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的七月,是火熱的,也是滋長無限快樂的。
這時候,我們剛放假,終于可以像籠中的小鳥一樣去外面的世界放飛自我了。我們心里有著說不出的喜悅。
我們早早吃過午飯,三五成群地提著小塑料桶,去村前的水溝里捉泥鰍。
微風(fēng)慵懶地吹著,路邊的楊樹“嘩啦啦”地拍打著綠色的“小巴掌”,頭頂?shù)镍B兒嘰嘰喳喳地唱著歌。
我們才沒興致欣賞這些美景呢!我們齊聲唱著老師教給我們的兒歌——《捉泥鰍》:
捉泥鰍,捉泥鰍,
泥鰍渾身滑溜溜。
我的全身都是泥,
成了一個小泥鰍。
我們蹦跳著來到水溝邊,把衣服一脫,鞋子一甩,就開始捉起泥鰍來。水溝里的水很淺,最深的地方也不過我們的腰,只是水溝里有厚厚的淤泥。我們捉到泥鰍時,就用手指使勁兒地掐著拿上來,欣喜若狂地放到水桶里,然后一陣大喊大叫地炫耀;如果抓上來的是小木棍,就氣急敗壞地扔到岸邊,能扔多遠(yuǎn)就扔多遠(yuǎn),還會怒氣沖沖地說幾句對木棍不滿的話。待捉一會兒后,我們就有經(jīng)驗(yàn)了:木棍是硬邦邦的,泥鰍是軟軟的,滑溜溜的,憑著手感,我們在淤泥里就知道是不是泥鰍了。
捉泥鰍也是個體力活。首先得保持身體平衡,不平衡就會掉進(jìn)水里。由于捉泥鰍時老是彎著腰,所以不一會兒工夫就會腰酸腿疼;捉泥鰍時得赤著腳,所以有時會踩到樹枝、磚頭、石塊等,硌得小腳生疼。捉泥鰍看著輕松,其實(shí)可不是一般小孩子干得了的。
快到晌午的時候,我們捉了差不多十條八條的泥鰍。我把小一點(diǎn)兒的泥鰍放進(jìn)水缸里養(yǎng)著,大一點(diǎn)兒的泥鰍讓母親做魚饃。魚饃的滋味咸咸的,香香的,是童年最好的美味!也大概因?yàn)檫@是自己的勞動果實(shí)吧,吃起來格外有味道。
眨眼間,我們長大了,都到城里求學(xué)了,但捉泥鰍的情景卻印在記憶里,怎么也忘不掉!
(摘自《新教育·校園》有改動)
小閱告訴你:文章詳細(xì)描述了捉泥鰍的過程、樂趣以及捉到泥鰍后的喜悅和收獲,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