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文本一:
逃跑
鐵 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從北部山區(qū)來到這個城市,這個劇團。
老宋在團里的任務是傳達、收發(fā),兼燒開水鍋爐。每天,鍋爐不僅定時定點燒開,溫度也絕對可靠。那時,老宋還會站在當院,亮起大嗓喊幾聲:“老師們,水開了!”老宋將全團干部、演員、職工家屬統(tǒng)稱為老師。演員聽了高興,領導和職工家屬也不會挑理。
老宋并不是一個喜愛喧鬧的人,他的語言似是很金貴的,不像他的兩條腿那樣勤快。每天,他按時出入各個辦公室分發(fā)報紙、雜志、信件。他步履輕捷,悄無聲息,把報紙、雜志分送給該送的人,從未出過差錯。除了分內(nèi)的事,分外的事也沒少做。
團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說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閨女,嫁的是一個更窮的地方的懶人。前幾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閨女和一個剛滿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閨女的日子很難,處處得老宋接濟。
光陰像箭一樣。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點拖著腿的樣子。當他走過來,人還沒到眼前,你就能聽見鞋底蹭著地面的嚓嚓聲。他的記性也差了,有時候會把張三的信送到李四的辦公室去。但劇團沒有辭退他。
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爭氣地真出了大毛病。從前老夏替老宋瞞著,現(xiàn)在是瞞不過去了。老夏用自行車馱著老宋去了醫(yī)院,醫(yī)生為老宋檢查后說盡快手術吧,保腿要緊。老宋問手術得多少錢,醫(yī)生說,一萬五左右。老宋對老夏說,咱們回去吧。他全部的積蓄連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戶,挨門籌錢,共籌集到一萬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幣。為此,他專門找到現(xiàn)任團長一道去給老宋送錢。一來顯得鄭重,二來也算有個旁證。
老宋一夜沒睡,他數(shù)了一夜錢。他一張一張地撫摩,一張一張地在燈下照,一張一張地把鼻子湊上去聞。一些新錢嘎巴嘎巴響得很脆,一些舊錢散發(fā)著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兒,或者黏黏的霉潮氣,即便一張兩塊錢的舊票,壓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數(shù)完錢就開始想心事,他想,難道他的腿真有病嗎?難道他真的要把剛剛數(shù)過的這些都扔給醫(yī)院嗎?想著想著,他決心不再相信這條腿是條病腿。為證實自己的見解,單用那病腫的左腿撐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幾下其他動作,居然也做出了。接著他想起演員練功時做出的高難動作,他依次模仿起來。直到稀里嘩啦掉在地上,一個形容才確鑿地來到他的腦海:這哪兒還是一條腿啊,分明是一條爛冬瓜。
傳達室的燈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從這個劇團和這個城市消失了。
老夏終于氣憤起來,團里的老師們也氣憤起來。他們那一片愛心呢?他們的錢是血汗錢!尤其讓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們紛紛在他面前發(fā)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騙了大伙兒的錢,并且協(xié)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當年老宋來團是靠了一個住在本市的親戚的介紹。找到那親戚后,那人說,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鋸了,兩千不到。剩下一萬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窮閨女,又是窮外孫。老夏憤怒難平,疑惑難平。
不久,團里有人從北部山區(qū)演出回來,告訴老夏說在一個旅游景點看見老宋了,老宋坐在一個小鐵皮房里賣膠卷。老夏決心去親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現(xiàn)狀,讓他尷尬、難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一個小鐵皮屋子旁邊,老宋拄著雙拐,左腿那兒空著。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澀,一時竟想不好到底該不該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也看見了老夏,頓時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間,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動著全身,拖動著雙拐奮力向前,他佝僂著身子在游人當中沖撞,如一只受了傷的野獸,他跳躍著直奔一條山間小路而去,眨眼之間就沒了蹤影。
(有刪改)
文本二:
文學倫理和生活倫理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生活倫理是對人或事做出道德評判,能夠表明主體一定的道德傾向;而文學倫理呈現(xiàn)的情況就比較復雜,創(chuàng)作主體的道德傾向可以是明確的,當然更可以是模糊的,甚至不做道德判斷或無法做道德判斷。因為文學倫理關注的是個體生命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存故事和心靈的細微顫動?!皵⑹聜惱韺W不探究人的生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觀念,而是通過個人經(jīng)歷的敘事提出關于生命感覺的問題,營構具體的道德意識和倫理訴求?!?/p>
新世紀帶給作家對生活和藝術新的思考,他們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用一種全新的敘事倫理塑造人物,作者和讀者都無法評判人物是非,不是不做判斷而是無法做出判斷。作者不是從傳統(tǒng)道德的角度揭示這些人物的不道德,而是從文學倫理出發(fā),關注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節(jié)選自吳玉杰《新世紀中短篇小說的敘事倫理》)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小說開頭使用了白描手法,簡要地勾勒出了老宋的性格特征:雖不善言談,但勤快可靠,且待人有禮。
B.老宋向老夏講述自己的家事,重點談到了他女兒的遭遇。這一段情節(jié)為后文老宋的選擇提供了合理性。
C.在老宋年紀大腿腳不便后,劇團對老宋的態(tài)度是很包容的,不僅沒有辭退他,反而積極幫他湊錢治病。
D.老夏費力尋找逃跑的老宋,一方面是因為不能接受老宋騙自己,另一方面是他得給捐錢者一個交代。
2.關于文本一中老宋剛拿到捐款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一萬五千多塊錢,老宋數(shù)了一整夜,這一情節(jié)背后的合理性在于:捐款數(shù)額老宋前所未見,且很多是零錢。
B.排比手法的運用,強調(diào)了老宋對每一張錢幣都無比珍惜,而夸張手法則使錢幣承載的深情厚誼凸顯出來。
C.捐款的錢足夠治病了,老宋卻“決心不再相信這條腿是條病腿”,這表明他已經(jīng)想好如何使用這筆錢了。
D.老宋嘗試使用左腿做一些由易而難的動作,成功的部分源于精神力量,而慘敗則讓他又陷入了兩難境地。
3.請結合文本一談談題目“逃跑”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合文本二中“創(chuàng)作主體的道德傾向可以是明確的,當然更可以是模糊的,甚至不做道德判斷或無法做道德判斷”這一句話,賞析鐵凝的《逃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文本一:]
看水(節(jié)選)
汪曾祺
不知不覺地,半夜過去了。水一直流得很穩(wěn),不但沒漲,反倒落了一點,那兩個志子【注】都離開水面有一寸了。小呂覺得大局仿佛已定,這一夜可以平安度過。
他開始感覺有點疲倦了。爬上小石橋頭的一棵四杈糖槭樹上,半躺半坐下來。坐在樹上就能看得見一根志子。
今天月亮真好,天上真干凈,透明透明的,蔚藍藍的,一點渣滓都沒有,像一塊大水晶。四周安靜極了。遠遠聽見大閘的水響,支渠的水溫靜地、生氣勃勃地流著,“活——活——活?!毙卧谛睦锵耄骸拔以诳础庇衷谛睦锵氲溃骸罢婧?!”
小呂在樹上坐了一陣,想起該到石橋底下一段渠上看看。這一段二里半長的渠,春天才挑過,渠岸又很結實,但是渠水要穿過獸醫(yī)學校后墻的涵洞,洞口有一個鐵篦子,可能會掛住一些順水沖下來的枯枝亂草,叫水流得不暢快。小呂翻身跳下來,扛起鐵銑,向橋下走去。
小呂一邊走著,一邊順著渠水看過去。①他看見小魚秧子搶著往水上竄;看見泥鰍翻跟斗;看見岸上一個小圓洞里有一個知了爬上來,脊背上閃著金綠色的光,翅膀還沒有伸展,還是濕的,軟的,乳白色的。……
小呂一路迤邐行來,已經(jīng)到了涵洞前面。鐵篦子果然壅了一堆爛柴禾。小呂使鐵銑推散,再一銑一銑地撈上來,好大一堆!渣積清理了,涵洞口旋起小小的漩渦。
沒什么事了。小呂順著玉米地里一條近便的田埂,走回小石橋。
②月光暗了,月亮好像燈盡油干,快要熄了似的?,F(xiàn)在大概是夜里三點鐘,大老張告訴他,這幾天月亮都是這時候落。月亮落了,好像唿嚕一下子掉下去。立刻,眼前一片昏黑。
小呂靠著糖槭樹坐下來,頭沉重起來,眼皮直往下搭拉。
忽然,他驚醒了!他覺得眼前有一道黑影子過去,他在迷糊之中異常敏銳明確地斷定:——狼!小呂聽說過,遇見狼不能怕,不能跑;狼怕光,怕手電。他想了想,就開著手電,尾隨著它走。狼像一只大狗,深深地低著腦袋,搭拉著毛茸茸的挺長的尾巴。慢吞吞地,不慌不忙地,像一個心事重重、哀傷憔悴的人一樣。趕上去,揍它?——小呂忖了忖手里的鐵銑:算了!那可實在是很危險!
小呂在石橋頂上站了一會,又回到糖槭樹下。無論如何,可不敢再睡覺了!
可他覺得身上很難受,而且,很冷。他迷迷糊糊地想:我要是會抽煙,這時候抽一支煙就好了!……
好容易,天模糊亮了。
小呂看著他看過一夜的水,水發(fā)清了,小多了,不到一個小時,這渠里的水就會流完了的。果園的地大概澆完了,這點水該夠用了吧?……
遠遠看見果園的兩個女工,陳素花和惲美蘭來了。陳素花給他帶來了兩個悶得爛爛的,滾熱的甜菜。她們催他趕快去睡覺,說是大老張囑咐的:叫小呂天一亮就去睡,大閘不用管了,會有人來接。
小呂喝了兩碗稀飯,爬到床上就睡著了。睡了兩個鐘頭,醒了。他看了掛在墻上的一個馬蹄表,不睡了。他向果園走去。——他到果園去干什么?
似乎果園一夜之間有了一些什么重大的變化似的。滿園一片濃綠,綠得過了量,綠得迫人。小呂穿過葡萄叢,四邊看。③果園的地果然都澆了,到處都是濕濕的,一片清涼澤潤、汪汪泱泱的水氣直透他的臟腑。小呂挺一挺胸脯,深深地吸了兩口氣,舒服極了。小呂想:下回我就有經(jīng)驗了,可以單獨地看水,頂一個大工來使了,果園就等于多了半個人。看水,沒有什么。許多事都不像想象起來那么可怕……
走過一棵老葡萄架下,小呂想坐一坐。一坐下,就想躺下。躺下來,看著頭頂?shù)臐饷艿?、鮮嫩清新的、半透明的綠葉。綠葉輕輕搖晃,變軟,溶成一片,好像把小呂也溶到里面了。他眼皮一麻搭,不知不覺,睡著了。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日改成
【注】志子:稱輕重或量長短、多少的簡單器具。
[文本二:]
我追隨沈先生多年,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兩句話。
一句是“要貼到人物來寫”。
根據(jù)我的理解,有這樣幾層意思:
第一,沈先生曾說過,對于兵士和農(nóng)民“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作者對所寫的人物要具有充滿人道主義的溫情,要有帶抒情意味的同情心。
第二,作者要用自己的心貼近人物的心,以人物哀樂為自己的哀樂。把自己和人物融為一體,語之出自自己的肺腑,也是人物的肺腑。人物的身上沒有作者為了外在的目的強加于他身上的東西。
第三,景物、環(huán)境都得服從于人物,景物、環(huán)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不能脫節(jié),不能游離。一切景物、環(huán)境,聲音、顏色、氣味,都必須是人物所能感受到的。寫景,就是寫人,是寫人物對于周圍世界的感覺。另外一句話是:“千萬不要冷嘲。”我在舊社會,因為生活的窮困和卑屈,對于現(xiàn)實不滿而又找不到出路,對于生活形成一種帶有悲觀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沈先生要求的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即使在嚴酷的現(xiàn)實的面前,也不能覺得“世事一無可取,也一無可為”。
(選自《汪曾祺談小說創(chuàng)作》)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呂看水時認真負責,細心謹慎,不辭辛勞,還能自覺運用別人介紹的經(jīng)驗保護自己,最終獲得了成長。
B.小說開始寫小呂在四杈糖槭樹上“半躺半坐”說明其警惕,結尾“一坐下,就想躺下”表現(xiàn)其完全放松。
C.“像一塊大水晶”用比喻寫出月色明亮,“活——”用擬聲詞寫出水流聲音,視聽結合,打通了感官。
D.小說對陳素花、惲美蘭、大老張等人物著墨不多,但仍讓人充分感受到這個集體的互敬互愛,合作友善。
2.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要貼到人物來寫”,指創(chuàng)作時作者對筆下人物要貼近,也指所寫景物、環(huán)境與人物要貼合。
B.沈先生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仍認為世事有可取、有可為的樂觀態(tài)度影響著汪曾祺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
C.“人物的身上沒有作者為了外在的目的強加于他身上的東西”,說明寫作應把刻畫人物作為最高準則。
D.寫景要“寫人物對于周圍世界的感覺”,“綠葉……把小呂也溶到里面了”實踐了這一主張。
3.文本一中關于狼的描寫能表現(xiàn)小呂怎樣的性格特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本二指出,“景物、環(huán)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即不同的景物、環(huán)境能反映人物不同的處境、心境,請結合這一觀點對文本一中①②③處的畫線句子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