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小草雖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但在清風中輕輕搖曳的身姿,也自成一道風景,是詩人筆下常見的美景。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讀王維的詩,仿佛在欣賞一幅山水畫,你也許不一定懂他的寫作技巧,卻能被他所描繪的意境所感染。
本詩雖為送別之作,卻并沒有強調(diào)依依惜別之情,而是寫自己期待春草明年青綠之時,與故人再次重逢,感情深厚真摯,耐人尋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詩是韓愈流傳最廣的一首,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一首。尤其是這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了初春小草沾雨后朦眬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fā)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與王維的“山色有無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讀起來令人心曠神怡,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本詩以景襯情。石階之上,春草青綠,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機和活力。然而詩人此時想到了三國名臣諸葛亮出師未捷卻溘然長逝,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種惆悵之情。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同樣是寫春草和黃鸝,與杜甫的《蜀相》相比,這首詩更顯詩人內(nèi)心的恬靜與平淡。詩人偏愛這溪澗旁自由生長的春草,喜歡聽黃鸝在樹梢之上快樂的歌唱。讀之,仿佛和詩人一同進入了幽靜的山林之中,暫時忘卻了塵世中的種種煩惱。
登池上樓(節(jié)選)
〔南北朝〕謝靈運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身為山水詩派的鼻祖,謝靈運的詩用詞多清麗,意境多唯美,這一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便是他流傳度最廣的一句詩。以自然清新的文字,選取了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畫面:池塘之中不知不覺春草叢生,垂柳之上鳥兒的鳴叫聲也忽然變了。三言兩語便將春景之變描繪得如行云流水一般順暢。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雖為豪放派的門面擔當之一,卻也有不少關于山水田園的詩詞,比如這首《清平樂·村居》。本詞中辛棄疾為讀者刻畫了一個和諧的五口之家在鄉(xiāng)村生活的剪影。
僅說這一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用的雖是尋常之語,但文字精煉而富有畫面感,將春日之景濃縮到這溪澗旁的青草之中。
蘇幕遮·懷舊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流傳最廣的《岳陽樓記》《漁家傲》以及這首《蘇幕遮·懷舊》,皆為傷感之作。在這首詞中,詩人連用多個意象,勾勒出一幅夕陽美景:
黃葉滿地,已是深秋。斜陽映照之下,到處都是一片凄清之色。此時的詩人身為羈旅之客,獨自飲酒,自然加倍思念故鄉(xiāng)的山水與親人。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
縱觀李商隱的一生,幾乎都在“入世”和“退隱”之間苦苦掙扎,在家庭與黨派之間備受煎熬,在自我的堅守與生存的妥協(xié)間輾轉(zhuǎn)反側(cè)。
“天意憐幽草”,說的是上天到底是眷顧幽草的,久經(jīng)風雨后,它終于還是迎來了晴天。就像他自己,在仕途之中苦苦掙扎,終于有了喘息的機會。故而詩人會說,“人間重晚晴”,對他而言,這種美好的晴天,是極其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