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呼嘯山莊》是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復(fù)雜而瘋狂,愛與恨的交織貫穿始終。本文通過對希斯克利夫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與周圍人物的關(guān)系進行深入分析,走進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探討他愛與恨的根源、表現(xiàn)形式以及其對命運的影響,展現(xiàn)一個充滿激情與矛盾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中愛與恨的復(fù)雜本質(zhì)。
[關(guān)鍵詞] 《呼嘯山莊》 "希斯克利夫 "愛 "恨
[中圖分類號] I1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4)27-0023-04
《呼嘯山莊》是英國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文學作品,她也憑此作直接躋身世界文學殿堂。該書誕生于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的小說普遍帶有鮮明的階級色彩,深刻批判了階級壓迫、物質(zhì)主義、道德淪喪等社會弊病對人性的扭曲與侵蝕,展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洞察與批判精神[1]。艾米莉·勃朗特通過巧妙結(jié)合時間推進與故事回顧的手法,揭示了愛情的悲劇性和復(fù)雜性,編織了一個既充滿愛意又充滿敵意的故事,使情節(jié)在矛盾的情感中跌宕起伏[2]。小說的核心人物希斯克利夫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角色,他的情感如同暴風驟雨般強烈,其愛恨交織深深吸引著讀者。對希斯克利夫情感歷程的深入探究構(gòu)成了這部小說的核心,為讀者理解小說的主要主題和內(nèi)在價值提供了寶貴的視角。
一、希斯克利夫愛與恨的根源
1.童年的創(chuàng)傷
希斯克利夫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被命運無常的風帶到了呼嘯山莊。原本呼嘯山莊這個地方應(yīng)當成為希斯克利夫的避風港,卻最終成為他痛苦的源泉。老恩肖先生以仁慈之心收養(yǎng)了他,這一善舉瞬間照亮了希斯克利夫原本黑暗的生活。起初,老恩肖先生的養(yǎng)育之恩給予了希斯克利夫生命中久違的溫暖,這份父愛和關(guān)懷在他的心靈荒原上點燃了一絲希望之火。在那一刻,希斯克利夫仿佛找到了生活的慰藉,并對老恩肖先生懷有新的敬重之情。不幸的是,這樣的平靜并未長久。老恩肖先生的兒子亨德利視希斯克利夫為一個侵奪了父親關(guān)愛的外來者,這讓希斯克利夫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亨德利對希斯克利夫?qū)嵤┝藰O其殘忍的對待,不僅有身體上的折磨,而且在精神上也不斷地進行貶低和侮辱。希斯克利夫的整個童年時期都籠罩在這種無休止的折磨之中,沒有片刻能夠安寧。在呼嘯山莊嚴苛的環(huán)境下,希斯克利夫被迫從事繁重的勞作,穿著破舊不堪的衣裳,忍受饑餓與寒冷,山莊中的狂風似乎也在哀訴著他的悲慘命運。希斯克利夫早年的苦難經(jīng)歷讓他對亨德利的殘忍、命運的不公以及社會的冷漠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敵意。然而,在仇恨的灰燼中,他的內(nèi)心依然渴望著親情與同情,期盼有人能夠再次給予他慰藉與溫柔。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斯克利夫在逆境中漸漸成長,內(nèi)心的柔軟、脆弱、憤怒與反抗相互交織。他開始反抗亨德利的壓迫,但得到的回應(yīng)卻是愈演愈烈的暴行,這進一步加深了他的敵意,并催生出強烈的復(fù)仇愿望。即便如此,在充斥著敵意的世界里,希斯克利夫內(nèi)心深處對于愛的渴望并未消逝。他渴望能找到一個知音,能夠無條件地理解他、愛護他,并與他一同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2.凱瑟琳的背叛
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兩個人的靈魂從小便在呼嘯山莊那不羈的荒原上緊緊相連,他們之間的情感仿佛是天定的緣分。在他們愛情的萌芽期,這份感情就如同他們在荒野上漫步時所見的花朵,絢爛而純凈。兩人沉浸于彼此的陪伴之中,一同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向?qū)Ψ秸孤墩嫖遥⑾铝擞啦环蛛x的誓言。希斯克利夫?qū)P瑟琳的愛刻骨銘心,他愿意為她付出一切,乃至生命。她是他的全部,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寄托,而這個世界似乎并不認同他們的愛情。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偏見與物質(zhì)的誘惑開始侵蝕他們曾經(jīng)堅不可摧的關(guān)系。凱瑟琳在對希斯克利夫的深情與上層社會提供的安穩(wěn)生活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選擇了埃德加。這一選擇徹底擊潰了希斯克利夫,他怨恨凱瑟琳的猶豫不決與脆弱,對埃德加闖入他們之間的生活感到憤怒,同時也對這個冷酷無情的社會深惡痛絕。盡管希斯克利夫心中充滿了復(fù)仇的念頭,但他對凱瑟琳那份熾熱的愛依舊在內(nèi)心熊熊燃燒,折磨著他,讓他飽受煎熬。
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是一片交織著愛與恨的復(fù)雜網(wǎng)絡(luò),每種情緒都在他矛盾的心靈深處爭斗不休。他既渴望懲罰那些曾經(jīng)傷害他的人,又懷揣著對那位曾是他全部的女人的懷念。這種內(nèi)心的沖突不斷消耗著他,既推動他走向復(fù)仇的道路,又讓他心中存留著和解的微弱希望,而這希望似乎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愈發(fā)渺茫。
3.社會的不公
希斯克利夫身處一個等級分明、充斥著不公的社會。作為被遺棄的孤兒,他從一出生便位于社會階梯的最低端。在這個體系中,個人的命運往往取決于財富與血統(tǒng)。由于缺少顯赫的出身與充裕的物質(zhì)條件,希斯克利夫只能在社會的邊緣艱難求生。目睹貴族們的奢侈生活與無所顧忌的權(quán)力后,他深刻體會到自身處境與上流社會的巨大落差。盡管希斯克利夫為了改變現(xiàn)狀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卻一次次挫敗了他。他的才能與理想未被重視,努力與雄心遭到壓制。希斯克利夫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價值,也未能獲得應(yīng)有的肯定與地位,因此他對造成自己邊緣化的社會抱有深刻的敵意。他厭惡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虛偽與冷漠,也痛恨特權(quán)階層表現(xiàn)出的傲慢與自私。他自認是社會不公的犧牲品,是被命運拋棄的孩子,渴望沖破束縛,為自己以及那些同樣處境的人爭取平等與尊嚴[3]。然而,在憤世嫉俗的同時,希斯克利夫仍期盼社會變革,夢想著有朝一日能生活在公正、正義的環(huán)境中。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愛與陪伴的渴求,始終在他心中涌動。他希望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靈魂,一起挑戰(zhàn)社會的不公,共創(chuàng)一個更加公正的世界。這種復(fù)雜交織的情感使得他的生活充滿了矛盾,他既對現(xiàn)存的社會秩序充滿對抗,又憧憬著一個更加和諧公正的明天。
二、希斯克利夫愛與恨的表現(xiàn)形式
1.希斯克利夫愛的表現(xiàn)形式
1.1無私地奉獻
希斯克利夫的人生充滿了苦難與掙扎,但在這黑暗之中,他的愛卻如同一束微弱的光。他對身邊的人展現(xiàn)出無私的奉獻,盡管童年時遭受了無盡的不公與虐待,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仍保留著善良的火種。即使在被仇恨籠罩的日子里,希斯克利夫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對他人的關(guān)懷。比如當山莊里的仆人遇到困難時,他可能會默默地伸出援手,盡管他自己的生活也一團糟。這種奉獻并非為了回報,而是源于他內(nèi)心深處對人性美好的一絲向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在其人際關(guān)系中展現(xiàn)出明顯的兩面性:對于他所愛之人,他表現(xiàn)出堅定不移的奉獻與慷慨;而對于那些傷害過他或他所愛之人者,則保持冷酷無情的態(tài)度和懷有一種復(fù)仇的心理。而對于凱瑟琳,他的奉獻更是毫無保留。他愿意為她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在凱瑟琳生病期間,日夜守護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他的愛不求回報,只希望凱瑟琳能夠幸福。
1.2強烈的占有欲
希斯克利夫的愛伴隨著強烈的占有欲。他對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有著近乎瘋狂的守護欲望。在他的世界里,一旦認定了某個人或某樣事物,他就會不擇手段地去占有它。這種占有欲在他對凱瑟琳的感情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無法忍受凱瑟琳與其他男人有任何親密的接觸,認為她只屬于自己。當凱瑟琳選擇嫁給埃德加時,他的世界瞬間崩塌,心中充滿了憤怒與嫉妒。他開始了瘋狂的復(fù)仇,試圖奪回凱瑟琳,因為在他心中,凱瑟琳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他不能失去她。這種占有欲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反映了他對凱瑟琳的深厚感情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1.3靈魂的契合
希斯克利夫內(nèi)心深處渴望著靈魂的契合,而凱瑟琳便是那個與他靈魂相通的人。他們一起在呼嘯山莊的荒野中長大,共同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風雨。他們有著相似的性格,都帶著一種不羈與倔強。凱瑟琳勇敢而熱烈,敢于挑戰(zhàn)世俗的規(guī)范;希斯克利夫深沉而堅毅,絕不向命運低頭。他們的命運也同樣坎坷,被遺棄、被虐待、被誤解,然而這些苦難并沒有將他們打倒,反而讓他們更加堅定地相互依靠。他們都對自由充滿了渴望,渴望擺脫社會的束縛,在廣闊的天地間自由馳騁。凱瑟琳理解希斯克利夫的痛苦與憤怒,他們能夠在彼此身上找到心靈的慰藉。他們的愛情超越了世俗的眼光,是一種純粹的靈魂之交。即使凱瑟琳后來嫁給了埃德加,但她與希斯克利夫之間的靈魂紐帶從未斷裂。希斯克利夫在復(fù)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他的內(nèi)心始終渴望著與凱瑟琳的靈魂再次相遇。他們的愛情如同荒原上的烈火,雖然歷經(jīng)磨難,卻從未熄滅。
2.希斯克利夫恨的表現(xiàn)形式
2.1殘酷的報復(fù)
希斯克利夫的恨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殘酷的報復(fù)。當凱瑟琳選擇嫁給埃德加后,希斯克利夫心中的仇恨之火被徹底點燃。他將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苦難和不公都歸咎于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他的人,尤其是亨德利和埃德加。對于亨德利,希斯克利夫利用他的弱點,逐漸掌控了呼嘯山莊。他讓亨德利陷入經(jīng)濟困境,剝奪了他的權(quán)力和地位。希斯克利夫看著亨德利在痛苦中掙扎,心中沒有絲毫的憐憫。他以冷酷的手段報復(fù)著亨德利曾經(jīng)對他的虐待和排擠。而對于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更是充滿了仇恨。他認為是埃德加奪走了他最愛的凱瑟琳。希斯克利夫開始設(shè)計一系列的陰謀,企圖破壞埃德加的生活。他不擇手段地打擊埃德加的家族產(chǎn)業(yè),讓他陷入經(jīng)濟危機。同時,還利用各種機會在精神上折磨埃德加,讓他感受到無盡的痛苦和絕望。希斯克利夫的殘酷報復(fù)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仇恨,更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要讓那些曾經(jīng)看不起他的人付出慘重的代價,讓他們知道他不是可以隨意被欺負的人。然而,這種殘酷的報復(fù)也讓希斯克利夫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2.2自我折磨
希斯克利夫的恨還表現(xiàn)在自我折磨上。在凱瑟琳背叛他之后,希斯克利夫的內(nèi)心充滿了痛苦和矛盾。他既恨凱瑟琳的選擇,又無法割舍對她的愛。這種復(fù)雜的情感讓他陷入了自我折磨的困境,于是開始用各種方式懲罰自己。他拒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讓自己沉浸在痛苦和回憶之中。他故意讓自己過著艱苦的生活,穿著破舊的衣服,忍受著饑餓和寒冷。他甚至會在深夜獨自徘徊在呼嘯山莊的荒野中,讓狂風和暴雨洗禮自己的身體。希斯克利夫的自我折磨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懲罰,更是對內(nèi)心痛苦的一種宣泄。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被世界拋棄的人,只有通過自我折磨才能減輕心中的仇恨和痛苦。然而,這種自我折磨并沒有讓他得到解脫,反而讓他的心靈更加受傷。在這個過程中,希斯克利夫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仇恨是否值得,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他的內(nèi)心被仇恨所占據(jù),他無法輕易地放下過去的痛苦。
2.3孤獨與絕望
希斯克利夫的恨最終讓他陷入了孤獨與絕望之中。在他進行殘酷的報復(fù)和自我折磨的過程中,他逐漸失去了身邊的人。他的行為讓人們對他感到恐懼和厭惡,沒有人愿意接近他。希斯克利夫成了一個孤獨的復(fù)仇者,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只有心中無盡的仇恨。他的世界變得黑暗而冰冷,沒有一絲溫暖和希望。他在孤獨中徘徊,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同時,希斯克利夫也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報復(fù)并沒有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反而讓他更加痛苦。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因為他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也不知道該如何走出這片黑暗的世界。孤獨與絕望籠罩著希斯克利夫,讓他的心靈備受煎熬。他渴望有人能夠理解他的痛苦,幫助他走出困境。但是,他的仇恨讓他與世界隔絕,沒有人能夠靠近他。他只能在孤獨與絕望中繼續(xù)掙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愛與恨對希斯克利夫命運的影響
1.復(fù)仇的悲劇
希斯克利夫的故事與愛和恨的主題緊密交織,他踏上了一條毀滅性的復(fù)仇之路,最終引發(fā)了一系列悲劇性的后果。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復(fù)仇沖動源于他一生中所經(jīng)歷的深刻的社會不公和心理創(chuàng)傷[4]。童年時期在呼嘯山莊所遭受的虐待,導致他在心中種下了對社會的深切怨恨。而凱瑟琳的背叛則是壓死他的最后一根導火索,促使他走上了一條超越個人報復(fù)、挑戰(zhàn)社會規(guī)則的復(fù)仇之路。他企圖借摧毀仇敵來彰顯自身價值與力量,但諷刺的是,這場復(fù)仇之旅并未讓他尋得真正的滿足與幸福。從存在主義的視角來看,希斯克利夫在無情的復(fù)仇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我,被仇恨的狂熱所吞噬,變得冷酷且毫無道德約束。他的舉動既傷害了別人,又加劇了自己的孤寂與絕望,切斷了與人真誠交往的橋梁,讓他深陷自我敵意的牢籠。對于復(fù)仇希斯克利夫愈陷愈深,忽略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只圖一時之快。復(fù)仇行為也激起了更多仇恨與沖突,將他困于惡性循環(huán)中無法逃脫,最終淪為自己仇恨的犧牲品。
2.愛情的救贖
希斯克利夫的生命被籠罩在敵意的迷霧中,復(fù)仇的火焰隨時可能將他吞噬殆盡。然而,在這片無盡的黑暗深淵中,他對凱瑟琳的愛卻猶如一盞微弱卻堅韌的希望之燈,為他帶來了救贖的光芒。他們的愛情故事在呼嘯山莊那不羈的荒野上萌芽,源自靈魂深處的共鳴。兩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一同成長,分享彼此內(nèi)心的渴望與秘密,他們的靈魂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深層次的契合。凱瑟琳的熱情與勇敢與希斯克利夫的深沉和堅強相互輝映,共同鑄就了一段超越世俗的深厚情感。當凱瑟琳選擇與埃德加結(jié)婚時,希斯克利夫的世界仿佛崩塌,但即便如此,他對凱瑟琳的愛仍舊堅定不移。雖然他陷入了殘酷的復(fù)仇旋渦,試圖抹去凱瑟琳存在的一切跡象,但在他內(nèi)心深處,那份對凱瑟琳的愛卻未曾改變。
凱瑟琳的早逝對希斯克利夫來說是致命的一擊,這也使他開始反思與自我審視。當他重溫與凱瑟琳共度的時光時,那些珍貴的記憶一幕幕浮現(xiàn),他也重新評估起了自己的人生抉擇。他漸漸明白,復(fù)仇并沒有為他帶來真正的慰藉,反而帶來了更多的空虛與荒蕪。在對凱瑟琳的回憶中,希斯克利夫開始找回被仇恨長久遮蔽的人性光輝。他為自己的復(fù)仇行為感到懊悔,意識到愛的內(nèi)在價值才是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盡管他無法完全擺脫仇恨的陰影,但那份對凱瑟琳不變的愛成為他飽經(jīng)磨難的靈魂唯一的慰藉[5]。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這份愛給予了他片刻的溫暖與安寧,使他的人生從一場充滿仇恨的悲劇轉(zhuǎn)變?yōu)橐粋€蘊含和平與救贖的悲劇。
四、結(jié)語
《呼嘯山莊》一方面呈現(xiàn)了一幅從愛轉(zhuǎn)化為恨,最終演變?yōu)闃O端復(fù)仇行為的震撼圖景;另一方面,該作亦弘揚了愛的崇高與強大力量,并傳達了愛能超越仇恨的核心理念。愛貫穿了整個故事,顛覆了情節(jié)中的陰暗面,成為書中最為深刻且精妙的元素。這部小說是對真愛的頌歌,展現(xiàn)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之間強烈的愛恨交織的情感紐帶,這種紐帶無視社會的規(guī)則,跨越了世俗的限制。他們的愛,激烈且堅定,在讀者心中激起共鳴,以其深厚的美感觸動人心、吸引靈魂。希斯克利夫的命運是由愛與恨交織而成的悲劇,他雖深陷復(fù)仇的泥沼,卻在愛的光芒中獲得了救贖。通過希斯克利夫的故事,小說深入探討了愛與恨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強調(diào)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愛仍然是一盞不滅的明燈,具有永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柳思芳,蘇燕平.《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形象解讀[J].文學教育(上),2021(4).
[2] 劉揚.探究《呼嘯山莊》的情感分析[J].作家天地,2022(27).
[3] 張含.《呼嘯山莊》中希斯的矛盾情感與人性扭曲[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
[4] 曹南.試析《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的人性扭曲與復(fù)歸[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9(4).
[5] 徐曦.試析《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歷程[J].名家名作,2021(5).
(特約編輯 范 "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