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迸?,既是被文人墨客久久詠誦的文學(xué)意象,又是人們心中常念的美味食材,更是繚繞不絕的煙火氣中始終香味馥郁的上佳菜肴。
藕在中國作為菜肴端上餐桌已有3000余年?!氨妊┆q松在,無絲可得飄。輕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銷?!彼未鷹钊f里寫詩贊藕,雪白的藕塊擱進(jìn)嘴里,還沒咀嚼便已銷魂,其滋味可想而知。除飽口福,蓮藕的根葉、花須、果實(shí),還皆可入藥。李時(shí)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稱藕為“靈根”,味甘、性寒、無毒,視其為祛淤生津之佳品。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苯纤l(xiāng),季節(jié)到時(shí),處處“青荷蓋綠水,芙蓉發(fā)紅鮮。下有并根藕,上有同心蓮?!北狈缴偎兀曛泻等斩?,早時(shí),食藕只是南方人的口福。而今,烹藕成肴,饕餮解饞,那誘人的香味兒不光在煙雨街巷里飄蕩,中原、沿海,乃至西部邊陲、東北林海之地都有了關(guān)于藕的吃食了。
我在靠近湖北洪湖的地方待過幾年,鄉(xiāng)下房東開朗、厚道,一有工夫就烹制藕菜讓我和戰(zhàn)友們享用。房東說,藕有脆藕和粉藕之別,前者嫩、脆,是春夏雨季的藕,適宜炒吃。后者是老藕,秋冬出產(chǎn)的藕,最適宜燉湯吃。房東家里包有藕塘10余畝,暮秋,荷葉浸黃趨向焦枯,一家人便竭澤挖藕。歇下來,便洗藕,切藕,將剁好的豬排骨跟藕塊混搭一起置于砂鍋里,文火慢燉近兩個(gè)鐘頭,那香得叫人垂涎的氣息在砂鍋的蓋子圍沿兒升騰,香味兒在院子里打個(gè)旋兒后,竟一直順著巷子飄出好遠(yuǎn)、好遠(yuǎn)。
青島近海,藕塘少有。早年,市面上偶爾見藕,吃慣海貨的青島人對藕曾是“不屑一顧”的。如今,物阜民豐,飯碗里總是海貨難免單調(diào)。物流順暢,脆藕和粉藕便從水鄉(xiāng)接踵而至了。藕段滾刀切成大菱角狀,與豬排骨一同放沙罐、砂鍋里,先是大火燒開,繼而改用文火慢煨,半熟時(shí)加鹽,裝盤前擱上一捧吐凈泥沙的雜色蛤蜊,捏一撮香菜,或者撒些鮮嫩青蔥段兒調(diào)色增味。這道煨燉排骨藕湯比之湖北人的同題作品多了一份大海的氣息和韻味。青島人一邊暢飲著啤酒,一邊就著這道別樣的藕肴,愜意得仿佛當(dāng)了神仙。
藕夾也就是炸藕盒,是弄藕成肴的一種。青島人做藕夾,除用傳統(tǒng)的豬肉末、蔥姜末外,照例要放海貨,蝦米、牡蠣肉、泡發(fā)的干貝、蛤蜊干等等。盛盤時(shí),還給藕夾找茄盒,找蘿卜夾為伴,用椒鹽、芝麻鹽當(dāng)蘸料。
3000多年的時(shí)間里,藕的出鏡率不低,入詩、入畫。人們借物抒情、借物寄語時(shí),同步加高了藕的身價(jià),為藕文化添加了厚度。我住的小區(qū)南側(cè)公園濕地中有方荷塘,年內(nèi)不同季節(jié),常有作家、畫家、攝影家們來到這里,拿蓮藕當(dāng)模特兒,把蓮藕的美用不同形式渲染到了很高的層面。我想,有了類似情愫,等秋盡藕熟時(shí),藝術(shù)家們?nèi)裟芘胍煌肱弘燃?xì)嚼慢品,更能體會到蓮藕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