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鳥語花香的地方,你們要是不信,就跟隨我來一睹它的風采吧。
(開篇點出校園的整體特點,祈使句的使用,成功地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雕塑,雕塑后方是一棟辦公樓,辦公樓兩旁的花壇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清風拂過,嫩綠的小草隨風招展,場景甚是美好。(整體介紹了校園的概況,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雕塑旁是兩座教學樓,如兩座紅色的高山屹立在眼前,時不時地傳出朗朗的讀書聲。漫步在教學樓旁的小路上,陣陣芬芳從旁邊的小花園里飄來,定睛一看,有生機勃勃的向日葵,有挺拔常綠的松柏,有嬌艷欲滴的玫瑰,還有散發(fā)著清香的櫻花。欣賞花園里的美景,鼻尖縈繞著淡淡的清香,讓人猶如漫步仙境。(移步換景,主次分明,詳細地描寫了花園中的景物,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且緊扣第一段中的“優(yōu)美”“花香”等詞,增強了習作的畫面感。)
徑直穿過教學樓旁的小路,來到大禮堂,我們通常在這里舉辦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穿過大禮堂,便來到了第三教學樓。這里一共有四層,我們的音樂課、美術課、信息技術課等都在這里度過。
走過教學樓,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學校的操場——寬闊、敞亮的操場外圈是朱紅色的塑膠跑道,里邊是柔軟的綠色草坪。上體育課時,我們就在那里肆意地玩耍、奔跑,操場旁是一排排茂盛的梧桐,像一把把綠色的遮陽傘,為人們提供乘涼的地方;到了秋天,一片片黃色的梧桐葉更是給校園增添了一抹亮色。操場的正中央是主席臺,主席臺前是升旗臺,每逢周一,學校都會在這里舉行升旗儀式。伴隨著嘹亮的國歌,我們看著鮮艷的紅旗徐徐地升上天空,耳畔傳來主席臺上同學們擲地有聲的演講。(這一段采用了定點換景法,由整體到局部,由夏季到秋季,體現了操場的特點)操場對面是籃球場,每當下課鈴打響,你總會看到拿著籃球的少年們在場上盡情地揮灑著汗水。
沿著來時的小路回到教學樓,迎面便是寬敞明亮的大廳。教學樓一共分四層,走進一間教室,最醒目的便是齊刷刷的淺藍色的桌椅,后面有一塊展板,上面是美麗的版畫。窗臺上放著幾盆生機勃勃的盆栽,窗外是一棵飽經風霜的古樹,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零零散散地灑進教室。教室中的黑板是先進的教學觸屏一體機,站在講臺上的正是我們經驗豐富、和藹可親的老師。(這里采用定景換點法,由外及內、由前到后地描寫了教學樓內外的布置,令人印象深刻。)
走出教學樓,重返學校大門,大門看上去樸素、簡約、莊重卻又不失雅致,彰顯著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傳承。每天清晨,我踏著晨光走進校園,聽著鳥兒的歌唱和同學的歡笑;傍晚,我迎著霞光回家,校園里的樹會在晚風中和我道別。
我愛我的學校。(首尾呼應,升華情感,表達了自己對校園的深情。)
【山東煙臺市龍口經濟開發(fā)區(qū)龍口學?!?/p>
升格點評
升格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自己的學校,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校園畫卷。
內容上,小作者采用定點換景的方法,依次介紹了校園的雕塑、辦公樓、教學樓、花園、大禮堂、第三教學樓、操場、籃球場、食堂以及教學樓內部等各個區(qū)域,全面且細致地展現了校園的風貌。無論是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花園里生機勃勃的植物,還是寬敞明亮的操場、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結構上,習作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從大門開始,按照游覽順序逐一進行介紹,讓我們跟隨小作者的腳步,了解了校園的布局和特色。
表達上,小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花園里各種植物的描摹、對操場上景色的描寫等,都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
病情分析
初中生由于對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得不夠充分,寫作時不知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或不懂得寫景角度的變化,導致景物描寫雜亂無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借鑒經典篇目的寫景方法。
如本篇習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整體結構略顯松散,缺乏明確的主線或寫作順序;且各個段落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給人零散的感覺。
2.部分描寫不夠深入。文中對校園雕像的描寫只是一筆帶過,沒有進一步闡述雕像的意義或特色;且對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只是簡單地列舉,缺乏對具體場景的描寫,無法讓讀者產生情感波動。
3.部分語句表達欠妥。文中依舊存在一些表達不夠準確或不夠精煉的地方,如“讓校園保持干凈”的表述就較為平淡,可以進行更加生動的表達。此外,對校園樹木的描寫可以更加細致,如樹葉的形狀、顏色,樹木的種類等,同時增加一些同學們在樹下活動的場景,使畫面更具感染力。