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我收到了由中國散文學會從北京豐臺區(qū)向我快遞而來的會員證。
捧著這份閃爍著金光字體且具有正規(guī)系統(tǒng)編號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證藍色小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許多往事突然浮上心頭,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那是喜極而泣。
從收到入會通知,到中國散文學會官網(wǎng)公布名單,再到收到會員證,這三個階段,我的心一直都在忐忑的期待中,今天,終于釋懷了。
中國散文學會,是在新中國老一輩作家的支持和幫助下,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宣部、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文學團體。全國性文學專業(yè)團體1984年成立以來,創(chuàng)立了中國散文學會最高獎項——冰心散文獎。
是真的假不了
2024年11月1日,在剛收到入會通知時,興奮之余,我隨手發(fā)了一個朋友圈,能加入中國散文學會,對于酷愛寫作的我而言,無疑是人生一大幸事,因此,我想與我的朋友們分享一下。然而,我的一位作家姐姐,聽說我加入了中國散文學會,感到莫名其妙,更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感覺我是被網(wǎng)絡(luò)騙子騙了。
為了證實這件事的真?zhèn)?,我一個電話打到了中國散文學會辦公室,特意向?qū)W會負責人詢問此事真?zhèn)?。這位老師向我鄭重聲明,此事絕對是真的!并且,再次把我當初申請的資料給我重發(fā)了一遍。得到學會審核老師的肯定后,我如釋重負!是呀!我愛好寫作,迷戀文學,對于學歷不高的我而言,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會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不經(jīng)一番風霜苦,哪得寒梅撲鼻香,不經(jīng)磨難,怎會成功。
我的寫作之路
我出生于山西農(nóng)村,家境貧寒。初中畢業(yè)后,我告別故土,隨老鄉(xiāng)上京,學烙燒餅,從此開啟了我的北漂打工之旅。20年的北漂打工生涯,干過的工種五花八門:烤過羊肉串、賣過糖葫蘆、當過車夫,工地樓房里面串電線,帶領(lǐng)家人賣早點、開飯店……因迷戀影視,八一電影制片廠門口等過活,北普陀影視城當過群演,夢想自己能成為下一個“王寶強”,于是又到云南昆明參加了電影《金江1936》的拍攝。
冬雪夏雷,寒來暑往,風雨無阻,無論我干什么行業(yè),閑暇之余,總想提起筆來,寫點小文章,記錄一下對生活的感悟。長此以往,日積月累,竟有了想在媒體發(fā)表作品的沖動。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投稿后,人生漫漫,前途變得更加迷茫。
2008年5月底,離北京舉辦奧運會還有3個月,我的燒餅攤子一度生意蕭條被迫停業(yè)。當我看到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報刊《中國電視報》上的一則關(guān)于“人情百態(tài),職場人生”的征稿啟事后,心灰意冷的我再次重振希望,提起筆,寫了一篇我打工路上烙燒餅的心酸經(jīng)歷。初稿寫完,淚水模糊了雙眼,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走投無路,還是自己把自己給感動了?!稿子寄走后,我像往常一樣,把此事拋之腦后。
半個月后,一個炎熱的午后,弟弟突然神秘地來找我,腋下夾著一份報紙,笑瞇瞇地問我:“聽說前段時間你寫稿寫稿,你到底寫了沒有呀?”我一邊回答一邊給他切西瓜:“寫了呀!怎么了?”“你寫的寄到哪里去了?人家給你登了沒?”弟弟追問著?!凹牡搅酥袊娨晥笊纾膊恢思矣昧藳]。”弟弟不慌不忙,在我面前展開一張報紙,說:“你看這個是你寫的嗎?”
我抬眼一看,是份6月2日的《中國電視報》。突然,我眼前一亮,目光凝聚在一個標題為《燒餅歌》的黑體字上,題目下署名張宏亮(我當時用的筆名)。我按捺不住將要狂跳出來的心臟,拿著報紙如獲至寶,反復看了又看??粗约簩懙奈恼碌谝淮巫兂闪算U字,再想想,又有千千萬萬的讀者朋友和我共同分享我烙燒餅的故事,此刻,這種精神上的享受,讓我感覺到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的處女作發(fā)表了。
沒多久,我收到了150元的匯款單,期盼已久的稿費終于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嘗到了寫作的甘甜。
從此以后,埋頭苦讀、破釜沉舟,我開啟了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隨著一篇篇作品在全國各地期刊相繼問世,我如同看到了一朵朵絢爛的花朵,開遍祖國山川河流與大地,到處散發(fā)著迷人的香氣。
生活的艱辛讓我忙得焦頭爛額,但即使到了身心疲憊時,我也永不言敗。2014年初,正在經(jīng)歷艱難北漂的我,夜半三更寫了一篇散文《為老母豬接生》,寫完之后,已近凌晨。丟下筆,冷冷的夜里,我沉沉地睡去。當我為生活的一日三餐而四處奔波、幾乎快忘記這件事的時候,突然一本叫《文史博覽》的雜志從湖南長沙向我飛來,它刊登了我的散文《為老母豬接生》。
散文上了省部級一級期刊,對我來說,更是一種激勵。正是這一次次的挑戰(zhàn)讓我不屈不撓、百折不回,讓我有了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勇氣與決心。在我心目中,我始終堅信:文學改變?nèi)松?,文學改變命運!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擠,總還是有的。日子雖然過得緊張,但一提起寫作,我便會雷打不動,廢寢忘食。
身在云南德宏州,讓我發(fā)現(xiàn)了身邊很多的寫作資源,如同一個礦工發(fā)現(xiàn)了寶藏一樣,民族文化、創(chuàng)業(yè)精英曲折的經(jīng)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的故事……一樁樁的人和事,便是等待著我去開采的“寶藏”,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或背后,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與耀眼的光芒。
云煙北漂20載,我在祖國的邊疆,正在以堅不可摧的步伐,繼續(xù)寫作,繼續(xù)我的文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