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腹部超聲評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體檢的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檢測并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腹部超聲指標。根據肝纖維化程度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度組(20例)、中度組(34例)和重度組(16例)。比較3組患者臨床資料和腹部超聲指標。結果 兩組研究對象肝左葉及肝右葉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及脾臟厚度均高于對照組,肝臟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回聲細密增強、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管系走形欠清晰、模糊,中、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3組患者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重度組患者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脾臟厚度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重度組患者肝臟回聲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肝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管系走形模糊、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均Plt;0.05)。結論 腹部超聲可清晰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腹部超聲;乙肝肝硬化;肝纖維化程度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1.0119.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39
肝纖維化是肝炎向肝硬化轉變的一個中間階段,與肝硬化共同形成一個連續(xù)的疾病發(fā)展譜系,反映從細微變化至顯著病變的自然演變過程。肝硬化初期往往難以察覺,發(fā)現(xiàn)時可能已進展至晚期。該病進展緩慢,患者在疾病進展期間可能發(fā)生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及繼發(fā)性感染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1-2]。目前,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為肝臟穿刺活檢,但該檢查為有創(chuàng)檢查,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疼痛,且存在并發(fā)癥風險,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腹部超聲憑借其無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方便且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已成為肝臟疾病影像學檢查的優(yōu)先選擇[3]?;诖?,本研究探討腹部超聲評估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體檢的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50~68歲,平均年齡(59.32±6.35)歲;BMI 20~24 kg/m2,平均BMI(21.92±1.26)kg/m2。觀察組研究對象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50~69歲,平均年齡(59.51±6.42)歲;BMI 20~25 kg/m2,平均BMI(21.78±1.34)kg/m2。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根據肝纖維化程度[4]將觀察組患者分為輕度組(20例)、中度組(34例)和重度組(16例)。輕度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50~69歲,平均年齡(59.26±6.46)歲;病程6~12年,平均病程(8.38±1.62)年;BMI 20~25 kg/m2,平均BMI(21.69±1.56)kg/m2。中度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51~69歲,平均年齡(59.69±6.18)歲;病程7~12年,平均病程(8.52±1.26)年;BMI 20~25 kg/m2,平均BMI(21.82±1.29)kg/m2。重度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齡52~69歲,平均年齡(59.73±6.16)歲;病程6~12年,平均病程(8.29±1.83)年;BMI 20~24 kg/m2,平均BMI(22.02±1.03)kg/m2。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觀察組研究對象符合《肝硬化診治指南》[5]中乙肝肝硬化的診斷標準;⑵病程gt;6個月;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存在高血壓、心臟病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者;⑵存在脂肪肝等慢性肝病者;⑶存在惡性腫瘤者;⑷存在其他病毒性、藥物性、免疫性肝炎者;⑸存在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異常者;⑹合并認知、精神功能障礙者;⑺嚴重酗酒或藥物依賴者。
1.2 檢查方法 ⑴腹部超聲檢查:使用超聲診斷儀[通用電氣醫(yī)療系統(tǒng)(中國)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23061027,型號:LOGIQ E10s]進行腹部超聲檢查,該設備配備C5-2凸陣探頭,操作頻率設定在2~5 Hz?;颊呷∽髠扰P位,并抬起右上肢,觀察和記錄肝臟的形態(tài)特征、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脾臟厚度等,圖像掃描不清晰時可更換體位。腹部超聲檢查統(tǒng)一由影像學經驗豐富的副主任醫(yī)師完成。⑵腹部超聲評定肝纖維化標準[5],分為以下4類:①無肝纖維化。肝臟尺寸維持在正常范圍,表面光滑,下緣角清晰銳利,肝內血管結構清晰可辨,肝實質回聲均勻,脾臟大小正常。②輕度纖維化。肝臟尺寸正常,表面光滑無異常,下緣角保持銳利,但肝內血管走行略顯模糊,肝實質回聲有所增強,脾臟大小正常;③中度肝纖維化。肝臟大小適中,表面尚光滑,但存在肝實質回聲有所增強且質地有所變粗,分布不均勻且呈現(xiàn)條索狀,肝臟邊緣略顯不平整,肝內血管走行清晰度降低,脾臟大小仍維持正常;④重度肝纖維化。肝臟尺寸略有縮小,表面粗糙,肝實質回聲明顯增粗增強,分布不均勻,可能伴有結節(jié)形成,肝臟邊緣不規(guī)則,肝內血管末梢部分顯示不清,可能伴有脾臟腫大。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腹部超聲指標。⑵比較不同肝纖維化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腹部超聲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腹部超聲指標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的肝左葉及肝右葉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及脾臟厚度均高于對照組,肝臟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回聲細密增強、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管系走形欠清晰、模糊,中、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不同肝纖維化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腹部超聲指標比較 3組患者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重度組患者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脾臟厚度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重度組患者肝臟回聲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肝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管系走形模糊、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3 討論
肝纖維化作為慢性肝病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是機體肝組織受損后啟動的病理性修復機制[6-7]。腹部超聲檢查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方式,不僅能直觀顯示肝纖維化程度,還能觀測與肝纖維化緊密相關的其他指標,如門靜脈、脾靜脈寬度、脾臟大小及是否存在腹腔積液等,從而能夠全面地評估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及脾臟厚度均高于對照組,且肝臟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回聲細密增強、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管系走形欠清晰、模糊,中、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發(fā)生肝纖維化時,其腹部超聲可表現(xiàn)為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增大,脾臟長度變長,脾臟厚度變厚;肝臟回聲細密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肝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管系走形不清晰、模糊,中、重度脂肪肝,伴腹腔積液。分析原因為,隨著肝纖維化的發(fā)生,乙肝肝硬化患者可出現(xiàn)肝臟體積縮小、邊緣不規(guī)則,肝表面甚至出現(xiàn)鋸齒狀,這標志肝實質內部的廣泛纖維化及再生結節(jié)形成。在血流動力學的改變上,除已觀察到的門靜脈及脾靜脈內徑增大外,還可能伴隨門靜脈血流速度減緩及血流方向改變(如門靜脈逆流)等征象,這些均是由于肝內血管網絡重構、門靜脈高壓形成所導致。同時,脾臟作為門靜脈系統(tǒng)的關鍵組成部分,其體積異常不僅可反映門靜脈高壓所致的脾功能亢進,也可反映與脾動脈血流灌注減少有關。本研究進一步觀察肝臟內部回聲,發(fā)現(xiàn)肝實質回聲更不均勻,出現(xiàn)更多的低回聲或無回聲區(qū),這些區(qū)域可反映纖維化間隔、再生結節(jié)或壞死灶。此外,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重度脂肪肝可能加劇超聲圖像的復雜性和解讀難度,但通過調整超聲儀器的設置和仔細分析,仍可區(qū)分肝硬化合并纖維化改變。此外,腹腔積液作為肝硬化失代償期的常見并發(fā)癥,在超聲下表現(xiàn)為腹腔內的無回聲區(qū),其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預后。腹腔積液的出現(xiàn)不僅可加重患者的腹脹、呼吸困難等癥狀,還可能引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患者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重度組患者肝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脾臟長度、脾臟厚度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均高于輕度組,重度組患者肝臟回聲增強增粗、結節(jié)感、肝輪廓不光滑、呈駝峰狀、管系走形模糊、重度脂肪肝、腹腔積液占比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提示超聲圖像可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分析原因為,輕、中度肝纖維化患者肝臟超聲表現(xiàn)以回聲細密增強為主,肝輪廓雖略顯模糊但尚保持一定的平滑度,該階段管系走形雖受影響但仍可辨認,提示肝臟尚處于可逆性脂肪變性階段,若能及時干預,有望阻止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而重度肝纖維化患者的超聲圖像則呈現(xiàn)出更顯著的病理改變,肝臟回聲增強且增粗,伴隨結節(jié)樣改變,肝輪廓明顯不光滑,呈現(xiàn)出特征性的駝峰狀,管系走形變得極為模糊甚至難以辨認。此外,重度肝纖維化患者存在腹腔積液,這是肝功能嚴重受損、門靜脈高壓等晚期肝病征象的重要表現(xiàn)。這一系列超聲特征提示,乙肝肝硬化患者已從單純的脂肪沉積發(fā)展至肝臟結構破壞、功能受損的嚴重階段,需立即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以控制病情惡化,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1]。
綜上所述,腹部超聲可清晰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對于治療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錢建丹,趙鴻,王貴強.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的治療現(xiàn)狀[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1, 37(12): 2909-2913.
齊婧姝,胡旭東,劉成海.肝纖維化的逆轉機制[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22, 30(6): 577-582.
丁建民,龍磊,周洪雨,等.超聲造影肝臟影像報告與數據系統(tǒng)對高危人群肝細胞癌的風險預測[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20, 29(2): 138-142.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2019年)[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9, 27(9): 657-667.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硬化診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9, 27(11): 846-865.
陸倫根.重視肝纖維化的診斷和評估[J].實用肝臟病雜志, 2020, 23(3): 305-307.
張春霞,王亮,劉天府,等.基于肝活檢比較肝硬度值和血清學模型對慢性乙型肝炎獲得持續(xù)病毒學應答人群肝纖維化的診斷效能[J].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4, 50(3): 35-43.
王蓓,周娜,牟洋,馬媛媛,等.腹部超聲聯(lián)合血清甲胎蛋白、高爾基體蛋白73、γ-谷氨酰轉肽酶/血小板比值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的診斷價值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3, 23(5): 892-897.
李磊.探討超聲檢查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纖維化程度診斷的價值[J/CD].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3): 133, 136.
耿芳徑,王婷.腹部超聲彈性成像對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纖維化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23, 7(2): 152-154.
馬世河,劉文艷,陳沖,等.血清GP73水平聯(lián)合腹部超聲檢查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的評估價值[J].山東醫(yī)藥, 2022, 62(1):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