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笙(1897-2004),江蘇無錫人,1915年赴海外留學,1924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后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歐美通史、史學史和美國憲法史等課程。1925年由李大釗介紹,陳翰笙加入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中國國民黨。陳翰笙不僅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長期從事情報工作的杰出戰(zhàn)士。
1930年開始情報工作
"陳翰笙從事情報工作的開端是1930年。1926年,陳翰笙開始為共產國際工作。1927年,陳翰笙在莫斯科認識宋慶齡,并成為一生的摯友。1928年夏,陳翰笙回到上海,蔡元培邀請陳翰笙擔任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組主任,后升為副所長,所長由蔡元培兼任。
"1929年初,陳翰笙訪問蘇聯(lián)回到上海,在宋慶齡處結識美國人史沫特萊,當時雙方并不知曉對方都在為共產國際工作,共同的理想使得他們成為好友。1930年初,陳翰笙通過史沫特萊認識了蘇聯(lián)王牌特工佐爾格,陳翰笙回憶說:“通過史沫特萊的介紹,我又認識了傳奇式的人物里哈爾德(現(xiàn)通常譯為理查德)·佐爾格……佐爾格初到上海時,與史沫特萊住同一家旅館。他很快發(fā)現(xiàn)與史沫特萊來往的進步人士很多,不僅有蔡元培、魯迅等,也有一些日本進步記者,于是,他也參加到這個進步圈子中來,我就是在這里認識他的?!?/p>
"此后,陳翰笙就與佐爾格一同展開情報工作,加入了拉姆扎小組,并與史沫特萊成為了情報戰(zhàn)線的戰(zhàn)友,佐爾格、史沫特萊與陳翰笙3人開始定期會面,交換情報。陳翰笙在拉姆扎小組的使命是利用到各地調查的便利,搜集資料,分析情報,協(xié)助佐爾格設立情報分站,介紹有作為的青年加入小組,營救革命者。
"1932年夏,德國軍事顧問魏采爾同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們合作,擬定了對剛剛建立的鄂豫皖蘇區(qū)的“圍剿”計劃。佐爾格從德國軍事顧問團那里獲悉這一情報后,將他所了解到的有關這次“圍剿”的進攻方向、兵力、部隊的集結日期、地點以及魏采爾想用來消滅中國紅軍的“掩體戰(zhàn)略”的核心內容,迅速交給了陳翰笙。陳翰笙拿到情報之后馬上通過宋慶齡將這些情報及時地送到了蘇區(qū),這為鄂豫皖紅軍粉碎“圍剿”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營救牛蘭夫婦
1932年12月29日,宋慶齡、蔡元培等人組建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召開成立大會。宋慶齡勸告陳翰笙不要公開參與同盟的活動,于是,陳翰笙作為秘密盟員參與營救被捕的革命同志和愛國人士,其中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營救牛蘭。
"牛蘭是赤色職工國際遠東分會上海辦事處秘書兼共產國際遠東局秘書,在上海建有秘密聯(lián)絡站。1931年6月15日,牛蘭夫婦在上海被公共租界警務處的英國巡捕逮捕,罪名是間諜嫌疑。8月14日,牛蘭被秘密引渡到南京,并傳言將被判處死刑。早在7月3日,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會議就作出不惜重金、盡力營救牛蘭的決定。
"中共和共產國際立即在社會上號召開展救援活動,發(fā)動國內外知名人士如宋慶齡、魯迅、高爾基、蔡特金、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羅素、杜威等發(fā)表聲明,向國民黨施加壓力。1932年4月5日,宋慶齡、楊杏佛、沈鈞儒到南京監(jiān)獄探望牛蘭夫婦,支持他們的絕食斗爭。7月,佐爾格拜托史沫特萊恭請宋慶齡發(fā)起組織牛蘭夫婦營救委員會,宋親自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史沫特萊任秘書長,宋曾與佐爾格面晤商議營救事宜。宋慶齡親自與蔣介石、汪精衛(wèi)等交涉,并迫使國民黨當局同意允許牛蘭夫婦保外就醫(yī)。
"陳翰笙也參與了營救牛蘭的活動。他回憶,宋慶齡等聲援牛蘭的文章,都是他送到《申報》等報社予以刊登的;宋慶齡聘請瑞士律師范桑同南京政府打官司,信函和聯(lián)絡等事務,都是他負責的,“為她與一個從瑞士請來的律師之間傳遞信札”“在特務遍布的上海,做這些工作是十分危險的,隨時可能被捕。為了保險起見,每次送信、送材料都是兩個人一道去。一個在前面走,一個在后面拉開一定距離跟著,如果前面一個被捕了,后面的人要趕快回去報信兒”。
"陳翰笙還要負責將已暴露的戰(zhàn)友送出上海。1931年12月19日,宋慶齡用英文寫成《國民黨已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由陳翰笙等翻譯為中文,以《宋慶齡之宣言》的標題在《申報》發(fā)表。那時,陳翰笙住在霞飛路霞飛坊9號,他家的后門正好面對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秘書長楊杏佛家的5號正門,所以,陳、楊兩人來往密切。不幸的是,1933年6月18日,楊杏佛遭國民黨特務暗殺,這使得陳翰笙非常憤怒,再加之他人逼迫,陳翰笙從中研院辭職,進入這一年剛創(chuàng)辦的中山文化教育館擔任研究員,重點進行農村調查。
東京的情報戰(zhàn)
為了蘇聯(lián)的情報事業(yè),佐爾格在上海3年,完成了這項中國使命,并使自己成為中國通;不僅如此,在上海的成功潛伏,是佐爾格情報生涯的良好開端,他由此獲得了許多非常重要的經驗。1933年,他再度出發(fā)奔赴東京,與陳翰笙等并肩作戰(zhàn),并最終成長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線的諜報英雄。
1934年8月,陳翰笙夫婦前往日本。陳翰笙以中山文化教育館通信研究員名義在東京活動,不久便進入日本東洋文庫擔任研究員。東洋文庫是1924年設立的東方學研究圖書館,其前身是英國人莫理循的個人藏書莫理循文庫,學貫東西的陳翰笙擔任研究員一職十分合適。當然,他的真實使命其實是配合佐爾格小組在東京展開情報活動。
"陳翰笙自己寫道,“實際擔任了第三國際的工作”“我受佐爾格的委托,在東京主要是在滿洲株式會社中做日本人的工作,尾崎秀實幫了我的忙。尾崎原為《朝日新聞》記者,認識史沫特萊和佐爾格,后來為佐爾格情報小組的成員,1937年當了近衛(wèi)首相的中國問題私人顧問,實際做地下工作”。
"陳翰笙在東京時,一直參與佐爾格情報小組的工作,且因熟諳英語、德語,可以和佐爾格等人直接交談,作為直接的當事者和歷史見證人,其回憶文字更為珍貴。他通過尾崎秀實,與滿鐵的左翼情報員中西功等碰面交流,進行合作。
"1935年,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出了一樁轟動一時的奇案——怪西人案。據(jù)8月24日《申報》報道:“上海怪西人,又稱神秘西人之約瑟夫·華爾頓,前因勾結劉燧元、蕭柄實、陸海防等組織機關,刺探中國關于政治上及軍事上之秘密,報告第三國際案發(fā),經淞滬警備司令部于本年五月五日派探將陸海防捕獲,繼由陸自首指供,先后捕獲該西人等,分別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起訴,開庭審判?!币驗榉溉艘谎圆话l(fā),所以被稱為“怪西人”。
"約瑟夫·華爾頓,真名叫羅倫斯,1933年來到上海,為佐爾格在上海的接班人?!肮治魅税浮卑l(fā)生后,日本情報系統(tǒng)十分重視,千方百計地偵察上海的第三國際組織與日本的關聯(lián),中共地下組織了解后,通知了東京方面,佐爾格也希望陳翰笙夫婦離開日本,陳翰笙也在《字林西報》上讀到“怪西人案”的報道,6月決定單獨回到上海,確認安全后,再請人去東京接回了夫人顧淑型。之后,陳翰笙夫婦從上海出發(fā)經海參崴前往莫斯科。陳翰笙在東方大學研究院工作,1933年11月7日,他出現(xiàn)在紅場閱兵的觀禮臺上。1935年,陳翰笙擔任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特約研究員,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對于佐爾格和東京拉姆扎小組的情報工作,蘇聯(lián)國家安全部第四局局長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曾指出,“佐爾格搞到的情報在整個20世紀三十年代都相當受重視”,它們?yōu)樘K聯(lián)制定其遠東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1950年,陳翰笙重返中國,回歸學術,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此后擔任中國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和名譽所長。2004年3月13日,陳翰笙在北京安然逝世,享年107歲。
(摘自《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