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健康衰老則是我們要追求的,通常有4個評價指標:認為自己足夠衰老時,仍有足夠好的記憶力、邏輯判斷力;有足夠好的體力,以應(yīng)對日?;顒雍瓦\動需求;有足夠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zhì)量;對新生事物有足夠的興趣,并具備一定探索能力。想要達成這4點,就要提早持續(xù)“抗衰”。
40歲,運動不能懈怠 人到中年,面對職場、家庭、育兒等多重壓力,以及應(yīng)酬、久坐時間增加,更需規(guī)律運動,保持合理體重,以防患上代謝性疾病。從抗衰角度出發(fā),建議進行有一定強度的運動,比如慢跑(最好在跑步機上進行),40歲人群的心率最好不要超過“190~200-年齡”;60歲以上、無重大疾病的人群,心率需控制在“180-年齡”以下,運動前最好先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50歲,飲食更有質(zhì)量 過了50歲,骨質(zhì)、肌肉量流失開始加速,這與營養(yǎng)狀況密切相關(guān)。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抗炎飲食、輕斷食等均有助延緩衰老,但前提是保證均衡營養(yǎng),尤其是蛋白質(zhì)、歐米伽3脂肪酸、葉酸、鎂和鉀,以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A、C、E等的攝入,必要時可口服營養(yǎng)補充劑,有助在控制整體熱量的同時補足營養(yǎng)?!疤恰薄爸笔秋嬍车膬纱箅[患,一定要限制攝入量。
65歲,防病也要“留心” 年過花甲,即使各個器官按照自然規(guī)律正常老化,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幅提高,更需加強自我管理,做到規(guī)律運動、均衡飲食,更重要的一點是定期體檢。這一年齡常代表退休生活的開始,巨大的心理落差常使人陷入抑郁情緒,建議從年輕時就開始建立穩(wěn)固的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保證退休后仍有充足的社會支持,多參與社交活動,從而抵御“無事可做”帶來的空虛感。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