本性的來源,且人性又等同于玄性,玄性自然,人性也必為自然,其人性論應該是自然的人性論。

        二 陰陽為善惡之源

        人性的性質(zhì)與善惡的來源有必然聯(lián)系,人性的性質(zhì)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善惡的來源。先秦儒家對善惡來源的思考離不開對人性性質(zhì)的探求。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生來就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所以善的來源是先天的,而惡的來源則必然是后天的。周熾成認為,荀子的主張是一種“性樸論”,荀子認為人之先天本性是無善無惡的,所以善惡只能來源于后天教化周熾成《儒家性樸論:以孔子、荀子、董仲舒為中心》,《社會科學》2014年第10期,第125頁。。以此推之,通過對揚雄人性論中善惡來源的考察,可以反推出其人性論的性質(zhì)。

        漢代是一個氣化宇宙論流行的時代,學者往往以“氣稟說”來解釋人性的來源,而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便是董仲舒。董仲舒認為,“性之名非生與?如其生之自然之資謂之性,性者質(zhì)也”,且“性者宜知名矣,無所待而起,生而所自有也”蘇輿《春秋繁露義證》,鐘哲點校,《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91-292、312頁。。在董仲舒看來,人性即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之資”,其“無所待而起,生而所自有”。對此,蒙培元認為:

        董仲舒雖然提出天人感應、天人相副、天人同類相應以及“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于人”等天人合一思想,但在人性問題上,恰恰是從自然之天出發(fā)的。就是說,他把人性歸結(jié)為自然的資質(zhì)、素質(zhì),即生理和心理學意義上所說的經(jīng)驗存在。蒙培元《中國心性論》,第149頁。

        如前所述,既然董仲舒認為人性來源于自然之天,那么其人性論也應該是自然的人性論,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董仲舒進一步說,“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身之名,取諸天,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第360、326、296頁。。在董仲舒看來,人性雖來源于自然之天,但善惡卻來源于天之陰陽二氣,陽氣為善,陰氣為惡,稟陽氣多則善多,稟陰氣多則惡多,并由此而提出著名的“性三品說”。

        董仲舒以“氣稟說”解釋人性來源的理路,對揚雄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也以“元氣說”作為人性論的基礎(chǔ)。揚雄認為,玄是大者含元氣,玄包含元氣,天地萬物自元氣始化。元氣說的宇宙形成論來源于《淮南子》揚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鄭萬耕《前言》,第14頁。?!痘茨献印ぞ裼枴吩疲骸肮盼从刑斓刂畷r,惟像無形……有二神混生,經(jīng)天營地……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cè)嵯喑?,萬物乃形”何寧《淮南子集釋》,《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503-504頁。。王步貴認為:“元氣是最原始最根本的氣,是陰陽二氣尚未分化的混沌狀態(tài)。《淮南子》進一步認為,天地形成之后,又含有陰陽二氣,分別形成各種各樣的自然界萬事萬物?!蓖醪劫F《讖緯與元氣》,《甘肅社會科學》1991年第6期,第50頁。與《淮南子》一樣,揚雄所說的“元氣”也是“陰陽二氣尚未分化的混沌狀態(tài)”。

        人的本性來源于玄,善惡則來源于陰陽,玄與陰陽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司馬光在解釋前引“馴乎玄,渾行無窮正象天”一句時說:“揚子嘆玄道之順,渾淪而行,終則復始,如天之運動無窮也?!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第1頁。顯然,司馬光認為,揚雄的“玄”是一種渾淪的狀態(tài),此處不分善與惡。揚雄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玄”有時是作為本體的存在,相當于道家的“道”,但有時也當作“道生一”中的“一”(“元氣”),指陰陽未分的狀態(tài)。另外,揚雄仿《周易》作《太玄》,其“玄”相當于《周易》中的太極,對這種觀點陳本禮有詳細描述:“太極生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比而參之,故成三也。三三相乘為九,乃能盡乎玄之理,而天下萬事萬物之情見矣。”陳本禮《太玄闡秘》,第56頁。“玄”既是陰陽一體的存在,又是事物運動流行的過程,且揚雄提到的“陰陽參”中的“”“參”也有特殊含義。“”通“比”,“比,密也”許慎撰、陶生魁點?!墩f文解字》上冊,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262頁。?!皡ⅰ蓖ā叭保邢嚅g、夾雜之義,陰陽之間具體的關(guān)系則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且陰陽二者都渾行于“玄”中而密不可分。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玄”是陰陽渾淪不分的狀態(tài),其中不分善惡,但又有走向善或走向惡的可能。

        揚雄在《太玄》中也曾談到人之善惡的來源:“神戰(zhàn)于玄,其陳陰陽?!稖y》曰:神戰(zhàn)于玄,善惡并也?!彼抉R光解釋說:“神者,心之用也?!艘孕母篂樾?。陰主惡,陽主善。二在思慮之中而當夜,其心不能純正,見利則欲為惡,顧義則欲為善,狐疑猶豫,未知適從,故曰‘神戰(zhàn)于玄,其陳陰陽’也?!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第5頁。 陳本禮解釋此句為:“神也者,陰陽之靈氣也。玄也者,窈冥沖漠之府也。陳者,未戰(zhàn)而排列其卒伍也。陰陽者,善惡分爭之象也?!标惐径Y《太玄闡秘》,第56頁。鄭萬耕《太玄校釋》引葉子奇注云:“二為下之中,在思反覆未定之時,故言戰(zhàn)。思而未定,故雜陳。曰陰陽,亦言其雜也??缮瓶蓯海嘉炊ㄒ??!睋P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7頁。根據(jù)以上釋義,“神”指陰陽二氣,玄為“窈冥沖漠之府”,是陰陽未分的狀態(tài),玄包含陰陽,“戰(zhàn)”是因為“思反覆未定之時”,思慮不定則為雜,也就是善惡“并”,即人有向善向惡的可能,但尚未成善成惡。揚雄以比喻的方式,把陰陽善惡紛爭之象比成兩軍交戰(zhàn),兩者在對陣之中,并未分出勝負,即善惡只為可能,非為現(xiàn)實。

        值得注意的是,揚雄的人性論中還提到一句話,“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85頁。。這句話有兩種解釋的可能。一種為人性是善惡混的,陰陽已經(jīng)分化出善惡,培養(yǎng)人性中本有的善性即為善,培養(yǎng)人性中本有的惡性即為惡;另一種為人性是自然的,此時陰陽還是一種渾淪的狀態(tài),陰陽未分則善惡不定,教化為善即為善,教化為惡即為惡。第一種解釋是目前學界的普遍看法在《法言義疏》中,汪榮寶總結(jié)了從司馬光至朱熹對揚雄人性論的看法,并用元氣分化成善惡后的善惡混這個視角對各個觀點進行了評析。參見: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85-88頁。,但我們認為,從氣的角度來看,揚雄確實是繼承了董仲舒的觀點,認同陽為善、陰為惡,善惡來源于陰陽二氣。表面看起來,這似乎是很合理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正如前面我們已論述的,在揚雄的哲學中,善惡雖然來源于陰陽二氣,但人性卻是來源于玄,既然玄道自然,那么人性的性質(zhì)也必然是自然的。善惡的來源與人性的來源并不是一回事,比如,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善性來源于道德之天,而惡卻來源于后天教化;同樣,荀子主張自然的人性論,而善惡則皆來源于后天教化。假若按照第一種解釋來理解,那么人性就會有兩個來源,即陰氣與陽氣,這在邏輯上是不通的。人性的來源只能是一個,不可能是兩個,若是兩個,那么在這兩個之上必然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來源。既然在揚雄哲學中,玄與元氣是同等層次的概念,元氣是對陰陽未分之狀態(tài)的實體化描述,而玄則是對陰陽未分之狀態(tài)的作用化描述,所以揚雄哲學中的人性只能來源于陰陽未分之渾淪狀態(tài)的元氣或玄,而不可能來源于陰陽二氣。因此,揚雄所說的“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只能理解為人性自然,既具有向善的可能,也具有向惡的可能,向善的方面教化則為善,向惡的方面教化則為惡。

        三 教化為修身之本

        教化理論往往以人性論為基礎(chǔ),有什么樣的人性論,就有什么樣的教化理論。儒家的教化理論,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以孟子為代表的開發(fā)式教化理論。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善是先天的,仁、義、禮、智四個“善端”,“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28頁。。既然人性中本有善的萌芽,只需要加以開發(fā)與培養(yǎng)就可以導人向善,后天教化的作用,不是去塑造出善,而是去開發(fā)出善。這是一種開發(fā)式的教化理論,其以先天的人性論為前提,只要是持先天人性論者,必然在教化理論上是開發(fā)式的。另一種是以荀子為代表的塑造式教化理論。荀子認為,人性“本始材樸”,無所謂善惡,善惡皆需從后天教化中塑造出來。因為持自然人性論者認為,人之本性中無善亦無惡,善惡皆非先天本有,必須要從后天教化中塑造出來,即善惡來源于后天教化。大凡主張自然人性論者,其在教化理論上無不是塑造式的。按照以上理論,我們可以通過揚雄的教化理論來逆推出其人性論的性質(zhì)。如果揚雄的教化理論是開發(fā)式的,則其人性論必然是先天的人性論;如果其教化理論是塑造式的,則其人性論必然是自然的人性論。

        第一,揚雄十分強調(diào)后天教化?!斗ㄑ浴吩疲骸拔嵋娦x之步,雉之晨雊也,化其可以已矣哉!”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299頁。驚蟄之后,螞蟻出行;黎明之時,雉雞鳴叫。動物能夠根據(jù)自然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也會受到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不進行后天教化,就會出現(xiàn)“以黃帝、堯、舜為疣贅”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17頁。的現(xiàn)象。《法言》又云:“雌之不才,其卵毈矣;君之不才,其民野矣?!蓖魳s寶《法言義疏》上冊,第303頁。 揚雄認為,人性本于自然,如果人君不能像圣人一樣去教化百姓,百姓就會“修其惡者為惡”,形同野人一般;這就好比雌鳥產(chǎn)卵之后,卻不知如何去孵化出小鳥一樣,這樣的卵遲早會壞掉。揚雄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教化的重要性,即如果不對百姓進行教化,他們就會順其本性發(fā)展,容易出現(xiàn)“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的現(xiàn)象,為了達到去惡向善的目的,就必須對百姓進行教化。這與荀子的教化理論基本一致。荀子認為,“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王先謙《荀子集解》下冊,《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第434-435頁。,因此需要通過后天教化來導人向善。

        第二,揚雄尤其重視禮教的作用?!斗ㄑ浴吩疲骸按ㄓ蟹溃饔蟹?,見禮教之至也。”李軌注:“川防禁溢,器范檢形,以諭禮教人之防范也。以舊防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灰耘f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也?!蓖魳s寶《法言義疏》上冊,第279頁。在李軌看來,揚雄認為禮教能起到規(guī)范人行為的作用,如果沒有禮教,社會就會混亂。揚雄還以禮來區(qū)分人禽,并特別強調(diào)圣人教化的作用?!斗ㄑ浴吩疲骸笆ト酥翁煜乱?,礙諸以禮樂,無則禽,異則貉。”又云:“由于情欲,入自禽門;由于禮義,入自人門。”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22、104頁。在揚雄看來,禽獸只會依照自己的情欲做事,不會區(qū)分善惡;而人之所以稱之為人,是因為人具有禮義,禮義可以導人向善。但是作為人,僅僅具有禮義是不夠的。汪榮寶注曰:“純無禮樂,則禽獸之行;或雖有禮樂,而異于圣人之所制,則亦夷狄之俗也。”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22頁。在汪榮寶看來,揚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禮樂,就跟禽獸無別;如果有禮樂,但所奉禮樂非圣人所制,則與夷狄無異。

        第三,揚雄特別強調(diào)為學的重要性。其《法言》開篇第一章即為《學行》,這與《荀子》開篇即為《勸學》思路基本一致,都是在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揚雄認為:“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6頁。汪榮寶注曰:“子云但言性善惡混,不言性惡。而此文所云‘學則正,否則邪’者,乃謂性必修而后能長善而去惡,非謂性本惡,而不學則不善也?!蓖魳s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7頁。在汪榮寶看來,揚雄的人性論是善惡相混的,為了能長善去惡,就必須要修性,而修性即“為學”。但揚雄在提到其撰寫《學行》篇的原因時卻說:“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乎情性,聰明不開,訓諸理,讠巽《學行》?!蓖魳s寶《法言義疏》下冊,第566頁。天生人成,蒙昧無知,放縱性情,聰明未開,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與教化來開發(fā)智慧,陶冶性情,所以揚雄撰寫《學行》篇以啟迪后世。通過以上兩段話可以看出,揚雄認為性中有視、聽、言、貌、思,而沒有提到性中有善惡,汪榮寶之所以認為揚雄“言性善惡混”,乃是因為揚雄在《法言·修身》中曾提出“人之性也,善惡混”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85頁。,并將其“善惡混”理解為了有善有惡所致。但實際上,按照本文前面兩部分的分析,揚雄所謂的“善惡混”主要還是“善惡渾淪不分”之意,而非有善有惡、善惡混雜之意。只有這樣理解,才能與揚雄整體的思想相一致。因此,揚雄之所以重視為學之道,乃是因為人初生之時,善惡未分,智慧未開,即處于自然的狀態(tài),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與教化來開慧塑性,這也就是其所說的“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之意。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揚雄的教化理論絲毫沒有開發(fā)式的痕跡,反倒與荀子“禮義之化”的教化理論多有契合之處。荀子云:“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圣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蓖跸戎t《荀子集解》下冊,《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第441頁。 荀子認為,如果任由人性自由地發(fā)展可能會導致惡,為了使人們的行為合于善,就需要進行“禮義之化”。因此,無論是從揚雄對后天教化的重視,還是他對禮教、為學的強調(diào),皆可以發(fā)現(xiàn)揚雄與荀子在教化理論方面的一致性。這說明揚雄的教化理論認為善需要后天教化來塑造,即屬于塑造式的教化理論,而揚雄的人性論性質(zhì)也與荀子一致,即屬于自然的人性論。

        四 結(jié)論

        無論是從人性的來源、善惡的來源,還是從教化理論的形式,皆可以證明揚雄的人性論是一種自然的人性論,除了沒有像荀子一樣特別強調(diào)人性中惡的傾向外,其與荀子的人性論基本一致。問永寧所認為的性善論,鄭文所講的性惡論,司馬光等所主張的性善惡混論,皆與揚雄人性論的性質(zhì)不太相符。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鄭文認為揚雄的人性論同于荀子的人性論,表面看起來與我們的觀點相同,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鄭文認為,揚雄的人性論,雖然標的是“善惡混”,實際是性惡論鄭文《揚雄的“性善惡混”論實際是荀況的性惡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第6頁。。筆者認為,荀子人性論是一種自然的人性論,而鄭文卻認為荀子是性惡論者,在同于荀子這一點上我們是一致的,但在對荀子人性論性質(zhì)的認定上卻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目前學界對揚雄的兩句話的理解存在爭議,而對這兩句話的不同解釋又直接影響到對揚雄人性論性質(zhì)的認定。其一為:“或曰:‘《玄》何為?’曰:‘為仁義?!?汪榮寶《法言義疏》上冊,第168頁。揚雄在《法言》中將《太玄》定義為“仁義”之書,這就給人一種他認同性善論的錯覺,問永寧主張揚雄的人性論是性善論,這也是主要的證據(jù)。在揚雄的哲學中,玄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天、地、人三才皆可以稱之為玄,但又各為玄之一個面向的表稱,并不能視為玄之根本意義?!短吩疲骸疤煲圆灰姙樾?,地以不形為玄,人以心腹為玄?!睋P雄撰、司馬光集注《太玄集注》,第215頁。《法言》中之所以稱玄“為仁義”,乃是就“人以心腹為玄”而言,即揚雄認為人道以仁義為尊,這只是玄之一個面向,而非玄之根本意義。其二為:“一陽乘一統(tǒng)?!睋P雄撰、鄭萬耕校釋《太玄校釋》,第1頁。就其表面來看,確實有重陽輕陰的傾向,因此很多學者將其作為揚雄人性論有向善傾向的證據(jù)。對這句話,學界向來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其一認為“是陽主陰從、陽強陰弱”沈相輝《陰陽五行與〈太玄〉之生成》,《周易研究》2021年第5期,第67頁。;而另一種理解認為,“一陽”為一段之陽,其中陰陽并存劉韶軍《揚雄與〈太玄〉研究》,第149頁。。筆者認為,雖然在中國哲學史上確有重陽輕陰、陽主陰從的傾向,而這一點在漢代哲學又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但就揚雄哲學深受《周易》的影響而言,恐怕第二種理解更符合其整體的思想。首先,揚雄在《太玄·圖》中把陰陽變化融入始、中、終這樣一個三分結(jié)構(gòu)中,這個過程始終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揚雄主要描述的對象雖為陽氣的盛衰,但里面也包含著陰氣的變化。其次,在《太玄》體例“家”這一層,八十一首的序數(shù),揚雄也是按照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來分布的,贊詞則呈現(xiàn)出陰陽交錯的特點。因此,揚雄雖然深受漢代陽主陰從思想的影響,但并沒有徹底割裂陰陽,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是其一直遵循的原則,不能因為“一陽乘一統(tǒng)”有重陽的傾向,就認為其人性論是性善論。

        [責任編輯:何 毅]

        猜你喜歡
        揚雄人性論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22年2期)2022-03-16 06:39:18
        試論揚雄《法言》對儒學的發(fā)展
        荀子法哲學的人性論基礎(chǔ)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24
        芻議揚雄筆下的蠶桑及民生觀
        揚雄的蠶叢說與史學價值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西漢揚雄《太玄》律學思想的初步認識
        揚雄的鄉(xiāng)土意識與六朝社會的地域文化觀念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3:22
        淺論王充人性論非“性三品”
        法大研究生(2015年1期)2015-02-27 10:14:13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综合伦理|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av亚洲一区无码少妇| 依依成人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新区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国产大片在线观看91|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欧美巨大巨粗黑人性aaaaaa|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网站|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性女高清在线|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自拍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熟妇性xxx交潮喷| 在线播放a欧美专区一区| 国产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中出人妻希奇杰卡西av| 中年熟妇的大黑p| 久久精品成人91一区二区 |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少妇|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野花社区视频www官网|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av|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国产|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