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找工作,氣死你們!”
2023年春天,小程媽媽來找我咨詢時一臉憔悴,一坐下就哭了起來:“王老師,我家孩子小程,從小學到高中都很乖,成績不錯,也聽話,一直是我們的驕傲。可他大學畢業(yè)已經近一年了,現(xiàn)在天天把自己關在家里,除了打游戲就是睡覺,不找工作,不出門,不跟外界接觸,也不跟我們交流!怎么辦啊?”
聽了她的講述,我慢慢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小程的老家在一個偏遠山區(qū),父母都是農民。他學習一直不錯,高考成績也挺好,上個211大學沒有問題,但家人勸他報本省一所大學的醫(yī)學專業(yè),說將來好就業(yè)。最終,他遂了家人的愿。家人都很滿意,把他當成家里的驕傲,親朋好友也都夸他有出息。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他本科畢業(yè)后既不考研,也不找工作,就待在家里啥事也不干。問他為啥不找工作,他就一句話:“我就不找工作,氣死你們!”他的父母氣得眼淚直流,好話說盡,還找遍親戚朋友勸他,都無濟于事。
我敏感地捕捉到一句話,就是小程不找工作的原因:“我就不找工作,氣死你們!”于是問小程媽媽:“孩子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小程媽媽抹了一把眼淚:“可能是對他爸不滿吧。”我又問:“那你能說說孩子對他爸哪些方面不滿嗎?”
“這孩子性格有點兒內向,不太愛說話。他爸脾氣比較暴躁,在家里什么都是說一不二。我聽孩子說,他考大學的時候想報物理系,但他爸覺得醫(yī)生是社會上比較熱門的職業(yè),就一定要他學醫(yī)。他上大學期間一直抱怨不該報這個專業(yè),對他爸非常生氣。他現(xiàn)在整天對他爸橫眉冷眼,也不跟他爸說話。”
聽到這里,我心里大致有數(shù)了,大學生畢業(yè)后不找工作,一般有這些原因:一、專業(yè)不好,找工作經常碰壁,不愿再承受碰壁的挫敗感,干脆不去找工作;二、情緒問題,比如長期抑郁、焦慮,不愿行動;三、性格問題,因為膽小懦弱或家人溺愛,不敢或不愿面對現(xiàn)實和困難;四、對家長心存怨恨,用不工作來報復家長。
根據(jù)小程媽媽的描述,小程不找工作很顯然是第四個原因所致。我打算跟小程聊聊。
“他想控制我的人生,我就是要讓他失望、絕望!”
小程第一次來到咨詢室時,總是低著頭,對我愛答不理的,只偶爾抬頭瞥我一眼。我嘗試運用心理咨詢的訪談技術,讓他一點點消除對我的對抗情緒。
當我讓小程談談不想找工作的原因時,他忽然抬頭恨恨地說:“我恨他!”我心里一緊:“你說的他,是誰?”"他并不正面回答:“還能有誰?”我微笑著問他:“是你爸嗎?”"他很堅定:“就是他!”
我問他為什么恨他爸,他生氣地說:“我并不想學醫(yī),他非逼著我學。我感覺我的人生被他控制了,什么都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既然這樣,那我也不會按照他的選擇去工作!我就要讓他難受,讓他控制不了我!”
“你覺得你的人生是被你父親控制的,所以你很生氣,那你能詳細談談他是怎么控制你的人生嗎?”
我這句話一下子打開了小程的話匣子。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來:“他是一個專制的暴君,什么都讓我按照他的要求來,不準我有一點兒自己的想法。小學六年級時,有一次考試,我成績下滑了一點兒,他對我一頓臭罵,還逼著我把我心愛的口琴砸了。我氣得要死,又反抗不了,那天晚上哭到半夜,一整晚都沒有睡著!”
“還有嗎?”我追問。
“我考上縣一高的時候,我媽很高興,給我買了一部很便宜的手機。別的同學很早就有手機了,而我是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手機,所以愛不釋手。當時學校不讓帶手機,但我還是沒忍住把手機偷偷帶到了學校。他知道后就打電話向老師告狀,結果我的手機被老師搜出來沒收了。我更恨他了,當時就想,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你越想讓我學習我就越不學習!之后,我的成績一直下滑。他越生氣我就越高興。幾個月后,我媽勸我別跟自己的前途過不去,我也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才又把精力轉回到學習上?!?/p>
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小程一直用“他”來代替他爸。
“高考分數(shù)出來,我的成績還不錯,想報一個211大學的物理系。但是他對我說,我大伯是一個衛(wèi)生院的院長,我二爹是醫(yī)院的醫(yī)生,都很受人尊敬,讓我也報個醫(yī)學專業(yè),將來好就業(yè)。我不同意,他在我報志愿那天,特意從老家趕到學校,逼著我把第一志愿改成了醫(yī)學!大學前兩年,因為新鮮,我也沒覺得有什么。可到了第三年,我強烈感受到醫(yī)學生跟其他專業(yè)大學生的不同:我們的書太多了,要學的內容也太多,根本學不完!周六周日,別的系的同學都出去玩了,我們卻要趴在圖書館里看書學習,哪里都不能去。同樣是大學生,人家那么悠閑,我們卻那么忙碌;同樣是一個大學,人家的分數(shù)線比我們低好多,還只上4年,我們卻要上5年,太不公平了!這讓我更加恨他。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聽他的,感覺非常累。到了大學,我想著終于能輕松一點兒了,結果還是這么累!”
小程越說越激動,聲音也大了很多:“我的人生都被他操控著,完全不由自己,不能選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要受這么多的折磨,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意義?這都是他造成的,我恨死他了!”
“所以你現(xiàn)在不考研不找工作,就是要報復你爸,對嗎?”
“對!”小程斬釘截鐵地說,“他想控制我的人生,我就是要讓他失望、絕望!”
提醒家長:青春期孩子沒有逆反,不見得是件好事
聊到這里,我明白了小程不愿找工作的原因。我想給所有家長兩點提醒:
第一,青春期孩子沒有逆反,不見得是件好事。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一項重要的發(fā)展任務,就是需要形成真正的“自我同一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要通過自我探索,形成獨立的思想,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這時,家長如果過于專制或粗暴,把孩子的自我探索、獨立意識覺醒以及和家長的觀念沖突當成叛逆、不聽話而壓制,就會阻礙孩子的成長。孩子如果不能在青春期實現(xiàn)自我同一性的順利過渡,那么他一生都可能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可能在青年后期出現(xiàn)情緒爆發(fā)。小程就是這樣,一直在父親的壓制下學習生活,看起來很乖,但實際上,他不滿的情緒一直在積壓,到最后變成了對父親深深的怨恨。
第二,孩子長大了,家長要尊重他的選擇。
一些父母分不清和孩子的界限,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經常替孩子做選擇,看似為孩子好,其實孩子根本不領情。小程的經歷就印證了這一點。我經常聽到一些大學生說,人生有三大悲哀:讀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yè),找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娶(嫁)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對象。所以讓孩子不感到悲哀的第一條,就是讓他讀個感興趣的專業(yè)。父母可以給孩子的專業(yè)選擇提供資料和意見,但最終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針對小程的問題,我做了評估后,制訂了詳細的咨詢方案:
一、改變他的認知,讓他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讓他意識到,不是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他難受,而是他對這件事的看法造成了他的情緒。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通過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而讓自己的情緒好轉。
二、通過和小程父親談話,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放下父親的架子,真誠向小程道歉,并通過具體的行動化解小程對他的怨恨,讓父子倆實現(xiàn)和解。
三、增加小程的社會資源和支持,讓小程的爸媽、妹妹增加和他的互動;讓小程媽媽找到他的一個朋友,多找他聊天并帶他出去游玩;我還跟三個同事說好,多次以朋友順路的名義,在飯點前買菜到他家,一起做飯吃,讓他感受人情的溫暖,增強他的社會功能。
四、布置作業(yè),讓他平時多出去買買菜,飯后出去散散步,遇到熟人打個招呼。
通過這些措施和半年多的咨詢,小程的情緒逐漸好轉。2023年冬,小程媽媽給我說了一個好消息:王老師,太感謝您了,小程打算考研!
2024年年初,小程跟我報喜:“王老師,我已經考上研究生了,謝謝您!”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