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味是做菜的訣竅,想做好菜,就要懂得借味的奧妙。
食材的搭配,要巧借。因為每一種食材特性不同,有的食材沒有味,但口感好;有的食材味好,但口感稍差。只有了解不同食材的特性,將兩種或多種特性不同的食材,合理搭配,巧妙組合,發(fā)揮你的奇思妙想,就有無限創(chuàng)意的空間,才能做出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菜。如《紅樓夢》賈府里吃的茄鲞,借的是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和雞肉、雞湯的味,借得這樣繁復(fù)奢華,就失了借的真味,怪不得嚇了劉姥姥一跳,怎么也吃不出該有的茄子味了。
葷菜素做,素菜葷做,是善借。豆腐味清淡,文思和尚豆腐是清代揚(yáng)州有名的素菜,惜有其名而制法失傳。作家汪曾祺曾著文說:“我無端地覺得是油煎了的,而且無端地覺得是用豆芽吊湯,加了上好的口蘑或香蕈、竹筍,用極好秋油,文火熬成?!边@樣的借,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真做出來怕也是難得的美味。
味與味的疊加,是互借。不失本味,相得益彰。
借味,如交友。有時候,我們需要脾性相類的朋友,有共同的語言,有相似的愛好,大家在一起,有話可談,有事可做。
我們也需要性情互補(bǔ)的朋友,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是風(fēng)景,他們的努力、拼搏、閱歷,是你不曾經(jīng)歷的,你會看到你不熟悉的生活,這樣的交往會豐富你的閱歷,拓寬你的眼界,認(rèn)識參差多態(tài)的世界。
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借的不只是味,善借者能豐滿人生,也能成就人生。
(摘自《廣州日報》 章銅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