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人
雜食動物
聽一位前輩說,重慶有所謂刨豬湯。殺倒一頭豬,做出一席面來。粉蒸肉、回鍋肉、炒豬肝,還有一大鍋湯。說,區(qū)縣有個親戚,是刨豬湯好手。每年殺豬不算,還細(xì)細(xì)切分:三線肉用來炒回鍋肉,香糯脆;肥膘肉拿來做粉蒸肉,入口化。哪些肉適合用來做燒白,配芽菜;哪些肉適合用來做酥肉,酥脆香;哪些肉拿來做脆哨,哪些肉用來做血旺;紅油豬耳豬拱嘴,蹄花煮湯爛豬頭,都給你分得清清楚楚。甚至豬肝怎么切才炒得滑嫩,回鍋肉怎么片才薄透,都是功夫。
這位前輩說:回鍋肉回鍋肉,是祭肉回鍋。祭肉白煮,就看刀工。供完了,回鍋炒紅。既對祖輩盡孝,又好吃。
別處的邊角料,在川渝可能是寶。如今的夫妻肺片——據(jù)說一度叫做廢片,因?yàn)槎际沁吔橇希际强坷蔽?,化腐朽為神奇。各色重慶火鍋里,率多如此:比如腦花做得好的,都是先用酒蔥姜外配自家秘制醬料,好生腌過,然后燙出來,不失柔滑香軟之味。火鍋涮的胗花——當(dāng)?shù)刈x作郡花——會將雞胗鴨胗切出花狀,再醬油姜蒜腌過,所以越涮越有味。說來說去,還是找到合適的食材,將之做出獨(dú)特的口感,加以微妙調(diào)味。對調(diào)味高手而言,味道可以調(diào),而承載味道獨(dú)一無二的,是口感。
想想蘇軾是四川人。東坡肉,也算是川渝與江浙的完美聯(lián)動了。
浙江、廣東、福建、四川都有扣肉(四川曰燒白),說來無非一個字:蒸。水氣氤氳,肉融脂化,浙江再加霉干菜,與肉的油脂相得益彰,終于達(dá)成完美化學(xué)反應(yīng),入口即化,甜香酥人。蘇式紅燒肉就是n8gwS9tD4J3qc5j/rFxKIQ==多水純燉慢熬,一如蘇軾對付豬肉的訣竅:“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薄胂胩K軾是四川人。東坡肉,也算是川渝與江浙的完美聯(lián)動了。
這位前輩說,刨豬湯的蒸肉,常會加芽菜:香。他收錢不多,但每家很默契地額外給他送點(diǎn)肉,讓他做香腸臘肉——回頭大家都樂意花點(diǎn)錢,買他的香腸吃。有人試圖仿他做的香腸,他看了看,說,不是自家做的——自家做的不這樣。別人問怎么看出來,他不多說,只自己灌的香腸切了一薄片:飽滿緊湊。仿造的香腸,切一薄片,就散了。
他會做豬腸旺湯,只一點(diǎn)白胡椒一點(diǎn)鹽,別無他物,也能做出鮮美韌脆的湯來。按他說法,訣竅是選同一只豬身上的腸和血,再便是豬腸油不可去盡——去是要去一點(diǎn)的,不然太膩;但去得太盡,大腸沒口感;處理出來的豬腸油,恰好讓湯更膏腴。那是他的不傳之秘了。
按說他一頭豬物盡其用,鄰里親友都愛,多少家過年就指望他。但有不愛吃肉的人矯情,說他殺豬殺得細(xì),真是殺生無情,嘖嘖嘖。他聽了也不氣,只說:他不殺豬,總也有人殺豬。鄰居親友們一起奮起說:對?。e人殺豬殺得粗,好邊角料都浪費(fèi)了,殺出來只夠八個人吃;他殺豬細(xì),物盡其用,夠十個人吃,那就能少殺幾頭豬——這是大功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