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都市里,在喧囂嘈雜的背后,無數(shù)溫暖人心的故事如同點點繁星,正悄然上演著。而暴曉燕的故事,恰似其中一顆最為閃亮的星辰,在生命的浩瀚夜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那些身處困境之人前行的道路。暴曉燕18年捐獻“熊貓血”(Rh陰性血)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她2021年獲得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之星”榮譽稱號,2022年獲得北京市“人道獎”榮譽稱號,入選2024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受到廣泛贊譽。她背后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暴曉燕,1986年12月出生。幼時的她活力四射,仿若春日里蓬勃生長的嫩綠新芽,心中早早地便種下了善良的種子,只待合適的時機生根發(fā)芽,綻放絢爛花朵。
時光匆匆,轉(zhuǎn)瞬即逝。2006年,20歲的暴曉燕做出一個看似平常無奇,卻在日后被證明意義非凡的決定——參與無償獻血。那是一次極為偶然的契機,或許在踏入獻血點之前,她自己都未曾料到,這次平常的獻血行為,將會成為她人生旅程中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徹底改變她往后的人生軌跡。
在獻血的過程中,一則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她的心間轟然炸開。她得知自己是Rh陰性血。這種血型在我國人群比例中大約僅為萬分之三,因其極度稀少,恰似那珍稀的國寶大熊貓一般,故而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熊貓血”。這一發(fā)現(xiàn),讓暴曉燕瞬間意識到自己的特殊性。
從知曉自己血型的那一刻起,暴曉燕便如同一位求知若渴的學子,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對稀有血型相關(guān)知識的探尋之中。終于,她找到“中國稀有血型”互助群。這個虛擬的網(wǎng)絡(luò)空間,處處洋溢著溫情與關(guān)懷。在這里,一條條急需血源的求助信息不斷地映入她的眼簾。那些文字,仿佛不再是簡單的字符組合,而是化作一把把利刃,狠狠地刺痛著她那顆善良且柔軟的心。她深刻而真切地明白,對于這些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的患者而言,每一滴血液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紅色液體,它極有可能是延續(xù)生命的希望之光,是在那無盡黑暗中掙扎時,患者及其家人緊緊握住的救命稻草。這讓暴曉燕毫不猶豫地做出一個決定——加入“北京市紅十字會稀有血型愛心之家”志愿者團隊,定期組織稀有血型知識講座、成員聯(lián)誼和獻血活動。從此,她擁有一個無比光榮的稱號——“熊貓俠”。這個稱號不僅僅是她血型特殊性的一種標識,更是對她那顆無私奉獻、拯救生命之心的高度贊揚。
2016年,在北京的一座醫(yī)院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與嚴重貧血這一病魔展開一場異常頑強的抗爭。老人的生命如風中殘燭,隨時都有可能熄滅。而唯一能夠拯救他的,便是那珍貴無比的Rh陰性血。
暴曉燕得知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仿佛那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火也在灼燒著自己的心。她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向領(lǐng)導請假,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趕往血液中心。在獻血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唯有一個堅定無比的念頭:一定要救老人。她靜靜地坐在那里,看著自己的血液緩緩流入血袋,那流淌著的,分明是生命的希望,是能夠給予老人繼續(xù)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然而,老人的病情極為特殊,后續(xù)的治療過程充滿艱辛與挑戰(zhàn)。大約每50天,老人就需要輸血一次,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輸血的頻率更高。面對如此艱難的情況,暴曉燕和其他志愿者沒有絲毫退縮,他們毅然決然地開啟一場漫長而又無比艱辛的接力獻血。每一滴血都凝聚著他們對老人生命的珍視與呵護,承載著他們希望老人能夠早日康復的美好祈愿。
不幸的是,2019年底,老人還是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三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始終堅守在這條拯救生命的道路上,不離不棄。他們總共為老人獻血26400毫升。臨終前,老人緊緊地握著家人的手,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叮囑家人,一定要感謝這些志愿者。他深知,如果沒有他們,自己根本無法堅持這么久,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一次又一次地為他注入活下去的希望。
當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時,暴曉燕仿佛被錘子狠狠地敲擊了一下,悲痛萬分。她感慨地說:“這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和老人早已不是救助和被救助的關(guān)系,更像親人一樣?!笔前。麄冎g的情感,是在扶持生命、守護生命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深厚無比的情誼。這種情誼,如同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為了確保血液質(zhì)量達到最佳狀態(tài),暴曉燕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自從開始獻血,她就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全方位地調(diào)整。
在飲食方面,她告別那些曾經(jīng)讓人口舌生津的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將它們從自己的日常菜單中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富含營養(yǎng)的健康餐。她精心挑選每一種食材,確保它們能夠為自己的身體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以維持血液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在運動健身方面,她更是堅持不懈。無論是清晨那帶著露珠的慢跑,還是夜晚在柔和燈光下的瑜伽練習,她從不隨意間斷。她迎著晨曦的第一縷陽光,邁著輕快的步伐,在公園的小徑上奔跑,感受著汗水從額頭滑落的暢快;她在夜晚靜謐的氛圍中,舒展著身體,通過瑜伽的各種體式,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與舒緩。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生命的尊重與負責。
2023年,在北京陸道培醫(yī)院,有一個年僅16歲的女孩正被急性髓系白血病這一無情的病魔狠狠地折磨。女孩的病情萬分危急,急需輸血維持生命。暴曉燕接到求助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wù),匆忙趕往醫(yī)院。
當時,女孩已經(jīng)進倉等待移植手術(shù),然而由于紅細胞未達到標準,無法順利進行手術(shù),需要輸血調(diào)整身體的各項機能。而具體需要輸多少血,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這無疑就像一場與死神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拔河比賽,每一滴血,都關(guān)系著女孩能否最終贏得這場與死神的較量。
暴曉燕心急如焚,深知時間就是生命,容不得有分秒的耽擱。于是,她通過各大微信群,緊急召喚全國同血型的志愿者。讓她感動不已的是,消息一經(jīng)發(fā)出,真的是一呼百應(yīng),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紛紛響應(yīng)號召,放下手頭的工作,不顧路途的遙遠,自掏腰包乘飛機、坐高鐵,甚至有人連夜駕車趕來北京為女孩獻血。
在這場愛心接力中,沒有一個人抱怨路途的遙遠,沒有一個人退縮于困難面前。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共同的、無比堅定的目標:讓女孩活下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么叫作無私的愛,什么叫作對生命的敬畏。直到女孩移植成功,這場驚心動魄的接力才畫上圓滿的句號。
每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都讓暴曉燕熱淚盈眶。她深深地明白,在與死神博弈中,愛是最強大的武器。它能夠跨越地域的限制,能夠沖破困難的阻礙,能夠?qū)o數(shù)顆善良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拯救生命而共同努力。
暴曉燕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許并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她有著自己的工作,在國藥集團工業(yè)有限公司擔任辦公室負責人,每天也會面臨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zhàn),需要像每一個平凡上班族一樣,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務(wù)。然而,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
暴曉燕深知稀有血型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她也經(jīng)常聽到許多“熊貓俠”的家人也是稀有血型,并一起志愿獻血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溫暖的火種,點燃她心中的另一個想法。她開始不斷向家人和親戚們講述稀有血型的緊缺性和相關(guān)獻血知識。
每次獻血后,她都會興致勃勃地跟親人們描述救助不同患者的故事。她總是感慨地說:“每當想到是自己的血液讓一個個患者重獲健康或生命,讓一個個家庭脫離痛苦,就更加堅定了我無償獻血的決心,用可再生的血換取不可再生的生命,太值得了!”她的話語,如同一股股暖流,緩緩地流淌進親人們的心田,讓他們深受感動。
經(jīng)過血型檢測,暴曉燕居住在北京、山西、湖北三地的五位親人都是稀有血型,這些親人在暴曉燕的影響下,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加入當?shù)氐南∮醒椭驹刚攉I血救助隊伍,并多次獻血救人。他們以實際行動發(fā)揚暴曉燕的奉獻精神,為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暴曉燕是中國稀有血型聯(lián)盟的志愿者、北京市紅十字稀有血型愛心之家志愿者、順義區(qū)紅十字會理事會理事、順義區(qū)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獻血18年來,暴曉燕義務(wù)捐獻Rh陰性血20余次,累計6000多毫升,而且她的奉獻仍在繼續(xù)。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她面臨過無數(shù)次誘惑和考驗。由于她的血型極為珍貴,多次在現(xiàn)場獻血并幫助患者聯(lián)系其他稀有血獻血者,患者或家屬都被她的善舉深深感動,常常會提出要以豐厚的金錢作為感謝。然而,她每次都會婉言謝絕。
在她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為金錢和回報,而是出于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每一滴血,都是她送給患者的禮物,這份禮物是無價的,它承載著生命的希望,是對患者及其家人的關(guān)愛與祝福。她堅守著自己的初心,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始終如一地在這條奉獻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行。2024年11月12日,暴曉燕入選中央精神文明建設(shè)辦公室評選的2024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實至名歸。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