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晉江之畔的一個村莊里,有一家豆腐店。店主名叫張厚實,夫妻年過半百才生了一個兒子,為了給兒子取個吉祥的名字,倆人到關(guān)帝廟燒香;根據(jù)神明圣諭,此子命中欠“火”與“土”,因此將其子取名叫“火土”。
晉江之水日夜流淌,小火土長成了少年郎。老夫妻為他討了個媳婦,這媳婦名叫李善娘??上埨戏蚱奚形幢У脤O子,就相繼去世了,這家豆腐店就由火土來繼承。誰知火土卻對賭博津津樂道,任憑善娘苦口婆心地勸說,他都不思悔改。不久,不但連豆腐店的本錢賭光了,甚至還把善娘給賣掉了。善娘走后,火土越賭越入迷,最后把唯一的一間房屋也賭掉了,從此淪落為無家可歸的乞丐。
一天,火土討飯到了一個陌生地方,只見一家老員外在為他的“老來子”做周歲,眾人賀喜,門庭若市,他的續(xù)弦夫人就是善娘。原來,善娘離開火土之后,被他買來做了一房小妾。
這天,善娘正站在門口的石階上,對外來的盲人、乞丐行善施舍……當火土伸手乞討時,發(fā)現(xiàn)這位貴夫人就是自己從前的妻子,便羞愧難當,回身欲走。這時,善娘也認出他來,急忙派人把他請到灶房。善娘看見火土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不由得淚濕衣襟。她特地為火土煮了一碗“豆干米湯”,因為她知道這是他過去最愛吃的。當善娘將煮好的點心送到自己面前時,火土止不住熱淚滴入碗內(nèi)。善娘見此情景,心里難過。她回房取出白銀四十兩,贈給火土并再三叮囑:“這銀子,你切莫再去賭博了,把它拿去做點小本生意吧!”
閩南有句俗語:換門窗易,換腸肚難?;鹜劣肿哌M了賭場。誰料火土又輸了。當賭棍們要從火土桌前拿走銀子時,火土的眼前浮現(xiàn)出善娘臨別前對他說的話,他下意識緊捂住銀子,哀號道:“這銀子,你們不能拿去呀!它是我做生意的本錢?。 辟€棍們你一拳我一腳地把火土打翻在地。可憐火土被打得遍體鱗傷,雙眼也被弄瞎了。
火土成了瞎眼乞丐,他一手執(zhí)著一根竹拐杖,一手端著一只破碗,四處乞討。
有一天,火土又從善娘的庭院門口經(jīng)過,恰巧被善娘看見了,她又領著火土來到灶房,并再煮了一碗“豆干米湯”給他吃。沒想到火土一吃點心,馬上明白這位他看不見的好心人就是贈他銀兩的前妻。他感到無地自容,順手摸到爐灶的一角,便把頭用力撞去,頃刻身亡。
善娘扶起前夫的尸體,哀哭無聲:她知道,一旦尸體被人發(fā)現(xiàn),事情將不可收拾。于是,她心生一計,急忙把火土的尸體埋葬在爐灶膛內(nèi)。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善娘就在灶頭上貼了一張紅紙,紙上寫著“灶君司命”?!霸睢保鋵嵕褪怯伞盎鹜痢倍趾铣?;“君”,則是表示“夫君”的意思。
正當善娘在祭祀前夫亡靈之時,老員外突然闖入。他看見灶頭擺設著供品,便奇異地問:“夫人,你這是在做什么呀?”
“我在求‘灶君公’保佑咱家香火不斷,人丁興旺呢!”善娘強裝笑顏,掩飾地回答。
“真的?那就多燒些金紙吧!”老員外信以為真。村里的人看見老員外自從娶了續(xù)弦夫人后,家業(yè)日興,都說是供奉“灶王爺”的結(jié)果。
從那以后,村里家家戶戶都開始效法,供奉起“灶神”來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灶君”便成為民間灶頭的供奉之神。更有趣的是,在閩南僑鄉(xiāng)至今還有這樣一種風俗:有的妻子在丈夫出洋謀生之前,總愛包一點“灶心土”讓他帶去。據(jù)說,一來是做妻子的擔憂自己的丈夫在外賭博;二來是希望僑居海外的丈夫每當看見“灶心土”就會思念久別的故鄉(xiāng)和親人哩!
講述者:祁秀珍
搜集整理者:曾煥成
流傳地區(qū):泉州一帶
選自《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傳說·福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