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固執(zhí)的人:我與男友同居四年,感情很好。談婚論嫁時,男友說鉆戒買個便宜點的,我也沒否決。有一天,我翻看男友聊天記錄發(fā)現(xiàn),戒指竟然是在某平臺上花300元買的。男友說便宜的戒指壞了丟了都不會心疼。男友年薪20萬元,結(jié)婚竟然只買這樣的戒指。我表達(dá)不滿。我們的感情基礎(chǔ)很好,他仍然想和我結(jié)婚,說我可以自己挑選戒指,重新買。我看他說得輕描淡寫,更氣了。
男友的媽媽已經(jīng)為這件事道歉,并且重新給我買了一個鉆戒。我媽也勸我:你很愛他,他顯然對你很好,能力也強,不要因為一個戒指放棄一生的幸福。我該怎么辦呢?
莫莫:談婚論嫁期間吵架鬧分手,正常嗎?再正常不過了。
鉆石的標(biāo)價遠(yuǎn)超實際價值,沒什么保價的功能,從理性上來看你男友的選擇沒有錯。但你并不在乎鉆石的實際價值,而是覺得花這么少的錢買戒指,是不愛自己。
婚前的這些事,不只是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兩個家族三觀的問題,是兩種地域文化碰撞與妥協(xié)的問題。首先,你要知道聘禮和嫁妝(包括鉆戒)這些事情,是有時機去談的。如果稀里糊涂肯定后患無窮。該談錢的時候不好好談,不該談錢的時候去談錢,都是悲劇的起源。
如今,嫁妝和聘禮一般都是新建小家庭的起步資金。夫妻在一起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沒有必要為一個具體的數(shù)字而爭來爭去傷了感情,不值得。
婚前,睚眥必報地談過錢,斤斤計較地維過權(quán),會早一點看清楚你要嫁的是什么一戶人家,要打的是什么一出牌。這個談婚論嫁的過程,可以給我們足夠的信息判斷——這戶人家值不值得結(jié)為親家?
如果判斷結(jié)果是“適合”,就別把錢的數(shù)字當(dāng)回事,目標(biāo)就是為了女兒婚后幸福。如果是“不適合”,那就不談了,趕緊拆伙。失戀的痛苦比起結(jié)錯婚的痛苦,如小切口對比大骨折。
說回鉆戒這件事情,既然你的媽媽都勸你了,你的婆婆也用實際行動表達(dá)了歉意,莫莫建議把鉆戒的事情徹底翻篇、既往不咎。趁你們還沒有領(lǐng)證結(jié)婚,趁這件事情男友還有愧疚之心,你跟男友好好談一談“建立小家庭發(fā)展基金”的事。比如:買房首付我家出多少錢,你家出多少錢?你家給我們什么?我家給我們什么?我們什么時候生孩子?生育期、哺乳期、未來我全職帶娃的話,經(jīng)濟怎么得到供應(yīng)?你今后每個月將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存入這個基金里?
你的男友可能真覺得鉆戒不保值,沒有過多花費的必要,那就用真金白銀來看看他的誠意吧。
面對這件事一定要理性,千萬不要任性。不如把握好這個機會,讓自己鍛煉成進(jìn)退得當(dāng)、有勇有謀的人,為自己未來的幸福打好基礎(chǔ)。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quán)。
(專家支持:情感專欄作家耶雅億)
編輯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