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護地茄瓜類蔬菜要實現高產穩(wěn)產,確保栽培效益,必須把落實好各項促花保果技術作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紹了當前生產中常用的冬季保護地茄瓜類蔬菜的促花保果技術,以期廣大種植戶參考借鑒。
一、促花技術
對于茄果類蔬菜來說,沒有花芽分化,也就沒有其后的花朵和果實,因此促花也就是要采取多種技術措施來保證花芽的正常分化。
1、茄果類蔬菜花芽分化的過程及意義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莖生長點由分生出葉片、腋芽轉變?yōu)榉只龌ㄐ蚧蚧ǘ涞倪^程。茄、果類蔬菜的花芽分化直接影響到果實的數量和質量。番茄在2—3片真葉,茄子、辣椒在3—4片真葉展開時為其花芽分化期。以番茄為例,其花芽分化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其植株開始積累花芽分化所需要的物質是在其種子萌發(fā)后兩片子葉出土展開時,通常情況下其2—7片真葉時分化1—3穗花,8—11片葉分化第4—6穗花,12片葉子時分化7層以上的花穗。在同一花穗相鄰兩個花芽分化一般有2—3天的時間間隔。
對于茄瓜類蔬菜來說,雌花為其結實的基礎,沒有雌花,植株就不能結實,如果雌花較少,就很難取得高產。以黃瓜為例,花芽在其幼苗期即開始分化,一般的早熟品種在發(fā)芽后的第12天、第一片真葉展開時,主枝已開始花芽分化,發(fā)芽后40天、具有6片真葉時已具有10—14個雌花花芽。黃瓜花芽分化初期為兩性花,后由于條件的變化才有雌雄之別,如果條件有利于雌花發(fā)育,雄蕊退化而發(fā)育為雌花,反之亦然。由此可見,苗期雌花分化的數量即為黃瓜前期產量的基礎。
2、影響冬季茄瓜類蔬菜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
花芽分化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是溫度、光照以及養(yǎng)分狀況等。冬季保護地內如果溫度較低,光照較弱,再加上營養(yǎng)匱乏,茄瓜類蔬菜的花芽分化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較易出現諸如雌花較少且小、畸形花較多等多種問題。
①溫度:適宜大多數蔬菜生長發(fā)育的溫度范圍是15—32℃,一旦溫度超過35℃或低于12℃對于保護地蔬菜來說就是逆境,例如,保溫過度(白天溫度達35℃以上,夜溫高于18℃),會直接導致花芽不能正常分化、授粉受精差,還能使蔬菜植株因呼吸作用過旺而過度消耗有機營養(yǎng),導致其營養(yǎng)生長過盛而發(fā)生旺長,影響花芽分化的正常進行和坐果;而在低溫條件下,蔬菜植株生長受到抑制,生長發(fā)育遲緩,花芽分化較晚,著花節(jié)位較高,尤其遇到夜溫過低(低于12℃)時,就會使花芽分化不良,很容易出現畸形花,更易結出菊形果和蟠桃果等畸形果,還有可能導致花開放后逐漸變黃脫落,落花率高,即便勉強坐住果,但果實膨大也往往比較緩慢。
②光照: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都會影響花芽的分化。仍以番茄為例,其為喜光蔬菜,在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這樣才能使花芽分化較早,花序的著生節(jié)位也較低,且不容易落花。反之,如果光照較弱,則花芽分化出現延遲,往往造成第一花序著生節(jié)位較高而且容易落花。再以茄子為例,其為長日照作物,日照時間愈長,其生育就愈旺盛健壯,花芽分化較早,花芽質量較好,開花期提前,產量較高。反之,如果日照時數不夠,就會導致其生長發(fā)育不良,長勢弱,花芽分化延后且落花較多,果實發(fā)育不良,最終影響產量。
③養(yǎng)分:在茄瓜類蔬菜的花芽分化期間,若其植株的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不平衡,植株長勢過旺或過弱都會造成花芽分化因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而不能正常進行,其后會出現落花和落果現象,即便能坐住果,其果實也往往難以正常發(fā)育膨大;此外,在花芽分化的過程中,缺素也是導致花器發(fā)育不良、落花落果增多和出現畸形花的主要原因,比如,磷素可調節(jié)開花的整齊度,能促進種子和果實發(fā)育;鎂素是光合作用必需的重要元素,決定了植株有機營養(yǎng)的豐缺;花芽分化前缺氮和磷,會導致花芽分化晚,開花節(jié)位高,營養(yǎng)不良,而如果缺硼和缺鈣就會產生短柱花等。
④濕度:茄果類蔬菜花芽分化還需要適宜的濕度(60%—85%),相關實驗表明,棚內如果濕度過高(超過85%),花藥即不易開裂,花粉、柱頭的活性也會隨之降低,進而影響正常的授粉和受精。
3、促進花芽正常分化的主要技術措施
①溫度管理:在茄瓜類蔬菜的整個生育時期,開花坐果期對溫度的反應最為敏感,所以,要保證花芽正常分化和提高坐果率,必須注意冬季棚室內的溫度調控,通常白天溫度宜控制在20—30℃之間,夜間溫度須控制在13—15℃之間。由于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后光照較強,所以棚內的溫度也較高,可適當拉大放風口或延長放風時間適當降低棚內的溫度;調控夜間溫度,可酌情將保溫被和草簾等覆蓋物晚拉早放,傍晚放保溫被或草簾不能以時間為準,而是以溫度為準,以保證夜間溫度不低于15℃。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遇到低溫寒流時,可點燃大棚專用增溫塊等臨時加溫增溫,平時可通過采取加厚棚室后墻、設置套棚膜和加蓋浮膜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溫性。
②光照管理:選用防塵性好的棚膜,這樣的棚膜透光性較好,平時還要注意經常清潔棚膜,以保持其較高的透光率,平時注意及時摘除蔬菜植株下部的已經失去功能的老、病(蟲)、黃葉,也可提高田間下部的透光。在連陰天期間,可通過張掛反光幕、安裝補光燈等措施增加光照,但必須引起種植戶注意的是,反光幕切不可貼著后墻懸掛,以免反射光照射不到蔬菜植株上,也不可將整個后墻都懸掛反光幕,以防降低后墻的儲熱量,影響夜溫,最好設置成活動的,能形成自然下垂或稍向棚里面傾斜的幕布。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補光燈,但補光燈需要根據蔬菜生長高度進行靈活的調整,通常情況下照射范圍大的補光燈距離蔬菜較遠,高度保持在距生長點1.5—2m左右的距離,照射范圍較小的補光燈一般安裝在蔬菜生長點上方0.5—1.5m的距離。安裝補光燈的時候最好使用滑輪吊裝,以方便調整距離。補光時間也需要根據蔬菜對光照強度的需求來靈活調整。如黃瓜在短日照條件下有利于雌花分化,所以在光照強度比較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光,從而提高光合作用提高產量。但要注意不要無限延長光照長度,以防影響開花坐果。
③濕度管理:為保證花芽分化的正常進行,必須加強濕度管理,冬季保護地主要是注意防止?jié)穸冗^高,建議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蔬菜種植行內鋪設地膜,但地膜要起拱,這樣澆水時,水就在膜下流動,不會增加棚內空氣濕度;二是在操作行選擇覆蓋一些透氣性好且有吸濕作用。例如稻殼、稻草和鋸末等材料,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還能起到吸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還能防止因種植戶在操作行內進行整枝打杈、施藥防治病蟲害和摘取果實等各種農事操作時,因來往踩踏而導致土壤板結影響其透氣性,而且在其后蔬菜換茬耕翻土壤時,可以直接將這些覆蓋物翻到土壤中還田,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三是施藥防治病蟲害時,盡量選擇粉塵劑和煙霧劑,避免選用須兌水稀釋才能施用的乳油、可濕性粉劑和水分散粒劑等劑型農藥。
④保證養(yǎng)分供應:蔬菜進入開花坐果期后,除需施用普通水溶肥外,還要注意施用鈣、鎂及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必須確保蔬菜植株得到充足均衡的營養(yǎng)。特別是在花芽發(fā)育、開花及幼果膨大等關鍵時段,要注重鈣、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堅持“花前補硼,花后補鈣”,即開花前7—10天噴施硼肥,花后5—7天噴灑鈣肥。特別需要廣大種植戶注意的是,一部分棚室土壤缺硼,大多是因土壤過于干旱植株根系吸肥能力受限造成的,因此,即便在冬季,也不宜控水時間太久,不能使土壤過度干旱,最好全程使用含硼的有機水溶肥。此外,進入花期還須根外施用海藻酸類、甲殼素類和氨基酸類葉面肥,有利于花芽分化,這是因為這些肥料中富含利于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和礦物質元素,經常施用對于優(yōu)質花芽的形成,避免過度分化形成帶狀扁形花、短柱頭長萼片的畸形花等,以及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實現高產優(yōu)質均有顯著效果。
二、保果技術
1、及時摘除畸形花、果
畸形花往往會發(fā)育成畸形果,因此,發(fā)現畸形花后必須及時摘除,通常在點花后幼果剛長出來時,如果仔細觀察,很多畸形果就可以被發(fā)現,要做到早發(fā)現早摘除。若未能及時摘掉,就會造成其與正常果相互爭奪營養(yǎng),出現畸形果長不好、正常果長不大的現象。因此,要注重及時去掉各類畸形花、畸形果,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即便前期畸形果較多,也要果斷摘除,以防止下部畸形果消耗營養(yǎng),此后注意加強管理,充足均衡供給水肥,促進蔬菜植株健壯生長,在此基礎上,上部果穗可以酌情多留果,可一穗留果5—6個,促進果實提早膨大,確保后期產量。
2、科學點(蘸)花
要以把握好點花藥的濃度為重點,這是因為,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溫度、不同的蔬菜品種,點(蘸)花藥的濃度也不一樣,即便是相同的濃度,點(蘸)花時間不一樣,點(蘸)花的效果亦不一樣。在進行正常的點(蘸)花時,首先必須注意棚內的溫度。例如:2.5%的防落素在不同氣溫下的稀釋比例如下:當氣溫為20℃時,一支防落素需兌水0.5公斤;若氣溫升至25℃,則需兌水0.75至0.9公斤;而當氣溫達到30℃時,需要兌水1至1.25公斤。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點(蘸)花藥,其濃度要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反之亦然),既要避免藥劑濃度過高而形成僵果、畸形果,還須注意濃度過低而起不到應有的?;ㄐЧ?/p>
3、合理留果防止早衰
在蔬菜進入結果期后,須根據植株的長勢情況來決定留果的多少。以番茄為例,在其長勢正常的情況下,第一穗果由于等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其個頭往往較大,但如果留果比較多,就會發(fā)生“墜棵”現象而影響上部坐果,因此,第一穗果實通常應留3個;從第二穗到第五穗各留4個果實較為合適,這樣留果既能保證下部果實正常生長,又不會影響上部果實的生長膨大;第六、七穗建議留5個果,這是因為下部果實開始采摘時,第六、七穗果則正處于膨果期,這樣隨著植株上番茄果實的減少,其葉片此時制造和根系吸收的營養(yǎng)也完全可以滿足第六、七穗果的需要。如果植株有旺長跡象,第一穗果實建議多留1—2個,即4—5個,主要是為了以果“壓”旺,在此基礎上,第二穗留果時再看長勢留3—4個果實,其后如果長勢正常,后面幾穗果實即可正常留取;對于植株長勢較弱的植株,因其此前積累的養(yǎng)分不夠充足,所以就難以滿足其花果正常發(fā)育的需要,基于此,點花留果既要輕、少,第一穗果還應酌情減少留果數量;對于長勢很弱的植株,建議將第一穗花完全摘除以抑制生殖生長“養(yǎng)顆”,等到植株較為健壯時,可再正常點花留果。
4、充足供應養(yǎng)分促進果實膨大
茄果類蔬菜果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其薄壁細胞的數目、細胞的體積和細胞間隙的大小。幼果生長前期主要進行細胞分裂,管理上應特別注意葉片中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到了果實生長的中后階段,主要是其果肉細胞的膨大時期,需要供給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要保障中后期果實的正常膨大,就必須加強對營養(yǎng)轉化的調控。雖然茄果類蔬菜進入結果期后以生殖生長為主,但其仍需營養(yǎng)生長,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果實發(fā)育膨大對養(yǎng)分的需求。較之此前的生育時段,這個時期蔬菜植株所需要的肥水量較大,不少種植戶覺得此時應該大量施用高鉀型大量元素水溶肥而不必再施用氮素肥料,這樣就可以促使果實的迅速膨大,但這樣施肥的不良后果是,持續(xù)施用高鉀肥料而忽視氮素肥料的施用,會導致蔬菜植株營養(yǎng)生長較弱而生殖生長過旺,容易導致早衰和抗逆能力下降而出現多種生理性問題,最終影響產量和質量。正確的施肥策略是,當蔬菜進入結果期后,種植戶應該將高鉀型和平衡型或高氮型肥料交替輪換施用,至于具體的施肥方法,既要根據蔬菜的需肥規(guī)律,還要根據蔬菜植株的長勢情況進行確定,這樣才能促進果實快速膨大,以達持續(xù)高產、穩(wěn)產之目的,保證栽培效益。
此外,在蔬菜結果期,還要注意大量元素水溶肥與功能性肥料的配合施用,這是因為功能性肥料雖然具有養(yǎng)護根系、改良土壤和提高品質等多種作用,但其所含有的氮、磷、鉀等無機養(yǎng)分較低,有的甚至不含無機養(yǎng)分,因此,如果單純追施功能性肥料易造成蔬菜結果期脫肥,使其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對產量影響較大,而如果只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又會出現土壤板結和酸化等諸多問題,所以二者搭配施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5、防止落果
我們在調研時發(fā)現,我地區(qū)不少菜農為避免冬季澆水后增加棚內濕度和地溫下降,習慣于對蔬菜實行較長時間的控水,菜苗在定植成活后控水利于其根系深扎和培育壯棵,但如果已經進入開花坐果期仍然控制水分,由于果實需要不斷地吸取營養(yǎng),而植株體內水分如果較為匱乏或嚴重不足,就會使植株提前出現衰老狀態(tài),導致離層細胞的分裂受到阻滯,嚴重時會出現提前落果的現象。
此外,如果一次性澆水量過大,造成土壤因含水量過高、含氧量過低影響根系呼吸等生理活動和運輸水肥的功能,或者在晴好天氣溫度較高的中午前后澆水,由于水溫與地溫溫差過大,造成根系受傷,這樣也往往會導致果實發(fā)生脫落。
基于此,種植戶在冬季對蔬菜進行水分管理一定要注意區(qū)分其生育時期,苗期為防止蔬菜植株因營養(yǎng)生長過強發(fā)生旺長,可以酌情控制水分供給,遵循“非旱勿澆”的原則,但進入花果期后即要注意充足供給水分,但在灌溉時一是要徹底杜絕過去傳統(tǒng)的大水漫灌方式,切忌一次性水量過大,最好采取滴灌、膜下暗灌等節(jié)水灌溉方式,避免水大傷根;二是不要在溫度較高的中午前后澆水,以免根系受傷。平時還要注重對根系的養(yǎng)護,譬如通過增施非酸性的徹底腐熟的農家糞肥和商品有機肥等改良和調理發(fā)生酸化、鹽漬化的保護地土壤,為根系營造健康的土壤環(huán)境,生產中還要注意增施微生物菌劑、海藻酸、甲殼素類等具有養(yǎng)根護根功能的肥料,以增強根系活力,使其發(fā)揮正常的吸收輸導功能,對于防止茄果類蔬菜落果有顯著作用。
(作者單位:454750 河南省孟州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463100 河南省遂平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