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jié),我們向親友送出的祝福里,“萬事如意”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語。一個“萬”字包攬了世間你能遇到的所有的事,“如”字代表如愿以償,“意”則是主觀上的掌握,萬事萬物都能隨著你的心意去調動運行。“萬事如意”四個字,真的是最美好、最宏大的祝愿。
如意在動畫片《葫蘆兄弟》中曾出現(xiàn)過,不同的是,在動畫片里,它由一種祝福變成了能夠真正實現(xiàn)愿望的寶貝。在葫蘆兄弟與蝎子精、蛇精的正邪之戰(zhàn)中,每當蛇精不敵時,只要拿起她的法器如意,嘴里念出咒語“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顯靈”,就能使出各種法術將葫蘆兄弟制服。
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誰不想得到一柄這樣的“如意”呢?可惜,在現(xiàn)實中,我們幾乎沒有辦法得到,因為它大多是被各路神仙拿在手里的。比如正月初五迎財神時,財神爺?shù)漠嬒裆?,金元寶、卷軸和玉如意是最常見的配置。作為財神施展神通的象征,金元寶和卷軸更多指向了人們對財富的熱愛;而玉如意除了寓意吉祥,還代表了財神地位的尊貴。
這柄地位超然的小小如意,到底是什么?
“如意”是舶來詞,由梵語“阿那律”音譯而來。從字面意思看,“如”字拆開是女和口,表示追隨;“意”字拆開來是音和心,表示反映內心感情的音樂,即心愿。它還有另一層更深的含義,在西周時期,音樂主要被用在祭祀場合,是人與神明溝通的橋梁,“意”也就有了利用心靈的聲音去和天上的神明溝通的寓意。將“如”“意”聯(lián)合在一起,意思就是,只要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通過虔誠的祈禱達到與宇宙同頻共振,就能夠如愿以償。這種狀態(tài)也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因為有了這層神圣與吉祥的寓意,當時佛教法師在開壇講經(jīng)的時候,都會手執(zhí)一柄竹制如意,或當作鎮(zhèn)紙壓在經(jīng)文上,或于其上記錄經(jīng)文,當作“提詞器”,如意也因此成為常用的佛具之一。
在佛教鼎盛的魏晉南北朝,如意從宗教場合流傳到世俗生活中,變身為貴族們的時尚配件。當時的如意不僅可以手持,還能制作成小巧玲瓏的款式,掛在衣衫或手腕上,方便隨身攜帶。貴族和文人們在清談論道的時候,都喜歡手持一柄精致的如意,或在慷慨高歌時用來打節(jié)拍,或在辯論時舉在手里揮舞。
我們再來看如意的形,它呈長條狀,回勾的首端飽滿碩大,形狀如同桃心,上面刻著精美的花紋,或者鑲嵌珠寶玉石,中間向上拱起,側面看起來像是一個躺平的字母“S”,婀娜的線條到了尾端變寬,成為手柄。它的形狀,與中國古代的一種名叫“不求人”的搔背工具爪杖十分相似。
北宋釋道誠在《釋氏要覽》里寫道:“《指歸》云:‘古之爪杖也?!蚬?、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p>
靈長類動物之間,表達關系親近的方式之一,就是互相捉虱子、撓癢癢;狗和貓之所以喜歡主人撫摸其頭頂和下巴,也是因為它們自己撓不到這些部位。爪杖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發(fā)明,卻是個人生活的一大進步——不求人,才真正自在,才能最大化地保有個體的尊嚴。
一個“不求人”的生活用具,是怎么變成中華文化一部分的?如意在文字中最早的記載,來自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的描寫:“(三國孫權時)掘地得銅匣,長二尺七寸,以琉璃為蓋。又一白玉如意,所執(zhí)處皆刻龍虎及蟬形,莫能識其由。使人問綜,綜曰:‘昔秦始皇以金陵有天子氣,平諸山阜,處處輒埋寶物,以當王氣,此蓋是乎?’”孫權在南京挖掘到寶物白玉如意,不知道來歷,便問名士胡綜,胡綜告訴他,這是秦始皇為了斬斷金陵王氣所掩埋的寶物。當一個帝王使用過的高檔器物出現(xiàn)在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地方,它就被賦予了傳奇的屬性——能夠掩蓋王氣的寶物,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古代王朝更迭不斷,后來的帝王喜歡用順應天命之說彰顯自己改朝換代的合法性,講究祥瑞。且不論胡綜的解釋是真是假,孫權得到了秦始皇的如意,就能在民間掀起一撥兒天命所歸的輿論。
漢高祖劉邦起義成功,不僅有斬白蛇的神話傳說加成,也有如意為其增添光彩。《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里寫道:“高祖將起義也,闡文深勸之,穎胄同焉,仍遣田祖恭私報高祖,并獻銀裝刀,高祖報以金如意?!眲畈粌H贈送忠心的臣子金如意作為回禮,還給自己最寵愛的兒子取名“如意”。至此,如意與皇權緊密聯(lián)系到了一起。
這些用白玉和黃金制作的如意,其功能遠遠超過了單純的撓癢癢。如意從生活用具里走出,漸漸朝著精神象征轉化。在明朝朱權編撰的道教典籍《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如意還被進一步神化:“如意黃帝所制,戰(zhàn)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為骨朵,以辟眾魔?!痹诿鞒说南胂笾?,如意成為黃帝與蚩尤對戰(zhàn)時使用的武器,在權力的屬性之上,它還被疊加了武力屬性。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莊嚴威武的財神為什么會抱著如意了吧。因為如意不僅象征著權力和地位,還不乏武德充沛之意;而在武德之中,又透著一股文士的儒雅風流。拜了拿著如意的財神爺,不僅能夠“財源廣進”,還能“加官晉爵”呢。
中國人最大的生活智慧,就是讓高深神圣走進生活,給市井趣味添加詩意。從撓癢癢的“不求人”變成鑲金嵌玉的藝術品“如意”,再到成為武力、權力以及吉祥的象征,如意的蛻變正是這種實用與詩意相結合的智慧的體現(xiàn)。與其說“如意”是一種祝愿,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返璞歸真的天真與歡欣。
每當新年來臨的時候,我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迎接新年,用“恭喜發(fā)財”打招呼,用“萬事如意”送祝福,內心的天真歡欣就會復蘇,自己感到快樂的同時,也將這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摘自2024年第2期《讀者·原創(chuàng)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