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是教育轉型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基礎。作為首批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qū),長沙市積極探索基礎教育高品質發(fā)展的新路徑,通過智慧校園建設,推進智慧“五育”,優(yōu)化教育治理,運用大數據驅動教學管評測研全方位變革,引領區(qū)域教育邁向智能化新時代。
近三年,全市累計投入近3 億元,建設“未來學?!?03 所、智慧教室2500 多間,156 所試點學校常態(tài)化開展交互式、沉浸式教學,推動交互式多媒體覆蓋率達99.72%。
在長沙市,科技與教育的結合,正使智慧教育逐漸變?yōu)楝F實。
智慧“五育”支撐學生全面發(fā)展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長沙市堅持“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基、美育為要、勞動為本”育人方向,常態(tài)開展智慧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支撐。
智慧德育方面,該市創(chuàng)新“云思政”,打造“有風景的思政課”,通過“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實現億級學習覆蓋,并設立在線家長學校,促進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同時,積極開發(fā)湖湘紅色文化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將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相融合,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核心,集終端、應用系統(tǒng)、平臺、內容于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
2023 年秋季學期,芙蓉區(qū)啟動面向全區(qū)中小學校的智能化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對學生的肺活量、坐位體前屈、跳繩等多項體質指標進行全面、實時的監(jiān)測與數據采集。數據即時上傳至云端數據庫,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分析并生成優(yōu)秀率、良好率、合格率等關鍵指標。
智能設備的引入,極大提升了體質測試的效率與容量。“肺活量測試可容納10 至20 人同時進行;長跑測試中,20 至60 人可同步起跑,設備自動記圈計時;仰臥起坐測試,更是能同時容納30 人進行測試……”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智能設備應用后,在校人數超2000 人的學校,一個工作日便能完成全部體測。
長沙歷來高度重視美育工作的推進與發(fā)展,在智慧美育上更是精益求精,支撐學生個性化的美育需求。
2021 年建成開學的仰天湖實驗學校,從辦學初便確立了以“場景優(yōu)化、課程融合、智慧賦能”為路徑的全景式智慧美育架構,讓每一個空間成為美育的載體、每一門課程滲透美育的思想、每一個平臺助力學生美育素養(yǎng)的提升。
依托未來學校創(chuàng)建,該校引進數智技術融合學科教學,豐富孩子們的審美體驗。在學校美創(chuàng)中心,超星閱讀機上的3000 本繪本故事、1500 個動畫片、2000 本名著,成為孩子們學習創(chuàng)作的最好幫手;AI 機器人、VR 虛擬現實軟件,能讓孩子們隨時身臨其境地去往世界各地;智慧美創(chuàng)儀,更是成為孩子們每天進行美創(chuàng)作品欣賞的快樂之源。
智能技術的植入,讓仰天湖實驗學校成為一個開放、自主的學習空間,校園的審美體驗無處不在。
在智慧勞動與社會實踐方面,開福區(qū)實驗小學積極拓展智慧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勞動熱情、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該校通過構建“云種植基地”這一創(chuàng)新載體,在校內搭建起視頻直錄播環(huán)境,并制作了豐富的勞動與植物生長過程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既能“遠程觀摩”,又能反復學習。
云種植基地的視頻采集設備,讓教師可以全程高清錄制勞動課程,從整體勞動場景到學生的操作細節(jié)都能實時展示。
智慧評價推動學校文化變革
在長沙市首屆中小學品質教育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中,長沙市芙蓉區(qū)楚怡學校的案例《創(chuàng)新“四自”智慧評價,激活學生成長動力》獲得長沙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十大典型案例。
2024 年11 月21 日至22 日,芙蓉區(qū)楚怡學校召開了各年級家長會,以期形成強有力的家校合作。在一年級會場,副校長賓斌向家長們介紹了“四自”學生綜合素質智慧評價體系,并對五維爭章體系的操作流程進行了詳細講解。
“楚怡‘自動、自學、自治、自立’校訓的育人內涵,在學生自主能動、自我約束、自我治理、自持自守的‘四自’智慧評價中體現,實現以評導學、以評促教和以評促管?!毙iL段成姬說,便捷的家校溝通、科學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正逐步從構想變?yōu)楝F實。
該校立足校情設計對應學生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實體卡片,在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同時,也能快速收集信息;經過改良后,評價標準更為細化,評價結果也能直觀呈現,但由于卡片材質不環(huán)保且攜帶不便,依然存在改進空間。
“后來我們?yōu)槊棵麑W生增配了綜合素質成長記錄本,明確了各年級學生綜合素質養(yǎng)成要點,深入細化評價體系中的每項評價標準。同時,學校還將學生評價工作實施情況納入班級常規(guī)評優(yōu)和教師月度績效考核,助推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朝著科學化、體系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辟e斌說。
如今,在該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智慧評價體系中,教師和家長通過數據及時了解孩子在班級的發(fā)展層級和方向,做到因材施教,為“雙減”政策在校級層面落實提供有效抓手。
雨花區(qū)育新小學則構建了小軍人“立德樹人”校本化實踐的數智賦能品德發(fā)展評價體系,開展綜合分析診斷,生成個體素養(yǎng)畫像、班級群體畫像和學校辦學畫像。通過迷彩少年晉級、電子商城兌換等激勵與改進手段,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fā)展。
學校根據學生品德發(fā)展評價體系,推進數字化評價平臺的使用,運用數據分析對學生進行更為精確和個性化的評價。采用移動智聯設備、AI 設備,包括電腦、手機、平板客戶端的軟件系統(tǒng)和微信小程序,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綜合能力進行全要素采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長沙研發(fā)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tǒng),并依托“人人通”將綜合素質評價與勞動和社會實踐、體質健康和在線學習等28 個系統(tǒng)有效對接,伴隨式采集學生成長過程性數據,以及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等多主體評價的大數據,實現了寫實記錄、整理遴選、自評互評、抽樣插標、公示審核全流程信息化,智能生成學生數字畫像,支撐中小學開展一體化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實現了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智能化、常態(tài)化實施。
數據建模優(yōu)化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以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精準量化學生學業(yè)成長、教師教學效能、學校發(fā)展增量,科學量化不同層次學校的進步與努力,激發(fā)學校辦學活力。
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
作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長沙主動順應教育數字化轉型,緊扣全市教師隊伍建設實際,積極探索路徑,強化重點突破,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
湖南湘江新區(qū)各校開展基于大數據精準教學的精“智”課堂常態(tài)化備課、授課,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一體化全場景教學應用。附中博才中學利用智學網輔助教師進行質量分析,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開展教學分析與過程性評價,助力教師聚焦課堂講評重點,驅動精準教學以促進大規(guī)模因材施教落地,提高教學質量。
博才咸嘉小學、岳麓二小校聯體構建的“五環(huán)五維混合式智能研修”模式,人機協(xié)同互動,涵蓋從學情精準分析、教學設計優(yōu)化、課堂高效教學、課后輔導強化到教學評價完善的全流程優(yōu)化,顯著提升教師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雷鋒新城實驗小學的智能備課系統(tǒng)為教師減負,教師利用AI系統(tǒng)搜索教學資源,生成多媒體素材,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定制生成特色課件,整合資源,提升備課效率,節(jié)省大量時間和精力。
湘江新區(qū)還積極為學校搭建交流、學習支架,探索和實踐“1+3+4+N”的規(guī)?;悄苎行弈J?,讓校際教師能夠共享優(yōu)質資源,共同開展研修活動,深度融合AI 技術,獲得豐富教學工具和精準分析,實現人機共教、協(xié)同的共生思維,推動教育從傳統(tǒng)經驗向數據循證轉型。
作為長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發(fā)展試點校,開福區(qū)清湘小學以集團辦學理念為引領建構頂層設計,聚焦教師隊伍成長的關鍵問題,從基礎保障、分層培訓、教研管理、智慧課堂、智慧研訓、多元評價等多個方面著手,逐步探索出“一核·三維·六步”智慧研訓模式,為集團教師隊伍成長賦能。
集團各校教師利用智課系統(tǒng),通過智能技術自動采集與分析課堂上師生教與學過程,可視化呈現課堂教學行為數據,完成基于量化分析的實證教研與基于人工觀察的經驗教研的人機深度融合,推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
為落實湖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長沙市設立幫扶大湘西名師工作站10 個、網絡聯校100 所,為大湘西學校培養(yǎng)骨干教師1040人;城區(qū)132 所優(yōu)質學校作為網絡聯校主校,對全市所有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開通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實現城鄉(xiāng)教師同步教學教研,有效化解農村優(yōu)質資源缺乏、結構性缺編等問題;全市各集團學校均依托智能研修平臺,整合資源,同步開展跨學校的研訓活動,探索了一批有特色的校際幫扶模式,助力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師發(fā)展。
“未來,我們將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迭代升級長沙智慧教育云平臺,推動教育全要素、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為實現區(qū)域基礎教育高品質發(fā)展開辟新賽道、增添新動能。”長沙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