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研究玄武巖纖維尺寸對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響,文章通過在瀝青混合料中添加0.3%的玄武巖纖維,采用標準馬歇爾試驗確定4種不同玄武巖纖維尺寸方案(纖維長度分別為6 mm、9 mm,纖維直徑分別為16 μm、25 μm)的最佳油石比,以室內車轍試驗、單軸貫入試驗、單軸壓縮試驗、三軸剪切試驗、理想開裂試驗、浸水馬歇爾試驗結果分析比較4種方案與未摻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結果表明:未摻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5%,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7%,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6%;動穩(wěn)定度、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開裂指標、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等均與玄武巖纖維長度呈正相關,與玄武巖纖維直徑呈負相關。
關鍵詞:玄武巖纖維;瀝青;路用性能;最佳油石比
中圖分類號:U414.1"A210744
0"引言
瀝青隨著可再生資源的研究逐漸走入人們視線,由于瀝青擁有可降低路面空隙率、增大路面使用壽命、便于運輸、儲存及施工等特點,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路面的主要材料[1]。但瀝青路面易出現(xiàn)裂縫、水損壞、車轍等病害,嚴重影響車輛通行的舒適性及安全性,增大道路運維成本[2]。因此,對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良的研究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瀝青混合料的改良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李旺明[3]使用玉米秸稈纖維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改良,通過車轍試驗、馬歇爾試驗、凍融強度試驗等室內試驗分析瀝青混合料改良前后的變化,提出了最佳摻量的確定方法;申明麗等[4]使用硅藻土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改良,闡述了硅藻土改性瀝青路面溶解性強、依附性強、穩(wěn)定性強、造價低等特點,并對硅藻土改性瀝青的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郭旋[5]使用木質素纖維與玄武巖纖維對瀝青混合料進行單摻及雙摻改良,并對改性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能、低溫抗裂性能及水穩(wěn)定性進行了分析;張娜[6]利用廢舊膠胎粉對瀝青混合料進行改良,對改性瀝青混合料進行車轍試驗、小梁彎曲試驗,研究改良前后其路用性能的變化規(guī)律;張夢[7]基于橡膠顆粒耦合抗凝冰劑改良的瀝青混合料,通過室內試驗研究自融雪瀝青路面的力學性能、高溫穩(wěn)定性、水穩(wěn)定性及低溫抗裂性的變化規(guī)律。綜上所述,玉米秸稈纖維、硅藻土、木質素纖維、廢舊膠胎粉等均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玄武巖纖維具有價格低廉、穩(wěn)定性強等特點,常被用作改良劑,但對玄武巖纖維尺寸對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響的研究較少。
鑒于此,本文通過在瀝青混合料中添加0.3%的玄武巖纖維,根據(jù)標準馬歇爾試驗確定纖維長度分別為6 mm、9 mm,纖維直徑分別為16 μm、25 μm的4種不同玄武巖纖維尺寸方案的最佳油石比;通過車轍試驗、單軸貫入試驗、單軸壓縮試驗、三軸剪切試驗、理想開裂試驗、浸水馬歇爾試驗等室內試驗,分析不同玄武巖纖維尺寸對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響,為玄武巖纖維在瀝青混合料中的實際應用提供參考。
1"原材料和配合比設計
1.1"原材料技術指標
本文所用15 μm、25 μm玄武巖纖維來自四川某玄武巖纖維公司,其相應規(guī)范及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
填料采用石灰?guī)r礦粉,其相應規(guī)范及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瀝青采用SBS改性瀝青(PG76-22),其相應規(guī)范及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集料采用石灰?guī)r(粗集料)及玄武巖(細集料),其相應規(guī)范及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集料篩分結果如表5所示。
1.2"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根據(jù)《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配制瀝青混合料,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就配制結果如表6所示。通過標準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了未摻入玄武巖纖維的最佳油石比,具體混合料體積參數(shù)及規(guī)范要求如表7所示。
2"路用性能試驗結果及分析
2.1"動穩(wěn)定度分析
對5種60 ℃瀝青混合料進行車轍試驗,利用動穩(wěn)定度定量評價玄武巖纖維對試樣動穩(wěn)定性的改良效果。動穩(wěn)定度計算公式為:
DS=t2-t1×Nd2-d1(1)
式中:DS——動穩(wěn)定度(次/mm);
t1——試驗第45 min;
d1——第45 min玄武巖纖維改良的瀝青混合料變形量;
t2——試驗第60 min;
d2——第60 min玄武巖纖維改良的瀝青混合料變形量;
N——車輛每分鐘行走次數(shù),取45次/min。5種方案的動穩(wěn)定度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未摻入玄武巖纖維時,動穩(wěn)定度為3 600次/mm,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動穩(wěn)定度增大到5 150次/mm,增大了43.06%;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動穩(wěn)定度增大到4 467次/mm,較BF-0增大了24.08%,較BF-1減小了13.26%。說明摻入玄武巖纖維可大幅度提升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性,但增大玄武巖纖維直徑會減弱動穩(wěn)定性的提升效果。
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動穩(wěn)定度增大到5 388次/mm,較BF-0增大了49.67%,較BF-1增大了4.62%;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動穩(wěn)定度增大到4 625次/mm,較BF-0增大了28.47%,較BF-2增大了3.54%,較BF-3減小了14.16%。
綜上所述,玄武巖纖維長度與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性呈正相關,玄武巖纖維直徑與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性呈負相關。
2.2"強度分析
對5種60 ℃瀝青混合料進行單軸貫入試驗、單軸壓縮試驗、三軸剪切試驗。單軸貫入強度計算公式為:
Rτ=0.35×PA(2)
式中:Rτ——單軸貫入強度(MPa);
P——極限荷載(N);
A——壓頭面積(mm2)。
壓縮強度計算公式為:
Rc=4×Pπd2(3)
式中:Rc——壓縮強度(MPa);
P——極限荷載(N);
d——試樣直徑(mm)。
剪切試驗獲得試樣對應的內摩擦角與粘聚力,發(fā)現(xiàn)試樣內摩擦角變化不大,故本文通過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評價玄武巖纖維對試樣強度的改良效果。瀝青混合料強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未摻入玄武巖纖維時,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分別為0.68 MPa、0.46 MPa、0.09 MPa;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動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分別增大到0.84 MPa、0.57 MPa、0.09 MPa、0.11 MPa,分別增大了23.53%、23.91%、22.22%。
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分別增大到0.76 MPa、0.51 MPa、0.1 MPa,較BF-0分別增大了11.76%、10.87%、11.11%,較BF-1分別減小了9.52%、10.53%、9.09%。
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分別增大到0.97 MPa、0.72 MPa、0.123 MPa,較BF-0分別增大了42.65%、56.52%、36.67%,較BF-1分別增大了15.48%、26.32%、11.82%。
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單軸貫入強度、壓縮強度、粘聚力分別增大到0.88 MPa、0.67 MPa、0.114 MPa,較BF-0分別增大了29.41%、45.65%、26.67%,較BF-2分別增大了15.79%、31.37%、3.64%,較BF-3分別減小了9.28%、6.94%、7.32%。
綜上所述,摻入玄武巖纖維可大幅度提升瀝青混合料的強度,玄武巖纖維長度與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呈正相關,但增大玄武巖纖維直徑會減弱強度的提升效果,玄武巖纖維直徑與瀝青混合料的強度呈負相關。
2.3"抗開裂性能分析
對5種瀝青混合料進行理想開裂試驗,利用開裂指標CTindex評價玄武巖纖維對試樣抗開裂性能改良效果。開裂指標CTindex計算公式為:
CTindex=Gf(p85-p65)/(l85-l65)×l75D(4)
式中:CTindex——開裂指標;
pi——峰后段i%處荷載(N);
D——試樣直徑(mm);
li——峰后段i%處位移(mm)。
5種方案的荷載-位移曲線如圖3所示。
根據(jù)圖3數(shù)據(jù)及式(4)可得5種瀝青混合料的開裂指標CTindex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未摻入玄武巖纖維時,開裂指標CTindex為402,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開裂指標CTindex增大到750,增大了86.57%;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開裂指標CTindex增大到562,較BF-0增大了39.8%,較BF-1減小了25.07%。這說明摻入玄武巖纖維可大幅度提升瀝青混合料的抗開裂性能,但增大玄武巖纖維直徑會減弱抗開裂性能的提升效果。
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開裂指標CTindex增大到630,較BF-0增大了56.72%,較BF-1減小了12%;摻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后開裂指標CTindex增大到520,較BF-0增大了29.35%,較BF-2減小了7.47%,較BF-3減小了17.46%。這說明當摻入的玄武巖纖維長度增大到某一值時,瀝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開始減弱,因此存在一個最優(yōu)纖維長度。
2.4"水穩(wěn)定性分析
對5種瀝青混合料進行浸水馬歇爾試驗,利用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定量評價玄武巖纖維對試樣水穩(wěn)定性的改良效果。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計算公式為:
MS=MS1MS0×100(5)
式中:MS——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
MS0——試樣初始馬歇爾穩(wěn)定度(kN);
MS1——2 d后試樣馬歇爾穩(wěn)定度(kN)。
5種方案的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BF-0、BF-1、BF-2、BF-3、BF-4的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分別為:86%、90%、87%、89%、86%,說明玄武巖纖維長度與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呈正相關,玄武巖纖維直徑與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呈負相關。
3"結語
(1)從馬歇爾試驗可知:未摻玄武巖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5%;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7%;摻入長度為6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6%;加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16 μm的玄武巖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7%;加入長度為9 mm、直徑為25 μm的玄武巖纖維的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為4.6%;
(2)BF-0、BF-1、BF-2、BF-3、BF-4的動穩(wěn)定度分別為3 600次/mm、5 150次/mm、4 467次/mm、5 388次/mm、4 625次/mm;單軸貫入強度分別為0.68 MPa、0.84 MPa、0.76 MPa、0.97 MPa、0.88 MPa;壓縮強度分別為0.46 MPa、0.57 MPa、0.51 MPa、0.72 MPa、0.67 MPa;粘聚力分別為0.09 MPa、0.11 MPa、0.1 MPa、0.123 MPa、0.114 MPa;開裂指標CTindex分別為402、750、562、630、520;浸水殘留穩(wěn)定度分別為86%、90%、87%、89%、86%。
參考文獻:
[1]董夫強,祖元哲,朱啟洋,等.熱拌瀝青混合料拌和和易性的評價方法[J/OL].建筑材料學報,2024-01-25:1-12.
[2]殷"鵬,潘寶峰,康澤華,等.稻殼灰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及路面結構動力響應分析[J].材料導報,2023,37(14):36-43.
[3]李旺明.玉米秸稈纖維改良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12):77-79.
[4]申明麗,姜"鴻.分析硅藻土改性瀝青混合料設計與路面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39(5):88-89.
[5]郭"旋.摻配纖維改良SMA-13級配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性能試驗分析[J].交通世界,2023(33):7-9.
[6]張"娜.復合改良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J].交通世界,2023(29):40-42.
[7]張"夢.橡膠顆粒耦合抗凝冰劑改良自融雪瀝青路面性能研究[J].山東交通科技,2020(5):18-21.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